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学校订购的生字卡片还没到,没有生字卡片,上识字课挺不适应的。这种情况,我就只有不断地将生字复现,让孩子们在语境中加深生字印象,理解生字的意思。
今天完成了《传统节日》一课的教学。本来这一课我最初备课的时候是安排在《“贝”的故事》之后,但后面想了想,决定还是从节日到美食,再从美食讲到汉字起源,根据美食那一课的知识点编汉字故事,这样的逻辑可能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
简单的教学流程如下。
板块一 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什么叫“传统”,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
3. 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说一说。
板块二 读课文,知节日与相应的习俗
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 小组接龙互读
3. 再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出儿歌中提到的传统节日,用波浪线勾画出相应的节日习俗。
4. 抽生交流汇报,师板书
易错提醒:
“粽香艾香满堂飘”一句实际写了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挂艾草
七月七是七夕节,它的习俗是乞巧。孩子们不理解,于是给孩子们讲解了七夕乞巧这一习俗的由来。
“十五圆月当空照”,其实暗含了中秋节的一个习俗——赏月。讲到这个习俗的时候,我们顺便拆分识字“赏”。
5. 对照板书,练习说话
_______(节),人们会_____________。(干什么)
6. 再读儿歌,思考:儿歌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交流:时间顺序,明确每个节日的农历日期
(2)练习: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给传统节日排序
7. 看看儿歌中提到的传统节日习俗,你有没有补充?
(1)补充没有提及的习俗
(2)将没有提及的习俗照课文的样子编成儿歌
板块三 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街、转(注意笔顺的变化)、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