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丨:名著阅读

1.有同学发现,可以借助反义词表达阅读名著的感悟。请你参照示例,任选一组,写出你的阅读感悟。

[示例]《朝花夕拾》(小——大)

读《朝花夕拾》,我看到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小”鲁迅,还看到一个弃医从文,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大”鲁迅。

(1)《红星照耀中国》(苦——乐)  (2)《骆驼祥子》(奋进——堕落)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作答。

(片段一)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至十七(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片段二)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的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三)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2.以上三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_》,该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3.以下两问请任选一问作答。

(1)[片段二]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

(2)[片段三]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

我选(       )。

4.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把握采访行程。

阅读纪实作品,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下面是同学整理的1936年6月至10月期间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行程,请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1)__________(填地名)  (2)__________(填人名)

(任务二)感受红军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A.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  B.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C.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积累,完成下表。

人物情节性格
毛泽东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
周恩来搭着“红小鬼”的肩在乡间散步。
彭德怀童年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老师。

6.学校开展《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下列对本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书记录了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将领的情况。

B.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下令把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宜传品。

C.“红色窑工”徐海东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人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绅士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

D.“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______。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点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作者斯诺见到的“他”是谁?斯诺在一刹那间对“他”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在《红星照耀中国》全书中,斯诺还对“他”进行过其他评价,请你说说斯诺对“他”的其他两个印象。

(3)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你对《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片段,回答问题。

红军里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少年。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之间的少年,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他们的来历往往弄不清楚:许多人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是谁,许多人是逃出来的学徒……。

他们英勇的故事流传很多。他们并没有得到或者要求作为小孩照顾,许多人实际参加了作战。据说在江西,红军主力撤离以后,许许多多少年先锋队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同成年游击队员并肩作战,并且甚至跟敌人拼刺刀。

(1)中的“他们”被作者亲切地称作____,他们大多出身于_____。

(2)他们有怎样的共同性格特征?

8.名著阅读。

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着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以上文段选自的《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实地采访写成的不朽名著,文章以作者采访为线索,在以上选文中采访了A__________(人名)。全书记叙他紧接着又到保安采访了_________(人名),途中从随从李长林口中了解到贺龙二三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贺龙凭借___________建立了一个苏区的传奇故事。

9.回顾《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内容,完成后面的任务。

(1)根据下面左侧《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目录,将右侧的结构框架图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2)第五篇写到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下列不属于红军长征故事的一项是(   )

A.强渡大渡河B.平型关伏击战C.爬雪山D.飞夺泸定桥

    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的父亲去赴宴,他的父亲把他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的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结果,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红星照耀中国》

10.上文中的他是________,该书中还介绍了他的另一件事________________。

11.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小明打算以电影《哪吒》中的台词“我命由己不由天”为主题,写一段人物评说。请你帮他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其相关故事写一段文字,不超过80字。

备选人物:毛泽东    徐海东    彭德怀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比这更差的他都经历过了,但因为是一个湖南“富”农的儿子,他也经历过比这更好的。毛氏大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和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他虽然除了主席以外还是红军的一个指挥员,他所佩的领章,也不过是普通红军战士所佩的两条红领章。

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从上面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

(2)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毛泽东认为在三个条件下,中国人民才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的军队。请写出前两个条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采取革命行动。

13.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A)邓发?邓发……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邓发泄露了他的身份,快乐得跳起舞来。他被这有趣的局面所鼓舞,就无法压制他的兴奋;他,这著名的“共匪”,现在是生活在敌人的营幕之中,拿他的鼻子碰着到处密布的侦探呢。

(B)不过我急于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第二天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那时候我们的汽车要通过那条路到渭水,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条路接近高度警戒着的飞机场。委员长的到临与仍旧新鲜地留在我的脑子里的场面——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闲庭信步,形成了一种不易忘掉的对照。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但是即使在西安为了保护委员长的生命而布置的一切戒备。仍被证明并不充分,因为在保卫他的这一军队内部,也已有他的很多敌人。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改)

(1)选文A中的邓发见“我”的任务是________;选文B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

(2)原著具有鲜明的态度,请结合选文A或选文B作简要分析。

(3)联系原著,概括作者阐明的主要见解。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请问文中的“他”是谁?作者对他有怎样的印象?(至少写出两点)

15.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九年级二班开展了“红心向党,重读经典”名著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寻找红色足迹

(1)阅读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根据提示依次写出长征中的重大事件。

活动二:展现榜样风采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写出文段中A指的是谁,并联系全书举例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A笑着告诉我有一个这样的代表团来欢迎“苏维埃先生”!但是这些乡下佬并不比福建军阀卢兴邦更无知,后者曾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他宣称此人到处横行不法,应予歼灭!

