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编四上课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以“观察”为主题的单元,这在统编教科书中,已经是第三个了。前两个单元分别是三上第5单元和三下第4单元。

据说,《爬山虎的脚》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指导小学生学习观察事物而专门写的一篇“下水文”。文章虽然短短数百字,却把如何连续、细致地观察一样事物的方法蕴含其中。

课文一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交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第3自然段写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形状、颜色等,第4自然段写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第5自然段写爬山虎脚的生长变化。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先写爬山虎的叶子呢?这是符合观察事物的逻辑顺序的,因为一个正常的观察者,肯定是先被爬山虎的叶子所吸引,然后才会进一步扒开叶子去观察爬山虎的脚。

课文语言文字非常准确,同时又不失生动。比如,第2自然段“一顺儿”“铺”“漾起波纹”这些用词,不但写出了爬山虎的叶子“看着非常舒服”的特点,更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第3自然段“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非常准确清楚地讲清楚了爬山虎脚的生长位置和形状;第4自然段,“触”“巴”“拉”“贴”等动词,极其准确地写清楚了爬山虎的脚网上爬的过程。这里要着重提一下第4自然中容易被忽略的一个语言细节:“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什么不说“一步一步往上爬”呢?仔细琢磨,爬山虎并不能像动物那样迈开脚步,它的往上爬是通过不断长出新的脚才得以实现的,所以是“一脚一脚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往上爬”。作者的用词多么准确、生动啊!而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其实也是在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过程。图片

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梳理文章内容结构,把握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

3.品味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核心目标)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顾往学,揭示课题

1.出示单元篇章页及课文目录,回顾三上、三下所学的“观察”单元。

三上:作者怎样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三下:留心观察,会有新的发现。

2.出示本单元篇章页,明确学习要求: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3.揭示课题:爬山虎的脚。相机指导写好“虎”字,注意写好虎字头,关键笔画横钩。

任务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简单了解作者叶圣陶。

叶圣陶爷爷为了告诉我们怎样连续细致地观察事物,亲自观察了他家院墙上的爬山虎,而且写下了这篇观察文章哦。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落实读正确读通顺的要求。

3.学习本课生字词。

嫩红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蜗牛    触角

枯萎 痕迹    牢固    休想

重点指导:(1)易错读音、字形,“均”与“匀”混淆。“柄”后鼻音。(2)多音字“曲”。一是与直相对,一是表示音乐。

任务二 梳理内容,品味观察叶子的细致

1.课文题目是“爬山虎的脚”,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呢?(课文第3、4、5自然段)课文第2自然段写的又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

2.引发疑问:既然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先写爬山虎的叶子呢?

交流,明确:叶圣陶爷爷是为了弄清楚爬山虎怎么能爬,才特意去观察爬山虎的脚的。他先注意到爬山虎的叶子,再注意到爬山虎的脚,这样写符合观察的顺序和角度。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叶圣陶爷爷观察了爬山虎的哪几种叶子?重点观察了哪一种叶子?

3.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叶圣陶爷爷的观察很细致呢?圈画词句,交流反馈,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一般来说,“一顺儿朝下”“铺得那么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漾起波纹”这些关键词句,都能被学生发现。

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比较“漾起波纹”和“荡起波浪”有什么不同。

漾起波纹:微波,与一阵风拂过相符。

4.从哪些词句中又可以感受到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连续的呢?引导找出“刚长出来”“不几天”“长大了”等关键词。

5.叶圣陶爷爷是怎样观察爬山虎的叶子的呢?借助表格理一理。

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嫩”右边是反文旁;“叠”中间是突宝盖,下面是且;“隙”,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钩;“瞧”是左右结构。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

爬山虎 嫩红    均匀    重叠   

空隙  叶柄    枯萎    牢固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3.引入: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了叶子的变化,那爬山虎的脚作者又观察到了什么呢?是怎样细致入微地观察的呢?

任务三 画一画,品味第3自然段

1.叶圣陶爷爷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

指名说一说,明确: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2.请你根据叶圣陶爷爷的观察在学习单上画画爬山虎的脚。

交流反馈,出示图片明确脚形状及位置,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图画。

重点结合图片理解:反面、枝状

3.再读第3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叶圣陶爷爷连续细致的观察?

小结:脚的位置很隐密、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嫩红,需要扒开叶片才能观察得到,说明观察得很仔细;以前不知道,今年注意了,连续性观察,观察细致。

4.朗读第3自然段,感觉细致的观察。

任务四 演一演,品味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段话者是从哪个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爬山虎脚的生长变化:触着墙)

2.说说你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引导孩子们体会“触”“巴”“拉”“贴”的用词准确,也感受爬山虎向上爬的特点,作者是连续性地观察。

3.学生动作演示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4.“一脚一脚”地向上爬可以改成“一步一步”向上爬吗?说说理由。

明确:爬山虎的脚不会走动,它只会长出一只一只的新脚,从而往上爬。

5.播放录像,直观感受爬山虎怎样爬墙的。

6.学生边做动作边说一说爬山虎是怎么向上爬的。

7.补充资料:爬山虎每年能爬2米到3米,一般爬到秋天落叶的时候就停止生长,要到第二年再爬。

由此可见,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爬墙怎么样?(长期连续性、仔细观察)

任务五 圈一圈,品味第5自然段

1.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是从哪个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爬山虎脚的生长变化:没有触着墙)

2.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叶圣陶爷爷连续细致的观察呢?圈一圈关键词,说一说。

不几天、后来:观察时间长、连续观察

相当牢固、休想:不仅看,还试一试,观察的方法

任务六 联系生活,指导观察

1.结合课后资料袋,指导学生联系生活选择观察对象,设计观察记录表。布置孩子们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或者小昆虫之类的,选择好自己的观察对象。

2.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微信扫码,在小程序内阅读
搜索标题,找到相应文字,可免费复制
赞(0) 打赏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