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校长唐江澎:要培养终身阅读者

培养终身阅读者

语文课应激发学生阅读,从而培养有终身阅读习惯的阅读者,这是常识。但在今天仍能听到不少学者在大声呼吁全民阅读,有不少人仍在喋喋不休地论述阅读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对于一个国家文化强盛的价值与意义。不必责备他们的絮叨,要知道,一个民族到了连常识都需要人们不断澄清、提醒和告诫的时候,不能不说已经陷入了某种认识危机!

现实不容乐观:一个学生,除了听课学教材,现在能有多少时间面对人类的精神文化遗产,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一所学校,这个本该是阅读普遍发生的场所,而生活于其中的师生有多少时间在精神上与阅读发生过关联?

有的高中学生,三年时间几乎没有接触过精神典籍,有的语文教师的阅读也已经是遥远的回忆,甚至有的语文教师做了班主任或学校管理者,也会规定严格的“禁读令”。

如果确是个别现象,倒也不足为怪;可怕的是这种状况偏偏很普遍。如果转向社会层面看,如今的家庭,以阅读为主的精神性消费支出究竟能占多大的比例?最新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年人均纸质文本阅读为4.39本,大约不足以色列的十五分之一,不足日韩的一半。如果剔除学生海量练习册的贡献份额,更是让人汗颜!

我曾随教育部全国校长高级研究班去芬兰考察,感受最深的是国家层面的阅读系统建设。当学习被定义为国家发展战略时,芬兰境内联通的图书馆系统无疑就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有效保障。在芬兰,去任何一间图书馆,你不会遭遇有什么书便只能借到什么书的境况,而会得到需要什么书便千方百计给你找什么书的阅读支持。走进芬兰的中学,几乎每所学校的每间教室都有书柜。这也许是其教育竞争力国际排名位居前三的深层原因之一。

有一年,在世界阅读日里,与公众一起走入读书馆的我国总理曾感慨:“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而这种宏愿在许多发达国家里是常见的景致,在机场,在车站,捧书阅读者随处可见;因为,阅读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我甚至想,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是否去听一节语文课似乎并不十分紧要,紧要的是,应大力构建公众阅读的支持系统,让阅读成为国民的生活习惯。由此而产生的影响一定会让民族发展获益。

图片

我们应该从时代特征上认识强调阅读的价值。

一方面,视觉文化的兴盛,使阅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落。因为人们的眼光总喜欢关注那些灵动的、活跃的形象,而不愿意停留在静止的文字上。根据盖洛普的调查,承认自己在过去一年中未读任何书的美国人,从1978年到1990年,已经由8%增加到16%,翻了一番。与此同时,以漫画、卡通等对象为主,浅阅读之风也日渐强盛,难怪一位著名的小说家悲观地感慨:“对书的需求如同高台跳水,一代严肃的读者消失了!”

另一方面,精神消费的多样选择,让阅读在精神生活中被严重边缘化。从“电视在隔壁”到“电视在手上”,现代人十余年来精神消费形式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而仍以阅读为精神消遣方式的阅读者,难得一见;据一项国际调查显示,世界上有三十亿人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超过两个半小时。出版市场虽然一派繁荣,但那只是表象,调查显示,教科书与杂志占其大端,即使学术书籍,人们购书的目的也多用于查询而非阅读。强调阅读尤其是对纸质文本的阅读,这是因为无论是从视觉文化产生的历史长度看,还是从其所达致的精神高度看,起码在当下它还不足以成为提升人类精神品级的主要支撑。

因此,“若要增广我们的精神领域,就必须研读独具创见的思想家所呕心沥血写作成的充满智慧火花的著作”(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即纸质文本。

在我看来,在一个没有阅读的国家,要想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想把人口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其难度可想而知!而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品级,要从改变这个民族的阅读习惯开始。在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要想培养出人格健全、精神优秀的学生,实在无异于缘木求鱼!优化一所学校的教育生态,要从营造这所学校的阅读氛围开始。在一个没有阅读的语文课程里,天天乐此不疲地进行肢解式阅读教学,像黄玉峰先生痛恨那种先“五马分尸”再“敲骨吸髓”式的教学,想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精神成长,岂非南辕北辙!突破语文课程的困境,要从为学生大量提供亲近文本的阅读机会开始,少些讲解,多些感悟,少做点题,多读点书。

作为语文学科背景的中学校长,我们实在应持有周国平先生的基本认识,“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记得博尔赫斯曾说,天堂就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我想说,让学生去阅读,就是一所学校天堂般的模样。唯其如此,我们工作的地方,才不是竞技场、训练营,才可能如古德莱德所说,是“一个可以称作学校的地方”!

现在的高中学生,课业负担繁重,甚少有时间去逛书店、进图书馆,这是个基本的事实。

在锡山高中,我们尝试着把新华书店开进校园,要求新书品种与市内门店同步更新,使书香清流源源不断;并在“匡园书屋”的店堂格局上做了调整,读者自主阅览的区域数倍于图书展售的面积,学生们在课间即使不买书,也可以选一本新书在那里静静地阅读;在图书馆底楼,设置浅阅读大厅,学生随意进出阅读,不必办理借阅手续,可以用零星的时间浏览翻阅;在每一间教室的后面,专门配置一间班级书房,摆上各种工具书,摆上学生自己从书店里选来的近五百种图书,定期更换。凡此种种,都在做着这样的努力:将天堂搬到离学生最近的地方。

——《语文学习》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15007.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 3月 22日
下一篇 2021年 3月 22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