活动三:汲取信仰力量

(3)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西游记》中任意一部,谈谈对“信仰象征着人类的理想,代表着人类不断探索追求的渴望。它支撑着我们克服困难,指引着我们争取胜利”的理解。

阅读以下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材料二]

六千英里的长征,大部分他是步行过来的,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了伤的同志骑;在看演出中途,他把棉衣披在身旁的一个小号手身上; ……他被少先队员关于帝国主义大鼻子的回答逗得哈哈大笑,开玩笑叫作者大鼻子,风趣地回答作者关于大鼻子漫画的疑问。

[材料三]

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理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16.针对以上材料及你对《红星照耀中国》的了解,请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

A.材料一是本书作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针对中国红军长征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的评价。

B.材料二中划横线的句子只有动作描写,这样写是为了体现周恩来的率真风趣。

C.材料三中划横线的部分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D.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类纪实作品,最终是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17.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和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根据他在陕北苏区的采访手记而写成的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该书出版前,斯诺拟了诸如《在陕北的日子》、《红星在中国》等多个书名。有一次斯诺的出版经纪人海瑞塔赫茨在美国给斯诺的回信中叙述她如何欣赏这部书稿时,将书名误写成《Red Star 0ver China》(《红星照耀中国》)。经纪人的一个小疏忽却激发了斯诺的灵感,反而促成了一个闪光书名的诞生。斯诺最终把他的这本书正式定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为自己的著作定名时,最后为何选择了《红星照耀中国》,而不是《在陕北的日子》或《红星在中国》?

18.武汉网友小涵:封城后,我们时刻关注着疫情变化,听到、看到太多的生死离别,每天担惊受怕,流泪恐惧……

文文:看一些“红色经典”著作,可以帮助自己从消极悲怆的情绪里抽离。

小涵:现实中哪有无畏的英雄,都是肉体凡胎的“逆行者”。“红色经典”都是些“高大上”英雄故事,不贴近生活。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情节,不是真实的历史,读了无益。

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本红色经典名著,帮助小涵改变偏见。

19.阅读下列名著选文,按文后要求做题。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A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1)选文中的“他”是_______,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又名《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们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并用的读书方法。跳读可以跳过_____________,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3)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和《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红星照耀中国》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C.《长征》的作者以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

D.《长征》中的《突出重围》《绚丽之梦》《十送红军》三个章节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准备,而《黑暗时刻》《北斗高悬》《天高云淡》是长征初期的探索,迷途与鲜血。

20.走进名著阅读。

他于8月1日领导南昌起义,随后率部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联手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选段节选自名著《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_______,选文中的“他”指___________

21.    A 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A 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

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选文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A这一人物形象。

22.赏析选文,体会特点。

内容呈现问题探究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笫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②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A.结合“内容呈现”中画线的部分,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B.结合“内容呈现”的第①段,写出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23.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发,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我身上有七块线,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1)文中的“我”是谁?选文所描述的内容发生在哪一次起义中?

(2)请你再概括出名著中有关“我”的两件事情。

24.下面是一张关于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念邮票,小苏和爸爸围绕这张邮票,进行了下列对话,请补全对话内容。

爸爸:埃德加·斯诺是中国人民忠诚的朋友。邮票上这张肖像选择的非常好。你看他那凝视而深思的目光,紧闭的双唇,既表现出他果断、干练而富于洞察力的性格,也表现出了一个新闻记者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小苏:是的。我八年级时学习过他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

爸爸:我们单位最近在开展“学党史·读经典”活动,我想推荐这本书,能帮我写几个推荐理由吗?

小苏:好的,推荐理由有______________。

25.活动一:名著常识知多少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2)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选段,完成小题。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26.文段中的“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指的是_____________。

27.请你从加点的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说说这个短语在这次远征中的体现。

28.根据下列一篇读后感内容,完成填空。

先哲告诫我们,只有多经历苦难,才会志向远大,这不免让我想到了一本书《________》。

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一个又一个领导人,他们虽出身卑微,却凭着一份救国救民的执念,壮大了红军,造就了今天。作为领导人,他们却毫无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着简朴,受尽磨难,却难掩他们那拳拳的爱国之心。

战场上,红军战士,不畏不惧,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正是——忠骨处处埋,战士无怨悔。向红军战士们致敬,愿你们的亡灵永存!

作者笔下的________ ,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的故事。“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此乃红军气概。恰如斯,他们走完遥遥长征路,虽坎坷崎岖,但他们终望见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他们发出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誓言,这是领袖毛泽东的誓言,亦是红军战士的誓言。

作者_______,冒着生命危险,穿过封锁,深入根据地,以一名外国人,一名记者的身份写下此书。此书展现了_______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甘于奉献,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红军精神。

新中国建立在红军战士的“万千血肉筑长城”忠骨上,今天的我们幸福安稳,不应庆幸,不应感恩么?

