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 “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 真挚友情。
4.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一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一的思路是“集中识字——厘清脉络——聚焦对话—— 改写对话+本设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厘清)文脉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练说故事; 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引导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提供学习单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想象人物对话。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 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厘清文脉络,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教学过程
一、 交流旅行经历,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旅行吗?为什么?你们去过哪些地 方旅行?
2. 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又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并指导书写“旅”:左窄右宽。右下部分先写撇,再写竖提、撇,最后写捺。
3. 提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在牛肚子里旅行和我们 平常的旅行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围绕“旅行”这个词做文章,让学生分享生活趣事,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可稳定的兴趣。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内容
1. 出示自读要求:
(1)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 助拼音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在容易读错或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2. 学生自读后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字词。
(1)交流多音字:“答应”中的“答”、“一骨碌”中的“骨”都读第一声,“应”读轻声。
(2)交流易错音: “咱们”的“咱”是平舌音,“牙齿”的“齿”是翘舌音,“细嚼慢咽”的“咽”是第四声。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 “嚼”和“咽”的意思,进而理解什么是“细嚼慢咽”。
(3)交流难懂的词语:“作声”是什么意思?“蹭来蹭去”是怎么样的?
① 指名学生读一读“作声”所在的句子。
② 引导学生想象捉迷藏的场景,从而理解“作声”就是发出声音的意思。
③ 指名学生做一做“蹭”的动作,让学生观察怎样的动作才是“蹭”。
3.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一边听一边想一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 交流汇报:( )和( )在草堆里( ),红头不小心( )。在( )的帮助下,( )从牛肚子里( )。
5. 引导学生交流初读感受: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预设:惊心动魄、可怕、有惊无险
三、默读课文,了解旅行路线
1. 过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圈出关键词后,小组合作填空。
(1)小组展示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关键词。
(2)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教师相机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板书。
(3)请学生根据路线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设计意图:小组学习,师生合作画出路线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红头旅行路线的理解。通过在文中找句子,结合“科学小贴士”,帮助学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童话的魅力。
3. 提问:红头为什么能从第二个胃回到牛嘴?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交流。
(2)相机出示“科学小贴士”,引导学生理解“反刍”。
科学小贴士
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进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
(3)小结:像这样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童话中去,多有意思呀!这类童话被称为“科学童话”。
四、指导书写
1. 出示“旅、咱”等13个字,引导学生把字按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分成两组。
2. 引导:你觉得哪些字最容易写错,哪些笔画需要注意?
3. 指名交流易错字及注意点。
4. 范写易错字。比如:“救”中的“攵”不要写成“夂”;“命” 右下部分是“卩”;“算”中间是两横,不是一横。
5. 学生自主书写,课后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17个词语。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 能借助红头的旅行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回顾红头的旅行路线
1. 在黑板上呈现上节课梳理的红头的旅行路线图,引入:通过上节课的梳理,我们知道 了红头的旅行路线。你能根据旅行路线图简单地回忆一下红头的旅行路线吗?
2. 学生结合路线图进行交流。
二、 聚焦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悟真挚友情
1. 布置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 红头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说的话。
学生交流反馈对话内容。
2. 启发引导:青头、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如何?请认真读(它们的对话,圈出描写红头、 青头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3. 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1)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代入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相机板书:害怕、悲哀。
问题1:红头为什么拼命地叫?
问题2:红头说的话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省略号呢?
问题3:红头为什么要哭?
问题4:红头为什么很悲哀?它心里在想什么?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老师扮演青头,学生扮演红头。
4. 学生交流青头的心情,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提问:谁能给“急忙”换个词?(连忙、赶紧)谁能演一演 “大吃一惊”的表情?
(2)引导:现在你就是青头,请你来演一演它着急、吃惊的 样子。(板书:着急)
5. 教师向扮演青头的学生提问:青头,你这么着急,怎么说 话一点儿都不结巴,也没有像红头一样急得哭起来呢?请学生再次(一读描写青头的段落,圈出关键词句并交流。
预设1:第十一、十八自然段的关键词“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蹭来蹭去”。
预设2:第十三、十五自然段的关键词句“不要怕”“你会出 来的”“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一说从青头的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什么,并通过 朗(读出青头的勇敢、镇定。相机板书:勇敢、镇定。
6. 同桌合作分角色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
(1)学生自由练读,展示。
(2)启发学生思考:从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7. 让学生再次默读全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预设:
青头和红头开心地一起玩捉迷藏。
遇到危险后,红头拼命向青头求救。
青头担心红头,鼓励、安慰红头,还蹭牛鼻子,帮助红头出来。
红头被救出后,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并对青头表示感谢。
8.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9. 相机引导: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 “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以及谈体会的方式,由读到悟,环环相扣,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感悟红头和青头间的真挚友情。
三、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1. 过渡:红头的旅行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可以把这么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路线图, 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可以用上表现红头、青头心情变化 的词语。
2. 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3. 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相机提醒一些关键的词句。比如 “蹦、摔、一骨碌、爬、跳、蹭来蹭去”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以及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对话。
4.同桌之间互讲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扣前一环节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反映任务心情变化的词语,利用路线图练习讲故事。既有讲故事方法的指导,又有故事内容的铺垫,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
板书设计
选自《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丛书三年级上册
教学反思
正式上课伊始,我播放了一段蟋蟀声,随后出示红头和青头卡通图,并相机引入课题。接着,通过自由读文,让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随后,我通过任务单导学的方式,以课堂学习单为抓手,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汇报”相结合的方式顺利达成了前两个学习目标。最后,引导孩子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深厚友谊的同时,鼓励孩子说出在校园里、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例。
上课照片.jpg
(一)成功之处
(1)在“红头刚被卷入牛嘴里”的朗读指导时,紧扣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联系当时情景、关键词“急忙”、体会人物心境、句段中的标点符号等,指导感叹句、疑问句和省略句的读法,学生课堂参与度高,朗读效果进步明显。
上课照片4.jpg
(2)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任务单导学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小组展示和汇报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大都能从文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加上适当的语言表述文本内容。除此之外,还促使了“如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长文本的信息提炼?”这一生成性目标的达成。
上课照片2.jpg
(二)待改进之处
(1)在精读环节,我并没有提醒学生如何带着问题进行读文。在之后教学中,我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学,让学生在读懂提示语后再进行学习;
(2)语文教学中,通读全文的目的应该是理清文章的脉络、整体感知文本,而不应该为了课堂的某一环节而走过场。
上课照片3.jpg
(3)“以学促教”离不开“以教促学”。小组合作梳理“青头是如何从牛肚子里救出红头的?”这一环节中,几乎所有小组都能够找出主要信息,但是在汇报交流时却显得比较凌乱。以后,在类似教学设计中,我应该结合学生学情,采用示范讲解和自主探究相结合方式,在小组合作前,先示范讲解一两个部分,然后再放手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这样学起来就有了抓手,梳理和汇报也更加流畅和清晰。
分享教师简介
郑秋香,女,二级语文教师,2017年毕业于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专业,研究生学历。2017年至今任教于沣东新城阿房路一校,现任三年级二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主张把微笑绽放给孩子,鼓励传递给孩子,关爱赠送给孩子,让每个孩子都享尽教育的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