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记录(两课时)

第一课时

图片
一、复习导入

图片
1、朗读背诵:《古诗三首》

2、抓住细节的字词,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3、单元目标: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图片
二、初读课文

图片
1、默读课文:第十课。

2、生字词语:

拟定、参谋、眷恋、奔赴、踌躇、黯然

3、解读课题:

(1)青山,是指哪里?

——生:朝鲜

·补充:简介抗美援朝战争背景。

(2)忠骨,什么意思?

——生:参与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烈士。

·小结:本文写的是毛主席得到自己儿子死讯时的情况。

图片
三、精读课文

图片
(一)第一部分

1、画出描写毛主席神态、动作的语句。

——生1:从见到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

——生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2、朗读句1,你有什么感受?

——生:毛主席当时崩溃了,吃不下饭。

——生:从“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可见毛主席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

——生:“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可见毛主席太难过,只能通过吸烟来排解自己的悲伤。

·引导:“一天”“一句”“一支”“一支”,这些单调而重复的字词,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生:一种压抑的感受。

3、朗读句2,抓住关键词,说说你的感受。

——生:“岸英!岸英!”“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他一直叫着儿子的名字,希望得到回应。

——生:“紧锁的眉头”,说明他心里很悲伤。

——生:毛主席一天没说话,开口就是儿子的名字,说明他太痛苦,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小结:紧锁,喃喃——希望孩子像之前一样平安归来

(二)第二部分

1、画出描写毛主席神态、动作的语句。

——生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生2: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生3: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2、归纳关键词:

·句1——仰望天花板

·句2——踌躇了一会儿

·句3——目光转向窗外
第二课时

图片
一、完成表格:体会内心

图片
(一)

回顾内心想法:希望孩子平安归来

(二)

1、当毛主席得知朝鲜方面希望儿子要安葬在朝鲜时,他不由自主地仰望天花板,此时他内心的想法是什么?

——生:希望把孩子安葬在中国。

——生:希望见到孩子的遗体。

2、朗读句子

从“不由自主”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他的悲伤无法压制。

——生:他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难在哪里?

3、总结:不忍将孩子埋在异国

(三)

1、当秘书请毛主席做出最后的决定时,他踌躇了一会儿,目光转向窗外,此时他内心的想法是什么?

——生:虽然做出了决定,但他依然很不舍。

2、朗读第二部分第三、四自然段,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毛主席非常伟大,他不让自己的情感扰乱对国家大事的处理。

3、总结:为了国家必须做出牺牲

图片
二、完成表格:梳理时间

图片
(一)刚得知消息时

(二)要做决定时

(三)做出决定时

图片
三、回顾朗读:对毛主席的细节描写

图片
图片
四、小结

图片
找到人物的细节描写,抓住关键词,了解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我们写作时也应如此。

(这节课中,朱老师紧紧围绕单元目标“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巧妙地将练习册中的表格,转化为教学环节,重点突出,循循善诱。

通过圈画语句——有感情地朗读——提取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来完成表格,清晰地呈现出借助“细节描写”表现“内心情感”的阅读与写作路径。

同时,升级表格,加入了时间信息,把课后习题一“课文两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梳理清楚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课文解析

一出再也看不到的好戏 ——解读《社戏》的“好戏”

2023-3-20 9:43:04

满分作文课文解析

八下语文第二单元优秀作文点评

2023-3-21 20: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