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和孩子们从“站位”和“视角”来交流《望庐山瀑布》,尝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这首古诗。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王之涣是登上了鹳雀楼顶,写下了这首诗,李白又是在什么位置“望庐山瀑布”了呢?
生:在山下。
生:在瀑布下面。
生:在山脚下。
师:也就是你们都认为,李白是从下往上看,请从诗中找出你的依据吧。
生:我从“三千尺”看出他是从下往上看,要是从上往下看,就不会觉得是“三千尺”那么长了。
师:“三千尺”是指特别长,不是一个具体的长度。
生:我们学过的《赠汪伦》中,就有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是指水很深。
师:哈哈,看来李白很喜欢用这种夸张的方法写诗啊。
第一个孩子的回答就惊艳了,能把不同站位的空间视觉感,描述得这么准确。
另:这其实是个普通意义上“后进”的孩子。
师:你太厉害了!仰望会让眼前的物体有视觉拉长的效果,高的感觉更高。平时你们有过这样的体会吗?
孩子们迅速调动起生活体验,分别列举了“看高楼”“看大树”“看高山”“看发射塔”等一些例子。
师:“三千尺”是李白抬头看瀑布的感觉,从这里我们也感觉到瀑布非常之——
生:长。
生:高。
生:这一句前面的“飞流直下”也说明诗人是从下往上看。
师:对!“飞流直下”让我们感觉瀑布流得非常之——
生:快。
生:急。
读这句诗,再继续找。
生:我从“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看出他是站在下面的,因为是“遥看”。
师:“遥”是本课的生字,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们都预习了生字,纷纷说是“远”的意思。那么,“遥看”就是“从远处看”的意思,但这也不能说明就是从下往上看呀,继续请这个孩子说。
生:还有“挂”能看出是从下往上看。
师:你也很厉害!发现了这句诗中最关键的那个字。什么“挂”着?
生:瀑布挂着。
师:挂在哪里?
生:挂在山上。
师:就像什么?
生:……
好,适时理解“前川”,重点理解生字“川”。
知道了“川”是“河流”的意思,“挂前川”就是“好像一条挂在山前的大河”。
师:“挂”是从上往下的,李白站在下面看,才产生了“瀑布像一条大河从上面挂下来”的感觉。从这句我们又感觉到瀑布非常之——
生:大。
生:宽。
读诗句,继续找。
生:我从“落九天”看出诗人是从下往上看的。
师:“九天”是哪里?
生:我看书上写“九天”是指玉皇大帝住的地方。
师:那就是天宫了,在天上啊。这句写什么“落九天”?
生:银河。
师:银河怎么能从九天落下来呢?
生:不是银河,是瀑布从天上落下来。
师:那更不可能啦。
生:是诗人觉得瀑布像从天上落下来的一样。
师:从这句诗的哪个字看出来?
生:疑。
师:李白看到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不禁怀疑啊,难道是九天的银河落下来了?这是诗人神奇的想象。
读这句,继续找。
只剩第一句了,和瀑布好像无关啊。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也能看出李白是站在山下的,如果就在山上,就不会觉得是“生紫烟”了。
师:厉害呀!那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理解了“香炉”不是真的炉子,是指“香炉峰”,再让孩子们回想,有没有见过“山顶生烟”的景象。
有的孩子说见过,在阴雨天,即使是我们这里海拔只有一百多米的敬亭山,也是云雾缭绕的,晴天时,有光芒在山顶闪烁,也会给人“晴日生烟”的感觉。
在这里,补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第一首,开头两句是“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点明了香炉峰和瀑布的位置关联。
诗句聊完,再读整首诗,没有多讲,孩子们都知道第一句要读轻,因为有“烟”嘛,得有飘渺之感,到“飞流直下三千尺”,气势最盛,最后的“落九天”慢一些,充满想象。
一节课,没用任何多媒体,就这么读诗,聊诗,穿插认识五个生字,下课前还写了五个生字,算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