29.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完成表中题目。

作品人物相关信息思考
︽红星照耀中国︾(1)_____他口才很好,“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纪实作品要求“用事实说话”,结合整本书的阅读,说说斯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4)_______________
彭德怀(2)________(至少两点)
(3)______红军15军团司令,出身窑工,打仗十年,八次受伤。

阅读下面名著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我到屋子里以后看到里面很干净,陈设非常简单。土炕上挂的一顶蚊帐,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奢侈品。①炕头放着两只铁制的文件箱,一张木制的小炕桌当作办公桌。哨兵向他报告我的到来的时候,周恩来正伏案在看电报。

(片段二)②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如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片段三)我错了。③中国农民不是消极的,中国农民不是胆小鬼。只要有方法,有组织,有领导,有可行的纲领,有希望——而且有武器,他们是会斗争的。

(片段四)可是我急着要把它找回来的直觉是绝对正确的,因为笫二天一早,街上停止一切交通,城门口的所有道路都遍布宪兵和军队的岗哨。④沿路农民都被赶出了家。有些不雅观的破屋就干脆拆除,不致使人觉得难看。原来是蒋介石总司令突然光临西安府。

30.对片段中画横线处的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运用环境描写,写出当时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同志生活的艰苦。

B.②句斯诺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毛泽东能够领导红色中国的具体原因。

C.③句间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得到农民拥护和支待的基本原因。

D.④句“山雨欲来风满楼”,蒋介石预感到了西安一行的危险,并提前做出准备。

31.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不对的,那就是‘小鬼’。”这些少年为什么会给斯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请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1.示例一:读《红星照耀中国》,我看到了红军物资匮乏、生活环境恶劣之“苦”,也看到了他们自信坚定、斗志昂扬之“乐”。

示例二:读《骆驼样子》,我看到了祥子坚忍、不辞辛苦拉车的“奋进”,也看到了他自暴自弃、麻木潦倒的“堕落”。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1)乐:《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例如: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那30多名先遣队员们以不怕牺牲,敢于直面一切困难的长征精神,用自己的钢铁之躯筑成屏障,为身后的队友铺平的道路与希望,可以说红军中的每一个志士,都是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可以牺牲一切,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在尚未吹响胜利的号角前,他们绝不退缩。2)苦:长征途中,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开进和顺利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

(2)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后来,经过3年的省吃俭用,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车。祥子奋力买车,体现了他的“奋进”。但是,在车被大兵抢,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后来又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直到他所喜爱的小福子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他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这体现了他的“堕落”。

2.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3.我选(1)。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夕”,而应该称呼“同志”

我选(2)。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性格特点。

【分析】

2.本题考查名著及作者的识记。《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USA)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从选段一“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模范连’”、选段二“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和材料三苏区少年先锋队向彭德怀要通行证的情节,可知三个片段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可知作者是埃德加·斯诺。

3.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任选其一作答,选自己记忆最清楚地作答。

示例1:我选(1)。在作者斯诺的笔下,“红小鬼”们一个个活蹦乱跳,有趣可爱。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所以当“我”用“喂”向他们打招呼时,他们毫不理睬。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示例2:我选(2)。从后面的记载可知,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从“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可以看出,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

4.【任务一】(1)延安    (2)彭德怀    【任务二】示例一:我选择A.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艰苦历程,沼泽地带经常大雨连绵不断,没有树木遮阴,红军风餐露宿,几乎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许多人陷入沼泽之中牺牲,但红军最后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示例二:我选择B。彭德怀带领的部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红军病的病,饿的饿。当地农民鼓励红军,他们从地下挖出藏起来不让白军知道的粮食给红军吃。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能在危机中生存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示例三:我选择C。共产党为了克服回民天生不愿与汉人合作的心理,向回民提出诺言,取消一切苛捐杂税,协助成立回民自治政府,取缔征兵,保护回族文化,等等。从而得到回民信任,有部分回民还参加了红军。共产党真心实意为百姓谋福利,赢得回民的拥护和支持,由此在危机中生存发展。    

【详解】

【任务一】本题考查把握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的行程。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和所给的行程图可知,斯诺于1936年6月初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去西安府,离开西安府后,于第二天到达延安;然后于8月到达预旺堡,在这里采访了彭德怀。

【任务二】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解题时,从三项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名著中的内容谈谈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选择A:红军爬雪山时,严寒和饥饿是红军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天气寒冷、空气稀薄、雨雪交加、道路艰险,是雪山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如夹金山,海拔约4500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天气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雨时雪,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这样寒冷的气候和神话般的情景,不要说盛夏六月,十冬腊月在南方也是绝对没有的。但红军最后还是翻越了雪山。他们靠的是红军指战员充分发挥阶级友爱的精神,靠的是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靠的是红军必胜的坚定信念。

选择B:红军爬雪上时,极度缺乏御寒的装备。因为红军战士从南方一路转战而来,衣着单薄,在雪山上只好靠吃辣椒、生姜御寒,许多战士被冻伤甚至牺牲。但红军广大指战员都坚信自己能克服这些困难,翻过大雪山,达到目的地。因此,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选择C:红军在经过甘孜藏区时,由于国民党长期的对少数民族的反动宣传和土司的残暴统治,广大藏民不了解红军,躲避红军,甚至射杀红军。为了顺利经过藏区,刘伯承深入藏区,宣传红军政策,还和小叶丹建立了生死之交的友谊,最后红军队伍顺利经过。他们靠的是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平等的正确的对待少数民族同胞的政策。

