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经结束,每年这个时候都有近千万考生走出封闭的教室,迈向宽阔又让人迷茫的人生。
对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不论结果是否令人满意,高考都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多年以后,每到这个时候,想必很多人都会忍不住回溯自己的人生,细细掂量高考对自己的意义。
高考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这是每年都会被热议的一个话题。
在中国,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问题,还是教育资源、贫富差异和阶级晋升通道的问题,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压力才把高考推上了“可以改变一生”的神坛。
而在高考之后,学生将会面对更加复杂的人生和社会,也会遇到更加多元的选择和价值观,高考所塑造的单一价值取向,某种时候也会变成绊脚石。
螺蛳君认为,相比于担心自己的命运有没有被高考决定,“高考之后,该向何处去”恐怕才是更重要的问题。
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不同,对这个问题所能给出的回答也不同。多看看其他人的人生答卷,或许能够多一份释怀和勇气。
#张桂梅#
今年,张桂梅送出去150名考生参加高考,这是她第11年坚持送考。
张桂梅1957年出生,1988年才第一次踏入大学的门槛,她就读于丽江教育学院中文系,同时也在这里遇到了自己的丈夫。
她立志于改变女孩受教育的环境,用她自己的说法,那就是一个女孩接受教育,至少能改变三代人。至少,如果这个接受了教育的女人生下了女婴,就不会放弃这个婴儿。
在那个重男轻女十分严重的时代,第一胎生出的女孩很有可能会被丢掉,如果能活下来,也很难接受教育。
她受够了女孩总是从课堂上消失,她们要么被叫回家干活,要么被拉去嫁人,永远无法接受完整的教育。
所以她开办了免费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女孩们的教育提供基础资源,不仅如此,还教她们相信“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图片
去年九月,有两个孩子给张桂梅打来电话,她们决定去西藏当兵,因为张桂梅一直教导她们在学成之后要报效祖国。
获得过别人帮助的孩子,也懂得为他人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教育是十分稀缺的资源,但接受教育、参加高考不是为了凌驾于他人之上,而只是为了获得精神的独立,以及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
张桂梅和这些女孩,都展现出了一种崇高的人格尊严,这是人类面对真实的苦难才能被激发出的尊严。
投身于教育和高考,可以说是张桂梅的人生选择,而这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女孩的人生选择。教育最大的意义,恐怕就在于此。
#贾樟柯#
贾樟柯第一次参加高考,父亲为他填报志愿,排在第一位的学校是南开大学,剩下的志愿名单,从普通大学一直到中专,都被父亲仔细列在志愿表上了。
那时候的高考还是先填报志愿再参加考试。
父亲对高考有心结,他当时的高考成绩是县里的第一名,就因为家里的成分问题没能去读南开大学,因此对贾樟柯寄予厚望。
然而高考分数放榜,贾樟柯只考了307分,完全与大学绝缘。
离开校园的时候,身边有位成绩很好的同学感慨地说,像他们这样的都市青年如何如何……
贾樟柯心里暗暗感到落寞,因为考上了大学,他的同学就是都市青年了,而自己还留在原地,作为一个无所作为的小镇青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后来他凭借自己做的一点小生意赚钱,混迹在小县城各行各业的朋友们之中。
有一天,贾樟柯在天主教教堂里认识了一个扫地的朋友,他非常喜欢看港片,拿着一把钢尺为贾樟柯仔细讲解香港的地图,他说自己的信仰就在香港,那是他心中的圣地。
在落榜那一年,贾樟柯才发现自己是没有信仰的,而有个朋友手拿着扫帚,心中梦想着电影圣地。
图片
后来贾樟柯的父亲为他报了一个美术培训班,希望他去考美术学院。贾樟柯最终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两年之后他考进了北电文学系。
他上大学的那一年,正好23岁,是很多人刚刚大学毕业的年纪。但丰富的人生阅历反而更有利于电影创作。
他在北电创建了青年实验电影小组,拍出了展现小镇青年真实生活境况的电影《小武》,数次登上戛纳、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的颁奖台,而他的电影始终关注的一个母题就是小镇青年的真实生活:贫穷,江湖,爱情和友谊。
从高考落榜到走向北电,贾樟柯的选择是越过高考,走向一条更复杂更宽阔的艺术创作之路。
贾樟柯后来说,高考失败,对他来说是放虎归山,面对广阔的人生,只要有勇气,便可以再向虎山行。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十分多元的,并非只有一个数字排名,也并非只有一种庸俗的成功学。相比于那些抢占了教育资源还洋洋得意的特权阶级,有些人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从起跑线开始就落在了别人之后,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或许有些考生应该庆幸自己走出了高考,因为在高考之后,才是真正广阔的人生。
祝所有人都有“再向虎山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