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第二单元习作《写读后感》教学解读与学习活动设计

五下第二单元 习作教材内容解读和教学设计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代金风
【教材内容解读】
本单元习作是写读后感。读后感,即阅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后的感受和想法,属于应用文体。结合本单元“走进古典名著”的主题,在阅读中读写结合,更能促进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深入理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表达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较丰富的阅读经验,摘抄句段(三上第一单元)、作批注(四上第六单元)、概括故事等都是学生常做的读书活动,在积累的同时也有自己观点和感想的呈现。在教材文本的学习中,也对“学生能表达自己看法和感受”进行不断地渗透(见表格1)。二上第三单元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二下第五单元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低段的“读后感”存在于阅读训练要素中,范围是课文内容,方式是“说”“谈”,较为灵活和随意。到了中、高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始出现在表达训练要素中:三上第七单元要求“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四上第一单元要求“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五上第八单元要求学生推荐一本书,将推荐理由“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表达的训练由零碎的想法向理性、条理的“理由”转变。而到五年级下学期,写一篇读后感,需要围绕某一中心思想提取和组织材料、联系生活经验,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想,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提取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
册序
单元
关于“表达感受”的要素整理
二上
第三单元
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二下
第五单元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三上
第七单元
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四上
第一单元
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
五上
第八单元
推荐一本书,将推荐理由“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五下
第二单元
学习写读后感
表格 1 关于“表达感受”的要素整理
教材中关于本单元习作的要求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什么是读后感。结合学生学过的课文,列举我们阅读中产生的感想——对人物印象深刻、被故事所触动、从文字所蕴含的道理得到启发等,意在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引发阅读共鸣,为选材提供思路。并总结出,什么是读后感。
教材第二部分,提示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深刻的内容,再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两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简单介绍内容是要求学生概括文章或书的主要内容,这是学生在以往学习中逐渐形成的概括信息能力;择其中一二处写出自己的感想是新的要求,也是区别于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好书推荐”的地方:感想要真实、具体,可以是就某一方面的感受、评论,不一定是“推荐”;既可以联系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可以简单概括为“读”“感”“联”。
教材第三部分,提出了成文后的要求。取题目可以是一个正标题,如“读《***》有感”“《***》读后感”;还可以是“正标题+副标题”,其中正标题是习作中心思想的提炼,副标题补充说明是读《***》有感。其中带副标题的题目是教材中首次出现,意在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拟题方法,让中心思想外显,更吸引读者。接着,教材提出写完后一定要修改和交流,通过自评和他评,充分实现习作的表达意义。
本次习作的重、难点在于针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出真实、具体的感受。学生容易就事论事,局限在文本带给自己的直接感受,不会主动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如果阅读不够深入,感受也容易泛泛而谈。所以,在选取阅读书目时,就要选择有话可说、有感而发的,可以提前布置任务,习作时把要写的书或文章带在手边,必要时进行翻阅。读后感,也要有明确的主题,即具体的“感受点”,需要琢磨和锤炼语言,类似议论文的论点,感受点从书本中出来,拓展到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中去,就是论证的过程。
本次习作分为两课时,一节课习作,第二节课评改。课前学生需以习作单为脚手架进行选书和查找资料。课上,通过讨论和赏析片段、例文,学生逐渐明白如何写读后感。
综上所述,本次习作课的学习目标细化如下
1.用心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对文章或书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并且生发出真实的感受。知道把这样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
2.能够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再结合自己感触深刻的内容,表达自己真实具体的想法,形成中心思想,并围绕中心思想,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进行评议。
3.掌握和运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正标题、正标题+副标题)给读后感取题目。
4.修改习作,积极主动和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引入主题,唤起阅读记忆
1.莎士比亚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你最近读了什么书呢?有哪些人物或故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说说原因。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阅读的回忆,在自己读过的书中搜寻对自己启发最大、印象最深刻的书,并思考原因,养成有理有据的表达习惯,为接下来写读后感做准备。)
2.大家的分享非常精彩,老师发现咱班的阅读书目很丰富,不仅有我们本单元接触过的中国古典名著,还有寻宝、幻想小说,哲学和历史故事等等。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今天我们来“用笔读书”——写读后感。
(设计意图:对学生提及的书目文章在黑板上进行简单分类,归纳整理让学生对自己所读的书目有整体认识,也能够唤起更多的阅读记忆。
3.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先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一来是从学情出发,二来变被动的讲解为主动的思考,学生更有探寻动力,学习积极性更高。)
4. 翻开课本习作要求页,学生自主读要求,说说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1)什么是读后感?
(2)如何写读后感呢?带学生重点读写读后感的三部分内容,用思维导图和缩写的形式总结。
第一部分,先简单介绍文章或书的内容,可以重点介绍印象深刻的内容。我们把它用一个字概括,就是“读”。
第二部分:再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两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想要真实、具体。我们可以概括为“感”。
第三部分:既可以联系已有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也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个别语句。还是用一个字概括,“联”。
(设计意图:从学情出发,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再读习作要求并进行归纳,口诀化使之结构化、清晰化。)
 
