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浓溪小学初中部教师:陈晨曦
【教学目标】
1.理清新闻的要素,进一步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和养成关注时事的习惯。(重点)
2.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消息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重点)
3.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方面的巨大作用,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及背景
诺贝尔(1833——1896年),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其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其最杰出的成就和贡献是发明了现代炸药。炸药的发明使他获得“炸药大王”的称号并积累了巨额的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下遗嘱将其大部分遗产成立一个基金,并将基金每年的所得利息或收益平均分为五份,授予在过去一年里,世界各国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五个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后来,瑞典国家银行在其成立三百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奖基金,增设了在经济方面的诺贝尔奖。
时至今日,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了检验一个国家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国际指标,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公认的个人最高荣誉。因此,诺贝尔奖无论是对国家还是个人,都具有无穷的魅力和巨大的吸引力,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常常具有浓郁的“诺奖”情结。
对此,人们或许要问,诺贝尔奖设有哪些奖项?评奖的标准是什么?巨额奖金的来源如何保证?它的管理和评选机构又是谁?下面,我们将通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篇文章来解开同学们心中的疑惑。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
备注:路透社是英国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在
全球著名新闻通讯社中,排名前三。
二、整体感知
听读或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找出本则消息的导语、主体和背景并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朗读音频时长3分8秒)
对象
段落
主要内容
导语
1—1
①
主体
2—3
②
结语
4—4
③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①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首次颁发诺贝尔奖。介绍了诺贝尔奖的由来。
②依次介绍获奖者的情况、颁奖机构、奖金的来源及颁奖时间和地点。
③进一步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补充介绍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制度。
三、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的“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在新闻中属于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诺奖的颁奖领域有哪些?获奖条件是什么?从诺贝尔的遗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拥有怎样的胸怀?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领域: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经济学、和平事业六大领域。这些领域,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条件:在六大领域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3.主体部分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详写: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基本情况。
略写: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资金来源和管理与评审权分离。
原因: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基本情况是这篇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这种安排,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4.既然诺奖获得者的情况是重点,但为什么不对获得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报道?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因为这篇新闻的重点是介绍获奖者的基本情况而不是工作情况。
点拨:至于获得者的工作情况等其它情况,各个国家,特别是当事人的祖国,自然知道去详细报道,大写特写。
5.浏览课文的第③自然段,从该自然段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颁奖机构: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
奖金来源:从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颁奖时间: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即每年的12月10日。
颁奖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
6.消息的第④自然段是主体中的背景还是结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属于消息的背景。
作用:背景补充了诺奖奖金的来源和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使消息的内容更加完整、全面,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显示了诺奖的公正、公平。
点拨:本则新闻没有结语,结语不是消息必备的要素。
7.本则消息可以堪称“倒金字塔结构”的样板,结合文章内容,指出本文“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消息材料的。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安排材料。
重要:首次颁发诺贝尔奖。次要:其它相关知识。一般:背景。
四、主题与写作特色
消息主题:这则消息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情况和诺贝尔奖的由来及相关知识。揭示了诺奖对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写作特色:
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这则消息(新闻)采用了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内容由主到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②语言简明,详略得当。对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介绍较为详细,对其他相关知识的介绍则较为简明。
五、课堂小结
图片
六、课堂练习
1.读读写写
颁发 遗嘱 建树 仲裁 巨额
2.填空:
每年12月10日,诺奖将颁发给过去一年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学及事业共六个方面____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经济;和平;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
3.下面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阐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概括性)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B.消息的结构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
C.新闻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从文章体裁而言,新闻也属于记叙文。
D.新闻的六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参考答案】C
【解析】在 C项中,消息不能等同于记叙文,消息是文学体裁,记叙文是文章体裁,二者不能完全等同。有些新闻从文章体裁而言是记叙文,但像新闻中的新闻评论就不是记叙文而是议论文。
4.在下面选项中,说法或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中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如今,她已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B.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它管理这笔
资金并评定每年诺贝尔奖的获奖人选。
C.文中“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一句中的“最大”表明贡献的程度,说明了这个奖项的崇高社会地位。
D.在“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发现了X 射线”一句中,不能将“发现”换成“发明”,因为“发现”是找到了不为人知但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而“发明”是创造原来没有的事物, X 射线原本就已经存在,并不是什么“发明”。
【参考答案】B
【解析】在B项中,诺贝尔奖的管理权与评审权分离,管理者不能参与诺奖的评定。
七、拓展延伸
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1、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父亲差一点就获得1968年诺奖的秘密。据舒乙透露,在入围竞争到最后五人时,名单中还有他的父亲,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也是他的父亲。但是,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先生已经去世,老舍因此遗憾地无缘诺贝尔文学奖。
2、我国文学家沈从文在1987年和1988年均成功入选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1988年,沈从文是当年最有希望的获奖候选人。但遗憾的是, 他已于当年5月就已去世(颁奖为10月),因此,沈从文同样无缘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