5.①爱民爱军     ②平易近人      ③敢于反抗

【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毛泽东谈及死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可知:毛泽东心中装的是人民的安危,战士的生死,面对他们的离世毛泽东心中内心触动,表现了毛泽东爱民爱军的人物形象;

根据“周恩来搭着‘红小鬼’的肩在乡间散步”可知:身为领导的周恩来亲切地搭住“红小鬼”的肩,说明周恩来和人民走得近和战士走得近,表现了周恩来平易近人的人物形象;

根据“彭德怀童年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老师”可知:孩童时的彭德怀就敢于反抗势利眼的、欺负自己的老师,表现了彭德怀敢于反抗的精神。

6.(1)C

(2)毛泽东

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毛主席是个苏区人民拥护他,南京政府却对他恨之入骨的人;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身体像铁打的。

(3)“人”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

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C.“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人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绅士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的人是贺龙;并非徐海东;故选C。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原文“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像林肯的人物”可知:斯诺见到的“他”是毛泽东;

斯诺对毛泽东的印象:根据原文“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可知:毛泽东是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博学;

根据原文“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可知:毛主席生活简朴,有坚定的信念,吃苦耐劳;

根据原文“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末,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毛泽东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可知:毛主席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导致南京政府记恨毛泽东。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对红军人物形象的理解。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对红军人物的理解。

示例:红军是人,红军大力提倡拉丁化来促进群众教育,“人民抗日剧社”节目有三个小时,有短剧、舞蹈、歌唱、哑剧——可以说是一种杂耍表演,共同的地方主要是两个中心主题:抗日和革命。节目充满了明显的宣传,一点也不精致,道具都很简单,都是红军自己亲力亲为,红军接地气,他们是可爱的人。

示例:红军是疯子,为躲避围剿进行长征,从瑞金出发经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多重苦难,终于摆脱围剿,迎着苦难向前冲他们是疯子。

示例:红军是神。二十刚出头的青年就丢了一只胳臂或一条腿,或者是手指被打掉了,或者是头上或身上留有难看的伤痕——但是他们对于革命依然是高高兴兴的乐观主义者,为了革命胜利红军不畏牺牲,他们是神。

7.(1)    “红小鬼”    贫苦农民家庭    

(2)不畏艰苦 爱恨分明  严于律己  勇敢善良

【分析】

(1)文中的“他们”被作者亲切地称作“红小鬼”。在红军长征队伍中,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在战火中走向成熟,用不寻常的童年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根据“他们的来历往往弄不清楚:许多人记不清自己的父母是谁,许多人是逃出来的学徒……”,可知他们大多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2)根据“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可知他们“不畏艰苦 ”;小小年纪就参加革命,反对侵略,可见他们“爱恨分明”;根据“他们并没有得到或者要求作为小孩照顾,许多人实际参加了作战”,可见他们“严于律己”;根据“红军主力撤离以后,许许多多少年先锋队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员同成年游击队员并肩作战,并且甚至跟敌人拼刺刀”,可见他们“勇敢善良”。

8.周恩来    毛泽东    两把菜刀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根据“红军领袖”的身份和“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的外貌可以明确人物是周恩来。还可以根据“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是相当准确”一句,可知“他”是周恩来。书中记叙他采访完了周恩来后,紧接着又到保安采访了毛泽东,在去保安的途中,他从随从李长林的口中了解到贺龙一些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贺龙凭借两把菜刀建立了一个苏区的传奇故事。

9.(1)    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过去的故事。    “红色中国”共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B

【分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结构的理解。《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书中作者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根据目录可以把《红星照耀中国》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如“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等可知,内容是作者行程中的所见所闻。这部分又包括如“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中的‘二.造反者、三.贺龙二三事、四.红军旅伴’”,描写主要人物的性格和故事。如“第五篇长征:一.第五次围剿;二.举国大迁移;三.大渡河英雄;四.过大草地”内容写的是作者所见的红军的日常生活。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据此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识记。

B.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红星照耀中国》是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平型关伏击战不属于这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事情。

故选B。

10.    贺龙    贺龙控制鸦片运送要道时严禁士兵抽大烟,军纪严明。    

11.示例1:毛泽东不服父亲粗暴的管教,与父亲进行“辩证的斗争”,并引经据典进行反驳;同情“造反的饥民”,为他们遭受迫害深感不平;不顾父亲的反对,要去新式学堂就学;读中学时主动剪掉辫子,并与因循守旧者争论等等,可见毛泽东从小就有反抗精神和斗争意识,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以此抗争,为己抗争,为民抗争,为国抗争。

示例2:彭德怀用摔凳子的方式反抗私塾老师的暴力;踢掉专制的祖母的烟盘,离家出走;看到大地主不肯帮助穷人,就带领饥民砸他的米店等等,可见彭德怀勇于抗争的精神,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以此抗争,为己抗争,为民抗争,为国抗争。

