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赏析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表现了对农人的怜悯之情。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开篇一句就流露出了深切感叹。每到农历五月麦子成熟的时节,农人忙上加忙——既要抢收完成熟的麦子,又要赶紧抢时间把夏季农作物栽种下去。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麦熟不等人,季节催逼人。于是全家老少齐上阵——“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他们去给麦地里刈麦的男人们送饭。可见田家忙得连回家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女人们也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起干活。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田家人在忙碌中还得忍受炎热的天气。一般来讲,第三者(他或他们)具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写作者(我)无从得知。
可是白居易竟然知道刈麦人的想法——“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是主(白居易)客(刈麦人)合一的体现。也就是说,白居易是站在刈麦人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这别具一格的诗句,正是白居易准确细腻地把握了刈麦人的心理才写出的。白居易是擅长写这一类诗句的高手。他在《卖炭翁》一诗中叙写卖炭老人时就说“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达了对卖炭老人深深的悲悯之情。
《观刈麦》中,白居易还写了一位拾麦的贫妇人。在听取了贫妇人“家田输税尽”的诉说后,诗人慨叹不已。相比贫妇人凄凉拾麦,田家忙碌刈麦虽然苦累艰辛,尚可朝夕相保,而贫妇人完全是朝不保夕。
但是,他们的命运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人不就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人?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人,明日也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人。只要有一个“税”字高悬在头顶上,田家人就永远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
白居易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他由田家人生活的艰辛联想到自己的舒适无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种惭愧是白居易触景生情的产物,也是他悲悯情怀的集中体现。
《观刈麦》赏析
白居易不仅仅在这首诗中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在其他许多诗篇中也同样表露出这种情怀。
比如《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中,他身着新成的水波文袄“一身独暖”,一想到“百姓多寒”,心中的滋味就不好受,希望“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这种情怀,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样伟大。
白居易、杜甫等诗人,胸怀天下,心系苍生,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关注民生,为民呐喊。这种可贵的人道精神、难得的悲悯情怀,成就了他们高尚的人格,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映照着历史的苍穹。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诗词赏析

《八阵图》赏析

2021-6-23 12:58:05

诗词赏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梳理与阅读知识

2021-6-23 2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