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二、背景与主题
宋末帝赵昺(bǐng)祥兴元年(1278),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哀,既感叹国运又感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最后一联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崇高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决心。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伶仃。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2.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取”和“照”两个动词简单、直接,有力度;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节。
3.这首诗的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首联概括回顾自己一生主要经历是纵的方面;颔联以比喻形容当时时局,从国事说的自身,是横的方面。重在气氛情调的渲染。颈联承上颔联具体补充,暗示诗人处境。前六句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尾联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句才是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