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课《〈诗经〉二首》课后思考题答案

课后思考探究
一、“苍苍”“萋萋”“采采”描绘了蒹葭的繁茂;“为霜”“未晞”“未已”体现了时间的推移;“方”“湄”“涘”体现了空间的转换;“长”“跻”“右”体现了道路的艰难;“央”“坻”“沚”表现了“伊人”的可望而不可即。

这种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丰富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增强了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这样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递进、步步升华意境的作用。

点拨:首先要认真阅读诗歌,找出不相同的重点词语,然后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细微差异及效果,然后再从整体上分析重章叠句的形式在表现主题及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关雎》中运用比、兴的诗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为兴而比,“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右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也为兴而比。

举例分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天性温顺,可比淑女之娴静;雎鸠乃“河洲”常见之鸟,可使人联想起常来河边采荇菜的淑女;“关关”乃雎鸠雌雄唱和之音,可起“君子”思“逑”之情。

《蒹葭》中运用比、兴的诗句:“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为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几句起兴。

举例分析:《蒹葭》中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蒹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三、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方面都体现了诗歌的朦胧美。诗歌没有直接描写、倾诉主人公对伊人的思念之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达到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效果。

四、朗读背诵略。

节奏:四言诗每句一般两字一顿。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读起来极具节奏感。

韵律:《关雎》采用偶句入韵的方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之”字不入韵,而以“之”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了几个字,这不仅收到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如“苍苍”“萋萋”等叠字,使全诗声情兼备。

五、示例:喜欢。这样的翻译口语化,通俗易懂,基本上讲明白了诗歌的意思。

荇菜长短不一,挑选从左到右。

女子美丽贤淑,钟鼓响起悦之。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试题练习

第11课《核舟记》课后思考题答案

2022-2-9 20:00:10

试题练习

第17课《壶口瀑布》课后思考题答案

2022-2-9 20:16:1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