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触梁衡老师,是初中语文教材上选入一篇课文《壶口瀑布》,当时我还没去过壶口,没法切身体会梁老师笔下所描写的黄河之水,在壶口被收拢被推搡被打碎被延伸的壮阔,仅限于在“细腻写景,句式错落”的写景段落中,感受写景散文的高超技法。我比较钟情于写散文,景物描写类,情感抒发类,凡有内心触动而又不可名状的时候,就写点类似随笔性质的小散文,聊以自慰。散文形式自由灵活,素材选择不用特别强调专一,只要能与此刻心境相互应和,景、人、事均可入文。我称此类文章为“小家碧玉”,停留的重点更倾向个人的主观情绪和感受,情味的成分更浓重。
从去年开始,逐渐深入接触梁衡老师的散文作品,先是为《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写批注,深入研读作品,撷取文章中运用写作技巧的片段和表现作者深刻感悟的段落,用点评的方式逐条进行分析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我发现梁衡老师的散文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介于技巧和感受、写作与表达之外的东西,细细品读,原来作者将景物本身的描写弱化,寓景物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个人的亲身经历为一体,读来令人有一种娓娓道来的亲切朴素之感,也有一种浸润在历史烟云中回望感慨之叹。左公柳是西北甘肃酒泉具有代表性的树木,我土生土长于此,自小就围绕着公园里那棵硕大的树瞻仰它的雄姿和沧桑,但仅仅感叹树木带给家乡的历史文化内涵,感叹他历经岁月磨洗依然春始秋凋的年轮,却未曾探索过左公柳还蕴含着深刻的“左公精神”,做批注时当透过左宗棠奉命驻守边疆,在风沙弥漫西北戈壁上开垦荒地,种桑养蚕,建设公园,开创政治新风,一路西行,一路绿色,才明白梁衡老师的散文作品中所彰显着一种气度:穿过树木、景色本身到达丰富知识层面和启迪精神层面的功效。
后又陆陆续续为老师的《年感》做三个段落的写法赏析,为四篇散文写简短评析,读了《把栏杆拍遍》散文集中的39篇散文,以及特级教师陈秀征对39篇散文的旁批和阅读指导,感觉对散文有了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统观老师的散文作品,细腻中隐藏大气,平实中蕴涵深度,读来给人一种“大家闺秀”的沉稳内敛。走进散文经典,学习作者高超的散文技法,边读边思考,对自己的写作重新审视、架构、反思,感觉受益匪浅。
散文“形散神聚”,写人、写景、记事都旨在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作者的情感、观点和想法。散文为写作者主体服务,因人而宜,所选择的形式材料各不相同。梁老师在作品中关注景物、人物、事件的历史文化内涵,给予作品深刻的主题,他是不仅仅停留在人物事件的表面叙述、景物的浅显描写上,更为有力的一种蕴含深厚人文内涵的作品,读来令人荡涤情怀,思绪良千。写人物,写辛弃疾、李清照、瞿秋白、诸葛亮、周恩来,关注他们的丰功伟绩,也着眼于每个人的坎坷经历和人生遭际;写生命,写情歌、热炕、石头、兴趣、教材,透过载体叙写传奇经历,也从一段过往中述说作者的“大爱、大情、大理”;写自然,写美、奇、静,写草原、长岛、夏天,独辟蹊径选取观赏角度,情有独钟描写常不被关注的内容和情志……读每一篇散文,思维都不曾停歇,丰厚的历史人文涵养,令人目不暇接,学会在散文中融贯古今,学会用思考的笔触去叙述描写,学会散文表达关注“大我”,学会选取观察角度,都是我在不断阅读梁老师的文章时,脑海中反复出现的我未曾领悟和到达的领域。穿梭在表达各种性灵的散文中,“大气度”是梁衡散文给予我开放包容胸怀的最大收获。
运用诗意优美的语言写散文,是写好散文的另外一个必备要求。梁衡老师的散文之所以篇篇打动人心、令读者爱不释手,来源于他平实朴素的叙述风格,好似“邻家大哥”的亲切讲述,娓娓道来的文风。平日里写散文,我们总是极尽文采希望拼凑出华丽优美的语句,来描述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闻的,甚至有时洋洋洒洒、云里雾里,不知所起还一往情深,似乎“散”成了缥缈的借口理由和代名词。读“左公柳”“沈公榕”,他独创的“人文森林”文化令我耳目一新;读土炕上的学校、窑洞里的思考,无论伟人还是普通人,近乎还原的叙述都让读者近距离走近主人公去感受;读乌梁素海、印度乞讨、走西口,就是带着作者的亲身经历在诉说。人世间最能打动人心的力量是真实。梁老师就是把与景物、人物相关的真实历史、自己的真实经历、真实观察、真实感受,“不用美丽的字眼,不用巧妙的做法,平铺直叙,说了下去。”不加修饰字里行间就满溢着平淡和朴素,讲述的道理深刻又令人深省,这就是梁衡散文带给我的散文写作的第二条定律。
《人间词话》里说:“词以境界为最上。”“境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季羡林先生也说:“梁衡的散文追求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梁衡老师充满着对国家、对民族的忧心,而且他总是能将这种政治抱负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引自季羡林《追求一个境界》)反复读梁衡老师的散文作品,就可感受到一个学者、新闻评论家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历史上怀有兼济天下的伟人、名家我们暂且不论,单就《青山不老》中抬棺决战的植树造林老人高富,用生命注入“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事业的伟大与永恒;在热炕上忍着病痛艰辛办学的贾淑珍老师,用无私高尚的人格为晋西北最高最冷的县里的孩子撑起光明的未来;还有作者对印度乞讨职业化趋向的厌烦、担忧和思考,隐藏在《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背后的人物故事和地方民俗,读来都可感受到梁衡老师时时处处透过历史烟云的回望,走近平凡人物的心灵对话,忧国忧民的高尚境界。我的阅读时光,卯兔开篇就是围绕着梁老师的散文进行的,至今思来能让我每每读来欲罢不能、手不释卷的,恰是文章中蕴藏的深厚人文情怀,正是作者本身的知识涵养和人格魅力,让其作品散发出昂扬的精神境界,情怀和境界构成梁衡散文最独特的魅力。
在《教材的力量》中,梁衡老师说,“很多景点都邀请他去那里游玩考察,甚至还希望他能为这个景点写散文,并希望写的文章能选入语文教材”,目的就是通过梁老师的作品能扩大景点的知名度,提升旅游效益。2021年夏天我终于慕名前往壶口瀑布,在去之前我又翻出语文课本上那篇有名的《壶口瀑布》重读,当走近它、亲近它、碰撞它、激荡它的时候,才真正体味到梁老师笔下那堪称“绝绝子”的描写,那般出神入化。恰逢一公司在壶口瀑布的浅滩上搞团建活动,好几十人一起摇动小红旗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旁边的游客也不由自主加入齐唱,天为顶,地为面,黄河混着沙石的浑浊水流是背景,收束和激荡的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团结奋进、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赤子之心。当时,我的眼泪就滴落进被石块击碎的泡沫纷飞的水花之中。
梁衡老师是文人学者的楷模,梁衡老师的散文更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深深品悟,品他走过的每处景点,品他笔下的每个文学形象,品他细腻的描写文字,品他独特的观察角度,品他旷达的胸怀,品他潜藏于心的境界。总之,品他千遍都不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