示例3:徐海东少年时就嫉恶如仇,与辱骂他的地主子弟打架;认为穷人孩子得不到公平,就逃学不肯再去;不服厂主克扣工资办酒席,要罢工反抗等,可见徐海东的反抗精神,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并以此抗争,为己抗争,为民抗争,为国抗争。(两条事例即可)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第一空:据《红星照耀中国》原文内容“他的父亲是清朝一个武官,一天别的武官请他去赴宴。他把儿子贺龙带去。做爸爸的吹嘘自己儿子如何勇敢无畏,有个客人想试他一下,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他们说贺龙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可知:“他”指的是贺龙。

第二空:据《红星照耀中国》原文内容“我们见到他时,他已在省军中任职他当时控制的地区是云南运鸦片烟到汉口去的必经之道,他就靠抽烟税为生、不抢老百姓。他的部下也不像许多军间的军队那样强奸民女、大吃大喝,他也不让他们抽大烟。他们都把枪擦得亮亮的”可概括为:贺龙控制鸦片运送时严禁士兵抽大烟,纪律严明。

1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红星照耀中国》毛泽东反抗内容举例: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示例:正是毛泽东幼时敢于反抗父亲过于粗暴的管教,通过语言和行为上的斗争,发现公开反抗的意义,斗争精神与斗争意识的种子埋在了毛泽东的心里,为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了后来毛泽东的为民反抗,为国斗争。

《红星照耀中国》徐海东反抗内容举例:徐海东上学第四年,也就是十一岁那年,参加了一场“富人打穷人”的吵架,一群“富家子弟”把我逼到墙角里。我们当时扔着棍棒和石头,我扔出去的一块石头打破了一个姓黄的孩子的脑袋,他是个有钱地主的儿子。那孩子哭着走了,不久又带着他家里的人回来。他老子说我“忘了生辰八字”,对我拳打脚踢。先生又打了我一顿。我就逃学不肯再去。这件事对我印象很深。我从此相信,穷人的孩子是得不到公平的。

示例:徐海东在少年求学时与当时的“富家子弟”发生争吵,我出手打了人,被教书先生打认为穷人的孩子得不到公平就通过不上学的方式进行反抗,正是少年时的反抗经历,为徐海东今后的为民反抗,为国斗争埋下伏笔。

《红星照耀中国》彭德怀反抗内容举例:后母憎嫌彭德怀,因为他使她想起了她的前任,她送他到一所老式私塾去念书,在那里常常挨老师打。彭德怀显然很有能力照顾自己:有一次挨打时,他举起一条板凳揍了老师一下,就逃之夭夭了;湖南发生大饥荒。成千上万的农民赤贫无依。彭德怀的舅舅救了许多农民,但是最大的一些米店是一个大地主开的,靠此大发横财。有一天有二百多个农民拥到他家中,要求他把大米平价卖给他们,有钱人拒绝了,彭德怀便带领农民攻打他家,他们把他的存粮都运走了。

示例:年少时,因为老师经常打彭德怀,彭德怀用板凳揍老师便逃跑了,为他带领农民抢米店埋下伏笔,彭德怀懂得反抗,懂得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民抗争,为国抗争而努力。

12.(1)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平易近人。

(2)    ①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名著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通过“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毛氏大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可知,毛泽东生活简朴。

通过“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一一包括两套布制服”可知,毛泽东廉洁奉公。

通过“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可知,毛泽东平易近人,没有领导架子。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著内容的能力。

《红星照耀中国》记述了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即后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后的所见、所闻、所感,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

在第三篇《在保安(二)》中写到“现在,红军在西北不断扩展地盘,占了战略上很大的有利条件,但共产党却在全国与抗日军队和爱国团体联合,又重申它原来的提议,愿意合作停止内战,建立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来抵抗侵略者”,由此可知,中国人民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第一个条件是“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还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而且也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敌人”“这些国家,都多少在日本的威胁之下。我们都把它们当作朋友,请它们合作……”,由此可知,中国人民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第二个条件是“全世界结成反日统一战线”。

13.(1)    护送“我”进入苏区    装有笔记、胶卷和文件等物品的行囊。    

(2)选文A。得知眼前人就是被悬赏通缉的要犯邓发时,作者禁不住流露出对邓发的钦佩、对国民党侦探的嘲讽之情;

选文B。将共产党领袖和蒋介石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作对比,表达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态度。

(3)示例:①共产党及红色军民不是“办匪”,而是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浴血奋战的优秀中华儿女;②红色苏区政府组织严密、政策合理、群众基础牢固,生命力越来越旺盛;③国民党反动派已经激起老百姓的仇恨和反抗,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深受民众欢迎,中国的未来属于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④长征成功地实现了战略大转移;⑤“西安事变”不是政变,而是兵谏,它的和平解决,促成国共停止内战。

【分析】

(1)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对邓发的描述:“哦,邓发是中国红军秘密警察的头子,而且还有悬赏5万元要他的首级……他,这个鼎鼎大名的秘密警察头子,就生活在敌营的中心,根本不把到处追缉他的特务放在眼里!”1936年6月下旬,斯诺到达西安,拜访了杨虎城将军、陕西省主席邵力子。通过王牧师(董健吾)与党组织联系后,在保卫局局长邓发的陪同下,经洛川进入红区。可知第一空是邓发“护送‘我’进入苏区”。

