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关注情节,聚焦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探究老支书是个怎样 的人,理解“桥 ”的含义,体会老支书以及党员群体一心为民、舍己忘我的人物形象,浸润党员精神。
2.聚焦小说结局,了解小说“ 出乎意料的结尾 ”的表达效果。
3.梳理描写雨、洪水和木桥的句子,发现小说描写的环境、情节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共产党员 ”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党支部书记 ”的职责。
2.课件(音乐、图片)。
【教学过程】
回顾情节,初识老支书形象
1.结合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大情节说说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
2.谈谈对老支书的初步印象,提出核心问题:“老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
任务一 聚焦语言,品读老支书形象
1.出示活动一:默读小说情节发展和高潮两部分(7 至 23 自然段),用波 浪线勾画这两个情节中描写老汉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1) 自主学习;
(2)分情节汇报交流;关注老支书动作、神态“站着 ”“不说话 ”“盯着 ”“像一座山 ”,感受老 支书的沉着镇定,忠于职守。聚焦老支书的语言,感受老支书的果断指挥,群众为先,坚守原则,铁面无 私。聚焦老支书的语言:“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你 还算是个党员吗? ”质疑。
结合《入党誓词》讨论交流,明白党员在危急时刻的 职责,体会党支部书记的忠诚与担当。理解“桥 ”的含义。
(3)分情节用表格梳理小结。
2.出示活动二:读小说结局(24 至 27 自然段),同桌讨论,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小组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回顾前文,木桥前的“揪 ”和“推 ”,感受不知道父子关系 和知道父子关系,两种情况下老汉的形象。明白反转式结尾的妙处——设置悬念,震撼人心,丰满人物形象。
任务二 探究写法,再识老支书形象
1.老支书的形象是怎样一步一步塑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