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带入诗境
1.谈话导入.
PPT出示遗嘱,问:学生读完这一词有感受?(难受、难过......)
一个人临终前一般会有什么遗言?生回答。
今天,我们将穿越到南宋,去感受85岁的爱国诗人陆游炽热的爱国之情!
2.板书古诗题目,齐读古诗题目。
(1)引导:从古诗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看注释,理解古诗题意:“示儿”指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2)简单介绍陆游。
课件出示:
板块二 初读识字,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一个字音。
(2)指名读诗句,着重提示“家,(jì)、乃(nǎi)翁(wēnɡ)”的读音。(注意“翁”的韵母不要读成onɡ)
(3)区分形近字:祭—蔡,乃—及。
随文指导“祭、乃”的书写。
①祭:左上部分的横撇要舒展,右上部分的捺也要舒展,下部“示”字的两横要适当收缩,避让上边的横撇和捺。
②乃:书写时要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
(4)学生自由练读,尝试标注节律和重音。
(5)反馈初读: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共同交流讨论为什么要这样读。
2.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意.
预设: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悲痛不能活着看到国家统一。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课件出示: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板块三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板块四 补充资料,感悟情怀
1.补充陆游不同时期所写的爱国诗句。
课件出示:
·壮年陆游:48岁时,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老年陆游:67岁时,从军边关,他高唱:“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68岁时,缠绵病榻,他写下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85岁时,他写下了临终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教师引读:教师读提示语,学生接读诗句。
不见——悲之切
示儿 无忘——盼之深
教学反思:[content_hide]
本课教学紧扣古诗教学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激发兴趣,导入诗题→初读古古诗,读准字音→再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深读古诗,感悟诗情→拓展延伸。走进诗林,将音、意、情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古典文化的修养,让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这篇古诗,年代久远,因此教学中充分补充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更准确地了解古诗内容,也更深入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古诗一般都有诗眼,这首诗的诗眼是“悲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诗眼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相机设计“为何而悲?”“你会对这些人说什么?”等问题,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真切地感受诗人内心。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古诗的背景教授过早,对于诗句的理解学生不太理解,这是我存在的问题。[/content_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