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统编版的教学编排,体现双线结构的编排形式,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阅读与表达)并行。《这儿真美》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教学内容,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壮丽河山,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求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本单元的习作基于学习过习作单元“留心观察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的提升。写之前明确指出“写之前仔细观察,看看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继续运用学过的观察方法发现身边的美,“有什么,是什么样的”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方法性的指导,从而让观察更有条理。同时,也是对课文中习得的方法的实操。“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是为了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为了引导学生分享和修改,又提出了“写好后自己读一读,改正错别字,然后读给同学听,和同学分享你发现的美景”的要求。最后还借助泡泡语提示学生用上这学期新学的词语。
二、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写话,只是对写景方法知之甚少,加上三年级学生作文处于起步阶段,阅读面窄,积累的素材和语言都比较贫乏;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强,但对书面作文却很茫然,学生写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教师在观察方法、习作表达等方面进行多指导。
三、教学目标
1.借助观察单,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景,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2.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美景,并能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把自己观察到的美景介绍清楚。
3.用上本学期积累的词语,把美景介绍得更美。
四、教学重点
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 ,把自己观察到的美景介绍清楚。
五、教学过程
(一)借助观察单,拓思路,明方法
1.出示观察单,交流身边美景
2. 交流观察单,说清楚有些什么,什么样子
重点指导学生抓住了景物的外形、颜色、数量等多角度观察
【设计意图】统编教材注重习作的实践性和交际性,本环节借助课前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美景,并完成“观察记录单”,这一实践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美景,又让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
(二)借助例句,探讨“围绕一个意思写”
1.自读提示明要求。写的时候,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围绕一个意思写。
2.借助经典段落,回顾学法。微课引路,帮助学生回顾课文中围绕一个意思写呢
3. 交流例句,猜内容,感受不同表达
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1)读一读,猜意思。
(2)随机圈出:真美、色彩斑斓、吸引住了
(3)欣赏学校小花园图片
(4)练习围绕一个意思说小花园的美景
4. 借助观察单,说一说关键句,并了解不同的位置
【设计意图】教材给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明确了本次的习作要求后,带着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思考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来介绍自己身边的美景。然后借助习作教材中的例句,指导学生明白例句中是围绕哪个意思写的,再让学生借助观察记录单,指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介绍自己发现的美景,让学生在口头交流、分享中,梳理习作内容,理清习作思路。
(三)借助观察单,练表达,习方法
1. 借助观察单进行习作
2.师巡视,对习作有困难的进行个别指导
3.出示习作评价,展示习作
重点指导有没有围绕一个意思写,是否清楚了景物的样子
2. 运用新学的词语,丰富表达
(1)指名交流书本上的小妙招
(2)借助积累的词语修改习作
(3)反馈习作,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的习作能力是在一次次的习作实践中习得并提高的。学生初次试写时,再次借助观察单,围绕“是否围绕一个意思来介绍”和“样子是否清楚”进行习作,引导学生在习作中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建构起积累与表达之间的桥梁。写好后集体展示、评议,创设交流分享的情境,让习作服务于交 际。
课堂小结:在这节课上,我们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身边的美景写的那么吸引人,还用上了新学的词语把美景变得更美了。下节课我们还要去修改错别字,把美景分享给更多的人。
六.板书设计
情境激兴趣,支架破难点
《这儿真美》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这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求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使习作在表达情境或交流情境中自然生成。同时又在习作教学中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架构表达的密码,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实现有效的习作教学。
一、研读教材,明确“教什么”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导航灯。因此,教什么是我在备课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翻开课标,第二段的习作教学年段目标是“以构段训练为主”,通过对教材的研读,我将“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写清楚身边的美景”为核心目标。
二、搭建支架,落实“怎么教”
1.链接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去“找美”
三年级是刚刚从低段到中段过渡的年级,学生还是主要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思考。在习作之前,我布置学生去寻找身边的美景,并用记录单简单记录。目的是让学生在表达时做到“言之有物”。在观察单的展示交流中,引导学生联系第五单元学习的观察方法,丰富和完善观察所得,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也消除习作的畏难情绪。
2.得法于课文,师生合作去“说美”
为落实“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核心目标,我设置了四个环节:微课链接课文,回顾围绕一个意思的方法;学习三个例句,发现围绕一个意思写的“支架”;根据观察单,学着说关键句;以第一句话为例,选择学生熟悉一处校园美景来“说美”。习作时,给学生充分说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可模仿的支架,降低写作难度。
3.借助观察单,分层落实去“写美”
怎样从说美到写美?这是一个难点。在试教时曾尝试过借助范文引路,帮助学生用范文的构段方式进行表达。但是结果不尽如意,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范文描写的内容和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不符合,学生难以感同身受。二是范文的模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欲,导致部分学生一味去模仿范文。经过思考与实践,在这堂课上,我从学生的观察单入手,引导学生写自己观察到的美景,树立了“我能写”的信心。
教学时,我将“写美”环节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是围绕一个意思的构段方式表达;第二关注多角度的表达,提升表达的兴趣;第三是结合习作提出的“用上本学习新学的词语”对习作进行二次修改,把景物的介绍得更加吸引人。但是二次修改中,发现对于好词的运用优生在第一次练笔中就已经会用了,学生的语言没有明显的“增长”。这里应该分层教学,让精准知识在解决困难上真正发生。
三.回头再思考,反思不足处
1.写作情景的创设不够,为什么写,写给谁看,学生没有写作动机,导致部分学生的表达欲望还是没有被激发出来。
2.给学生预留的表达时间不足,在说和写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充分说的空间和写的时间,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分享的快乐。
3.课堂上的调控能力需要修炼,应该及时抓住学生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评价性的语言应该指向更加明确,让课堂更灵动。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次上课经验的积累,也激励着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