根据《别了,红色中国》这一章中:大里就同一些农民和红军战土打野猪和鹿。树丛中间尽是大野鸡,有一天,我们看到的两只老虎在秋天一片紫金色的山谷中窜过一片空地,可惜是在射程以外,前线一片宁静,红军在这里只驻了一营兵力。二十日那天我安全地经过了无人地带,到了东北军防线的后面,第二天借了一匹马,进了洛川,那里有一辆卡车在等待着我。一天以后我就到了西安府。到鼓楼时我就从司机座旁下了车,请一名红军战士(他穿着东北军制服)把我的包扔给我。找了半天没有找到,接着又找了半天,这时我疑惧交加。果然没有疑问。我的包不在那里。在那个包里,有我十几本日记和笔记三十卷胶卷—是第一次拍到的中国红军的照片和影片——还有好几磅重的共产党杂志、报纸和文件。必须把它找到!可知第二空的“它”指的是装有笔记、胶卷和文件等物品的行囊。

(2)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

选文A,“哦,是的,邓发就是中国红军特务队的首领。而且还有,我的天,还悬赏五万元要他的头啊!”原文“这个鼎鼎大名的秘密警察头子,就生活在敌营的中心,根本不把到处追缉他的特务放在眼里!”运用感叹句,表达作者对邓发的敬佩,对国民党特务的嘲讽;

选文B,“蒋委员长突然到西安来了。这天的早晨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与“毛泽东、徐海东、林彪、彭德怀等在红色中国的街道上闹庭信步”,两者的做法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作者褒贬分明的态度。

(3)考查对作者见解的理解。①联系原著的内容和选文内容,选文B“蒋委员长来到西安来了,街上完全断绝了交通。通到城里去的所有道路,都排列着宪兵和军队,沿路的农民都被从家里赶了出去,有几家看不上眼的小屋也完全被拆毁。委员长并没有被悬赏通缉,这生动地表明谁怕百姓,谁相信百姓”,可知国民党完全不顾百姓的感受,定会激起老百姓的仇恨和反抗,共产党爱护百姓,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浴血奋战,群众基础牢固。红色革命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欢迎;

②根据选文B内容,知道与“西安事变”有关,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国一致抗日。斯诺来到陕北采访,眼前的景象让斯诺深深地感动,毛泽东穿着的是打满补丁的衣服、周恩来睡的是土炕、朱德用的是马尾做的牙刷、林伯渠戴的是用绳子缠着一条腿的眼镜。他从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力量,他把这种力量称为“东方魔力”,并断定这是古老中国的“兴国之光”。作者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志丹、贺龙、彭德怀等以及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③文中介绍红军长征的经过以及作者在延安见到的红军高级将领。讲的是共产党的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播种了革命的火种。斯诺在本书的最后对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进行了评析,他分析了共产党在1927年以后没能赢得政权的原因,共产党在十年内战中的政治经验以及共产党对未来局势的看法。

④最后斯诺认为尽管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会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终会获得胜利,原因在于产生于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利因素。

14.毛泽东。毛主席生活简朴,廉洁奉公,能吃苦耐劳,有幽默感。毛泽东是个非常精明而又博学多才的知识分子。毛主席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详解】

第一问: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根据原文作答即可。

这段文字出自《红星照耀中国》根据原文“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可知人物是:毛泽东。

第二问: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根据原文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原文“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知:作者认为毛泽东是位精明的知识分子;

根据原文“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可知:作者认为毛泽东是质朴纯真的,平易近人的,生活简朴的;

根据原文“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到兴趣的事”,可知:作者认为毛泽东是博览群书的,是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15.(1)强渡大渡河   爬雪山

(2)A指毛泽东。

好学进取,有恒心毅力,如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如:不拘小节,吃苦耐劳,如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地步行。)

(3)示例1:保尔的信仰是解放全人类,他在信仰的激励下参加革命与建设,同病魔抗争,成为了钢铁战士。

示例2:红军战士的信仰是全中国解放,他们在信仰的支撑下不惧艰险挺进大西北,保留革命火种,让红星在中国大地上闪耀。

示例3:唐僧师徒的信仰是求取真经普度众生,他们在信仰的支撑下步行十万八千里,战胜无数妖魔鬼怪,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分析】

(1)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重要事件的概括。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 )、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强渡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至5月25日)、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5日)、爬雪山(1935年6月8日至6月12日)、过草地(1935年8月21日到8月27日)、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据此作答即可。

(2)考查对名著人物形象的概括。由选文内容“后者曾在他统辖的境内出了一张告示,悬赏‘缉拿苏维埃,死活不论’。他宣称此人到处横行不法,应予歼灭!”可知,A指的人物是毛泽东,这是毛泽东告诉给斯诺的话。结合名著中斯诺描述毛泽东“只有两套制服和唯一缀补过的大衣。他压根儿没有个人的财富”可以看出他艰苦朴素;“他酷爱读书,精通中国旧学也爱研究哲学,甚至可以花三四个整夜的工夫,心无旁骛地专门研读几本哲学书;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但从来都是一丝不苟,有着过人的精力和忍耐力”可以看出他有恒心和毅力。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3)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选择三个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或群体,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人物的信仰和从信仰中汲取力量,并为信仰而奋斗的经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主人公保尔的信仰是解放全人类,他在信仰的激励下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红军战士的信仰是全中国解放,他们在信仰的支撑下,发扬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惧艰险挺进大西北,保留革命火种,让红星在中国大地上闪耀。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唐僧师徒的信仰是求取真经普度众生,师徒四人在信仰的支撑下步行十万八千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无数妖魔鬼怪,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6.B

