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狗·猫·鼠 精读批注解析版

      狗·猫·鼠

【批注】标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三个常见的动物,作者想要借此说些什么内容呢?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批注:《兔和猫》写于 1922 年,在《兔和猫》中,作者写到自己仇恨猫,并且“迫害”猫的事情】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批注:这里的今年是1926年】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批注:带有一点自嘲味道的语句,鲁迅文章讽刺和谩骂,让很大一部分人自然不舒服】万一不慎,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 之流,可就危险已极。【批注:“名人或名教授”“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指代当时陈西滢、徐志摩等人,当时他们与鲁迅在很多问题上有不同争论,所以互相写文章“谩骂”】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 的。【批注:“大脚色”就是 现在的“大角色”一词,颇有点讽刺的味道】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批注:这里的“不好惹”和“浑身发热”借用了当时徐志摩和陈西滢文章的语言,鲁迅暗中仍然是在讽刺这两个人】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批注】本段叙述作者仇猫的心理及因此与当时其他文人的争论,来引出全文对“狗·猫·鼠”的进一步叙述和议论。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批注:这里“以动机来褒贬作品”仍然是陈西滢文章中提出的,作者在这里继续讽刺陈西滢】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 O. Dahnhardt)(注:法国文史学家)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批注:这个故事也是有趣,不过,就因为这个狗和猫便成了仇家,也让人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批注】本段作者引述一则童话故事来说明狗和猫有仇的原因。

日尔曼人(注:古代欧洲的民族,今天德国人基本就是日可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批注:显然作者也感觉这童话中猫狗结仇的逻辑有点牵强】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批注:这里是作者对上面引述的童话故事的评价】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批注】本段作者评价了上段引述的童话故事,引出后文自己仇猫的原因。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名著阅读

《艾青诗选》月测必考问答题

2023-10-3 8:25:37

名著阅读

 阿长与《山海经》全文精读精读

2023-10-6 17: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