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物,只要出于自然的创造,都是好的,一经人的手就变坏了。”卢梭在《爱弥儿》中的这句话,说得很尖刻——不幸的是,人们常常发现,他说的没错。
社会文明越发展,阅读的重要性就越被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用钢笔将阅读的好处列出清单来,大概能写出一米长来吧。但是,如果一个人对读书没有兴趣,十米长的好处清单,也无法触动他粗糙贫瘠的心。
所以,给读书这件事贴上“快乐”这一标签,并不一定能真的吸引学生读书,不一定真能让学生爱上阅读。
甚至,极有可能,学生原本对阅读是有兴趣的,结果经历了老师精心设计的“快乐读书吧”课程之后,阅读的兴趣却被败坏了。
“快乐读书吧”是教材内容,教师重视起来,理所当然。如果有教师以“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心态来对待“快乐读书吧”——课本上要求阅读的,不读也得读,还得按照老师的要求读——大概,“快乐”就变成了“痛苦”的另一种写法。
还有的教研人员,为了证明自己很重视整本书阅读,很在意“快乐读书吧”的落实,明明白白告诉一线老师,会将“快乐读书吧”纳入期中期末考试内容范围。这样一来,老师的紧张,必然转变为加之于学生的控制和任务,“痛苦”便又加重了几分。
学生哪还有什么阅读的快乐呢?
语文教师当谨记,陪着学生读整本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向着快乐进发。
快乐在哪儿呢?
快乐源自发自内心的兴趣。
“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书籍,都是与单元课文主题或内容紧密联系的。要激发学生阅读“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籍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课文学习的乐趣。无论是童话、寓言还是科普文本、神话传说,或者儿童小说、古典章回,课堂学习枯燥无味,却指望学生会期待着阅读相关的整本书,无异于缘木求鱼。
感受课文学习乐趣的同时,还要自然而然、不着痕迹地联系到整本书,让学生生发出期待来。方法很简单,一是在适切的时候,联结整本书中有关的内容,二是直接将整本书中精彩的内容补充为课堂学习的文本,三是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设置“悬念”,而“悬念”需要从整本书中找答案。
做到这些,教师自己就得先通读、研读“快乐读书吧”推荐的每一本书。教师做好读书的榜样,学生读书的兴趣也会被激发。一个不爱读书的教师,却希望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大概率收获的只有尴尬。
快乐源自特定情境的归属感。
一个人在一群人、一个集体中,做跟大家一致的事情时,就会收获归属感。如果这件事是会得到鼓励和称赞的,归属感会进一步提升成就感。
营造积极的读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要读的书,人手一本,应该成为标配。手上有书,不一定就会拿出来阅读。教师布置了,也不一定阅读。如果拿整节课的时间,教师和学生一起,都捧着同一本书,就那么安安静静地阅读,十有八九,只需要十分钟,几乎教室里所有人都会沉浸在书本世界里。
成为读同一本书中的一员,尤其是老师也是其中一员,读书的那一节或更多节课堂时间里,学生就会有归属感,阅读就会很快乐。
每个教室里,都应该拿出足够多的课堂时间,师生一起静静地阅读,一起享受阅读时光。
快乐源自阅读策略的习得和运用。
能从阅读中体验到快乐的儿童,一定在不知不觉中运用着合适的阅读策略,比如联结、预测、提问、图像化、转化等等。这些策略的运用,使得阅读的过程如同游戏,如同探秘,如同自己参与其中创造故事。
如果这些阅读策略经由教师的点拨、分享,成为学生的“元认知”;或者那些因为缺乏策略而没有感受到阅读快乐的学生,经过点拨、分享,学会了运用合适的策略,阅读将成为有意思的事情。
不同文体的书籍,阅读策略的运用是不同的。故事需要积极预测,科普读物则需要善于确定重点。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阅读书籍,以自己和学生为示范,有滋有味、有情有趣地教策略,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运用策略的积极体验。
快乐源自有意思有挑战的适切任务。
“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籍阅读,不可能仅仅当作“自由自在的休闲性”阅读,一定会被赋予“激发兴趣、学习方法、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发展思维”等学习目标和课程价值。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儿童的阅读,任务的设计,要“有意思”,要让学生生发挑战的激情。
不同学段,不同的书,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需要的指导是不一样的,教师设计的有意思有挑战的任务也应该不一样。阅读童话,在发现童话之美的基础上,可以演一演童话剧;阅读寓言故事,结合班级生活选择几则故事,画一画故事,贴在教室里;阅读《三国演义》,就可以让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甚至感兴趣的可以与历史记载进行比较和发现,形成自己的观点……
快乐源自不囿于“快乐读书吧”。
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仅仅在“快乐读书吧”所推荐的几本书上着力,是不可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教室里要有各种各样的书,要陪着学生读各种各样的书,要共读“快乐读书吧”推荐之外的书,甚至可以共读学生自己选择或推荐的书。
学生只有读过很多书,才能从不同的书里收获多姿多彩的快乐,才会打心眼里觉得,读书是一件顶顶美好的事情。
当然,快乐还源自教师对学生不爱读“快乐读书吧”中某些书的尊重。如果学生坚持认为某本书不是自己的菜,那就不要强求,给他更多的选择。或许,将来的某一天,这个学生因为某种原因,对今天不爱读的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
再者来说,学生不读“快乐读书吧”中的书,真的会有不可挽回的巨大人生损失吗?我想,绝对是不可能的。
只要你的学生,因为有你,爱上了读书就好——不要真的“一经你的手,就变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