17.①“红星”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②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所以斯诺为自己的著作定名时,选择了《红星照耀中国》。

【分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

B.“哈哈大笑”更侧重神态的描写,而且表现的是彭德怀平易近人、活泼风趣的性格特点,不是“周恩来”。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标题的能力。

斯诺遍访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权领导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林伯渠等,寻访当地的老百姓,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感受最深的是毛主席的形象,毛主席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代表了中国人民大众的迫切要求,苏区人民拥护他,他生活简朴,廉洁奉公,吃苦耐劳答案,他这种以身作则,与民同甘共苦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斯诺通过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个人的经历,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所以斯诺采用比喻的手法,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比喻为“红星”,并坚信这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

考生作答的关键是要解释“红星”和“照耀”这两个词的意义。

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小时候也是个调皮的孩子,因为恶作剧被学校开除;少年时期,也会对异性产生纯真的爱恋(漂亮整洁的冬妮娅闯入少年保尔的心扉)。他和普通人一样也会有缺点容易冲动,碰到蛮不讲理的人会破口大骂。有一次和丽达上火车,由于火车太挤为了帮丽达找座位,他被踹了几脚,火冒三丈,把中铺的一个叫莫季卡的人给揍下来。“红色经典”的主角并不是“高大上”的英雄,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有平凡的喜怒哀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斯诺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第一手资料完成的。斯诺同毛泽东、周恩来等进行多次长时间的谈话,此外还深入红军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做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是一本纪实性很强的纪实文学作品。

【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主旨的理解掌握。结合红色经典名著如《红星照耀中国》、《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说说阅读的意义,帮助小涵改变偏见即可。

示例:《红岩》中叙述的只有十岁的江姐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由于她身材天生矮小,够不到高大的机器,只能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疏忽就要遭到工头皮鞭的抽打。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尽了各种酷刑,也不能动摇江姐的革命意志。敌人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这时江姐高喊:“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红色经典”的主角并不是“高大上”的英雄,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有着各种遭遇,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坚强的意志。

19.(1)    周恩来    西行漫记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

(3)D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的能力。从“他是用英语讲的!”“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可知,A为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题目中“红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

(2)本题考查使用阅读方法的能力。对于名著可以采用“精读”与“跳读”并用的读书方法,精读是细读、精思、鉴赏,精读片段对名著加以解读欣赏,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3)D.  长征前奏《突出重围》《绚丽之梦》《十送红军》三个章节向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准备。迷途与鲜血《路在何方》《山河苍茫》《橘子红了》《血漫湘江》几个章节是长征初期的探索,是湘江边的战役。新的开始《恭贺新年》《夜郎之月》《残阳如血》《巴山蜀水》《金沙水畔》《喜极之泪》《黑暗时刻》《北斗高悬》《天高云淡》几章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伟大的革命的开端,也是共产国际进入中国的开端。长征尾声《北上北上》《江山多娇》是长征的尾声。国共两党的战争因为日本侵略而结束,国共合作即将拉开序幕。选项错误;

故选D。

20.《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或:斯诺)    朱德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根据节选部分的“领导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信息可知,选文中的“他”指“朱德”。

21.《红星照耀中国》  朱德   人物形象:①爱护部下;②同甘共苦,平等待人。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

从“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乒乓球打得很好”“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可知,本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从“全军统帅”可知,A指的是朱德。

从“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可知,朱德和士兵们能同甘共苦,平等待人;“在长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可知,朱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2.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用“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详解】

A.纪实作品的特点是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所以这里用“红军告诉我”,说明这不是作者杜撰的,是有现实依据的,信息真实可靠,体现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B.“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这里的敌人用惊惶奔逃形容,有一定的贬义;用猛攻不停来形容红军,含有褒义;所以作者暗含的立场是肯定红军,嘲笑敌军。

23.(1)毛泽东  秋收起义

(2)①与父亲对抗。②剪辫子、参军。③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自修半年。④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步行。⑤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答到名著中任意有关毛泽东的两件事情即可)

【分析】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毛泽东在长沙成功组织“秋收起义”后,遭遇逮捕,险被枪杀,后死里逃生,安全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去。从选文中“当我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我的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了”可以确定“我”就是毛泽东,起义为“秋收起义”。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只要是毛泽东的两件事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担任《湘江评论》主笔;在长沙帮助创办了文化书社;领导了一次学生总罢课,反对张敬尧。

