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贪婪、凶狠、狡诈,但最终都被杀,作者借此表达了必须勇敢、机智地杀死狼的主题思想也寄寓了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
②蒲松龄(1640一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
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2)〔止〕仅,只。
(3)〔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4)[缀] 连接、紧跟。
(5)〔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6)〔从〕跟从。
(7)〔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8)[并] 一起。
(9)[驱] 追随、追赶。
(10)[如故] 跟原来一样。
(11)[窘〕处境困迫,为难。
(12)[受其敌]遭受它们的攻击。
(13)[顾]看,视。
(14)[积薪]堆积柴草。
(15)[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16)[苫蔽] 覆、遮盖。
(17)[弛]解除,卸下。
(18)[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19)[眈眈] 凶狠注视的样子。
(20)[少时]一会儿。
(21)[径去]径直离开。
(22)[径] 径直。
(23)[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4)[久之]时间长了。
(25)[瞑] 闭上眼睛。
(26)[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27)[意] 这里指神情、态度。
(28)[暇] 从容、悠闲。
(29)[暴]突然。
(30)[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
(31)[洞]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32)[隧入〕从通道进入。
(33)[隧] 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34)[尻] 屁股。
(35)[假寐]假装睡觉。
(36)[寐] 睡觉。
(37)[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38)[黠] 狡猾。
(39)[顷刻]一会儿。
(4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41)[变诈] 巧变诡诈。
(42)[几何] 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43[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屠户害怕,把一块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课文第2、3、4段写了屠户与狼的三次交锋。
第一次:屠户惧怕狼并且“投以骨”,但这种方法不管用,狼仍跟随屠户。
第二次:屠户背倚柴草堆,“弛担持刀”,与狼对峙。
第三次:屠户奋起,杀死两狼。
(2)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中心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够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3)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说说文章是怎样刻画屠户这一形象的。
屠户身上表现了复杂的性格,作者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的。
①心理描写:屠惧一“投以骨”;屠大窘一“恐前后受其敌”;屠悟一“毙之”“亦毙之”。心理描写贯串全文,展现了屠户由怯懦退让到果断应敌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
②动作描写:“投以骨”“复投之”,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和妥协;“奔”“倚”“弛”“持”,表现了屠户丢掉侥幸心理、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暴起”“劈”“毙”“转视”“断”等动词写出了屠户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