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重点解读及写作赏析

【作者简介】
于漪,女,江苏镇江人,出生于 1929 年 2 月 7 日,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于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且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家。本文是于漪老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追忆黄金时光”一栏上。
【重点字词】
漪(yī)
淼(miǎo)
徜徉(cháng yáng) 
骚(sāo)
郁(yù)
慷慨(kāng kǎi)
凝(níng)
镌(juān)
谆谆(zhūn)
【成语释义】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
开篇简述对往事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起到开启下文的作用,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二部分(第 2—5 段)
第 2 段:回忆小时候看山水画的经历,是作者接触文学、感受文学之美的开端。
第 3 段:讲述读《水浒传》的感受。
第 4 段:回忆读《千家诗》的经历。
第 5 段:叙述听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 6、7 段)
第 6 段:感慨年华似流水,强调了读书对自己的重要影响。
第 7 段: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 “我” 的激励作用,点明了这些往事对作者的重要意义,也表达了作者对青少年时代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思考】
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为什么作者回忆这些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迪?
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2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的人。
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写作赏析】[content_hide]
语言优美:如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用 “年华似流水” 的比喻形象表现了时光的流逝,也引出了对往事的回忆,引起读者共鸣。
情感真挚:文章通过回忆童年和初中时期的读书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作者在回忆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读《水浒传》时的身临其境、读《千家诗》时的陶醉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形象鲜明:通过对国文老师讲课情态的描写,塑造了两位风格迥异但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老师形象。教古文的老师慷慨激昂,代课老师深情投入,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老师在课堂上的风采,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主题深刻:文章不仅是对往事的回忆,更是通过这些回忆,表达了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读书可以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这一主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能够引发读者对读书的思考。[/content_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