24.《西行漫记》    推荐理由:《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撰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经典名著;这是一部畅销全世界的红色经典,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我们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以及长征的经典读本;阅读这本书可以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可以坚定勇担历史重任,发扬长征精神,共筑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识记与推荐。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推荐语可从多个方面提示,如:纪实性、历史意义、语言等。

示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闻的一点一滴,真实记录,汇编成《红星照耀中国》。作品中最打动人心的是红军为胜利目标而坚决执行的信心和决心。明确的目标是胜利的前提,只有持续不断地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成功者。无论是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都显示出红军的有勇有谋,不怕困难。我推荐阅读《红星照耀中国》。

25.(1)    《红星照耀中国》    埃德加·斯诺    

(2)示例: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2)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人物特点的分析能力。

根据原文内容:“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管。”小鬼们不信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彭德怀只好写了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由选段中“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也可以知晓:只有彭德怀写了通行证,自己签字,他们才会放行。

少年先锋队的职责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他们不因来的人是彭德怀本人而随意放行,必须要来人有一张通行证,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忠于职守、一视同仁、有很强的原则性。

26.(两万五千里)长征

27.示例: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始终如一的希望”。红军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他们那依然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前进。因为他们始终相信可以突破敌人的任何防线,所以面对困难,坚定不移。

【分析】

26.《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 《长征 》,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长征”被斯诺誉为“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27.本题考查名著内容。三个短语的中心词分别为“热情”“希望”“乐观”,结合相关内容,谈其表现。

示例: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红军在大渡河以北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的雪山,六月的雪山,很寒冷,一些南方的战士冻死不少。在恶劣的环境中,战士们以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面对困难,在爬荒凉的炮铜岗时,他们一路砍伐长竹,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来。

28.《红星照耀中国》    红小鬼    埃德加·斯诺    中国共产党    

【详解】

本题考查积累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结合里面的人物“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和句子“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等可知,这本书《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该书绝大部分素材来自作者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者笔下的红小鬼都还是些娃娃,却跟随部队爬雪山,过草地,在跋涉中渐渐成长。此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做出的不懈努力。

29.(1)贺龙    (2)如:常常把马让给走累了的或受伤的同志,走在街上不带警卫,看演出时把自己的棉袄脱给身旁的小号手,用悬赏传单的反面印红军的宣传品,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有一件用长征途中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任意两点即可)    (3)徐海东    (4)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拍摄照片等方式,搜集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事实。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与创作风格的理解。

(1)由“口才很好”“传说他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可知,第一空应填贺龙。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听一个红军指挥员李长林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贺龙口才很好,在当时是一个土匪头子,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国。贺龙在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以前不久,他还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是唐生智等镇压打倒地主的运动,开始著名的“农民大屠杀”后,激起了他的愤怒,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贺龙还带领红军长征过雪山,与朱德会师。

(2)彭德怀生活简朴,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吃得很少很简单,伙食同部下一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常常把他的马让给走累了或受了伤的同志骑;喜欢、尊重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同时,他有卓越的指挥才能,年方28就任旅长,才智过人,善于驰骋,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红军将领。

(3)由“红军15军团司令”可知,第三空处应填徐海东。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徐海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红军15军团司令,出身窑工,打仗十年,八次受伤。他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高超的指挥艺术。

(4)《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讲究用“事实说话”,这些事实是斯诺深入中国革命根据地亲自采访所得。既有对红军领袖的采访,也有对红军战士、普通农民的采访,也融入了作者自己在根据地生活的真实体验。据此分析,意对即可。

30.D

31.“小鬼”指的是年龄较小的红军战士。他们大都是从年龄很小就加入红军的,很多人经历过了长征的 艰苦;在红军中扮演通讯员、宣传员、号手等各种角色。斯诺评价他们是“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他们身上 展示出了一个优秀公民必备的基本品质:自信、自尊、乐观、勇敢、认真……如季邦要求斯诺保证把自己的名字 写对;斯诺与“小鬼”第一次见面,“小鬼”因为斯诺没叫他们同志而生气;少年先锋队严格检查过路旅客,即使是彭德怀本人,也坚持要他写好条子才放行等。

【分析】

30.④句“沿路农民都被赶出了家。有些不雅观的破屋就干脆拆除,不致使人觉得难看。原来是蒋介石总司令突然光临西安府。”这生动地说明国民党对民众的态度,以及爱慕虚荣。故“蒋介石预感到了西安一行的危险,并提前做出准备”的批注不正确。

故选D。

3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先解释“小鬼”的意思,“小鬼”指的是年龄较小的红军战士;再分析他们的特征,比如:自信、自尊、乐观、勇敢、认真;最后,结合小红军的行为,进行举例即可,比如说一个男孩子,他因为自己名字的谐音不好听,特意找到了斯诺。斯诺刚进入根据地时,碰到两个端饭菜的“小鬼”。两“小鬼”面对毫无礼貌的斯诺,不理不睬,但当斯诺经别人提醒道谢时,他俩才有礼貌地回答不用道谢,都是革命工作。这样有原则的红小鬼正是中国的希望。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28070.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 8月 12日
下一篇 2022年 8月 12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