板块二:找准感受点,准备习作材料
1. 写文章要主次分明,你觉得哪些要详写,哪些要略写?
重点写的是感想部分,是本次习作的主体内容。感想不能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文章内容做到具体、真实。怎么才能把感受写得真实、具体呢?请大家根据习作单的要求,在自己读过的书目中寻找能让你印象深刻的一本,明确自己想写的主要感受,即本次习作的主旨。翻翻书,选取与中心思想有关的典型事例,简要地概括写下来。
分享例子两则。交流,注意简述印象深刻的片段,不需要把原文详细展开叙述,需要简练、精巧。
2. 阅读中让我们感触颇深的人和事,往往会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所闻所见,或者读过的其他故事、其他文人墨客说过的话。所以,为了让我们的读后感更充实、精彩,除了原文中的材料,我们还需要准备延伸材料。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与文章主旨相匹配的事例,引用一些名家名言进行佐证等。
例文片段赏析。
(设计意图:直接聚焦阅读中印象深刻的部分,思考阅读感受,形成文章的中心思想。先选材再构思,根据表达目的选择组织材料,这样设计可以让感受写得有针对性,避免泛泛而谈。在此基础上为篇章的构思设计就主次分明了。)
 
板块三:感悟写法,列提纲初步成文
1. 再回顾习作要求,请同学说说读后感的三部分要怎么写。
第一部分:读——围绕感受 引述概括。明确自己要写的感想,即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简述原文有关内容,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第二部分:感——根据材料,详谈感受。简述所“读”内容后,要对所“读”进行一番评析。可以是对人物、主题或事情的看法与评价,也可以从蕴含的道理中得到的启发。
第三部分:联——联系经验,纵横拓展。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我们阅读经验。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再次印证我们的感受,让观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2.有了这三部分,我们的读后感的主心骨就有了,但是别忘了精彩的文章需要有此外,文章还要有新颖的开头和别样的结尾。
开头:交待写作的缘起和基本感受。(主要写在什么时间,看了什么书,有何感受。)
结尾: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3.同学们别忘了,一篇完整的习作还要有一个画龙点睛的题目。再读习作要求,我们知道了读后感的题目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正标题,直接说明读什么书的读后感;第二种是“正标题+副标题”,其中正标题是感受的的提炼和艺术化表达,副标题补充说明是读《***》有感。同学们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新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写法,再列自己的写作提纲,理顺写作思路,再下笔就胸有成竹了。)
 
(第二课时)
板块四:交流评改,写成好文
1.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向大家介绍自己读的书。小组同学互相评议,说一说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对这本书的理解,并提出修改意见。
2.每组选择1-2位同学进行班级的读书分享,大家评一评作者对这本书的理解哪里写得好,好在哪里,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3.老师展示例文,共同赏析。
4.根据交流,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所以一定要有读者,有受众,作者的表达会更有动力。在完成文章后,在小组内先交流,保证每个人都有分享机会,在交流中彼此启发,可以鼓励学生把读后感写得更精彩。然后再全班推举优秀例文,集中分享,或者老师展示优秀例文,也可以搜集学生的精彩片段,开头写得好的、结尾写得好的,或者“读”“感”“联”某一部分有可圈可点之处的都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品读优秀例文,见贤思齐,学会迁移运用,在修改自己习作时受到启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来就越得心应手;书读得越深越透,感悟就越丰富。希望读后感作为一种阅读习惯,思考契机,常伴我们的书香生活。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思考与流程

2022-3-6 9:51:10

教学设计

四下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解读与设计

2022-3-16 20: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