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多种方式读课文,从种子的变化历程感受“梦想成就未来”的力量。
3.发现重复的一句话——“那一定会很好”,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用反复强调主题的童话创作手法。
从种子的变化历程感受“梦想成就未来”的力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运用反复强调主题的童话创作手法。
2.你发现了吗?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是——“爷爷一定有办法!”
3.随着这句话的反复出现,那条奇妙的毯子分别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4.有一粒种子,发生了更加奇妙的变化,想看吗?让我们赶紧走进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板书课题)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粒种子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手推(tuī)车 旧(jiù)木料 缩(suō)成一团
(3)伴随着这一粒种子的历程,哪句话一直在反复出现呢?出现了几次?
“那一定会很好”。四次“那”分别指的是什么?让我们跟随着这粒种子一起去体会吧。
1.当它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是什么感受?你能在文中找到一个词来形容吗?(难受)
受?(指名读)看来,我们的朗读也要学会突出关键词。请男生一起读:“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这真难受。
(2)紧接着这句话种子又是怎样的感受呢?女生们,用你们的朗读来表达吧:“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3.“那一定会很好!”现在你能联系上下文猜出来了吧,这个“那”指的是——
5.不过,即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它仍有自己的愿望——(出示“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指名读。)这个“那”指的是什么?
1.种子的愿望实现了吗?农夫砍了树,做成了一辆手推车,它可高兴了——(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教师配乐朗读第7自然段。)
2.喜欢老师的朗读吗?最喜欢哪里?猜猜看,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3.悄悄告诉你,那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这辆手推车。不信,你们也来试试看。(生自由练读)
4.来吧,谁把自己变成了手推车?(指名2人配乐表演读)
5.(音乐突然变换,带着淡淡的忧伤。)师生配乐读:“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
6.此时,哪句话又出现了?(出示:那一定会很好。)
1.这一次的“那”指的又是什么呢?这粒种子接下来又有了怎样的变化呢?自己默读剩下的课文,完成学习单。(出示)
(1)合作读学习单——女生读心里所想,男生读结果。
(2)这样一读,你的眼前马上涌现出一个什么成语?请把它写下来。(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梦想成真、天从人愿、如愿以偿……)
(3)心想,才有可能事成;先有美梦,才会有成真……看到这一粒种子的经历,你有什么想说的?
(1)你发现了吗?这样一个有趣的、耐人寻味的道理,作者是借用哪一句话步步呈现的呢?(那一定会很好)
(2)这就是这篇童话的一个写作秘密——运用反复,强调主题。
夏日炎炎,一只在草地中歇凉的小蚂蚁迷路了。草地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密林,但是他坚持当一位游侠,努力寻找着回家的路。
小蜗牛好心地说:“我知道你的家。”……结果,小蚂蚁跟着蜗牛误入菜心…
小蚂蚁坚定地说:“ 。”他爬呀爬呀,爬出了迷宫似的菜心,小蚯蚓扭着身子过来啦:“你的家在地下,让我给你带路吧。”……结果,小蚂蚁掉下了深坑……
小蚂蚁坚定地说:“ 。”他爬呀爬呀,爬出了深坑,遇到了住在自家附近的“巨人”。小蚂蚁跟在巨人后边,突然遭遇了水淹……
小蚂蚁坚定地说:“ 。”在树叶姐姐的帮助下,小蚂蚁爬出了“大河”,他惊喜地发现,湖边有一队蚂蚁正来来往往运粮食呢。“哇!哥哥姐姐们!等等我……”
(3)这篇童话讲了小蚂蚁的什么事?你会用哪一句反复出现的话来强调主题、推进故事呢?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跟同桌一起讨论讨论。
(6)正是这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这就是——运用反复,强调主题。
(1)还记得我们刚学的一篇童话《去年的树》吗?这篇童话讲了什么呢?
(4)同样是“反复”,和《那一定会很好》比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5)小结:不管是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还是情节的反复,都是童话中最常用的创作手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强调主题、推进故事。
瞧,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变成了会讲会写的童话大王。除了反复之外,这个故事中还藏着哪些童话创作密码?和《去年的树》相比,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请课后再去细细阅读,并把你的发现写下来。
《那一定会很好》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粒种子怀揣梦想,逐步变成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过程,生动地呈现了“梦想成就未来”的力量。课文充满想象,语言简洁,情节反复,尤其用反复出现的一句话——“那一定会很好”贯穿始终、凸显主题,极具童话文体色彩。
那么,童话课文怎么教?李老师首先是在读读听听中,让学生听出童话味。这粒种子经历了四次变化,前两次变化,李老师没有进行内容的分析、词语的解析,而是运用对比读、示范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童话人物的心情和心理活动;后两次变化,则采用学习单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读,通过对人物“心里想”和“结果”的对照,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梦想成就未来”的力量。
其次,在读读写写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童话故事的结构特点,并尝试着练习在童话故事中用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来强调主题。为此,李老师在课始便运用和课文具有相同结构的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导入,让学生初识“反复”;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重复出现的一句话;在课末与同单元课文《去年的树》对比反复结构的异同,同时,自己创作一句重复出现的话,强化童话故事《不屈的小蚂蚁》的主题。
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感受到了童话的神奇,并初步掌握了童话的反复结构。教学有得有失,但最重要的是应该保持一颗童心来教学,这样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解读童话,陪伴孩子们走进童话世界,与孩子们一起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心灵的成长。
【此教学设计为湖南省教育工会基础教育重点课题A1“小学语文群文导写实践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19年第12期“教学设计”栏目。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