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文/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杨瑞霞
文本教学解读
《海底世界》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结构层次清晰的科普说明文。文章开篇那句“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更像是初次潜入海底归来的作者,急迫地跑到我们面边,拉着我们的手,神秘地向我们讲述着他在海底探秘之旅的情景呢!
为了让我们这些未曾见过海底景象的人对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象有更深入的了解,作者特意为我们缓缓的揭开了海底世界的神秘面纱。那么海底世界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在作者看来,与波涛汹涌的海面相比,海底是宁静的,因为海底不受风浪的影响,阳光也很难射进来,但这种宁静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你用水中听音器仔细来听,你是可以听到海底动物的窃窃私语的,提及海底动物,作者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它们五花八门的活动方法了,因此,在描写海底动物各有特色的活动方法的段落中,作者惟妙惟肖的言语表达,让每一种深海动物都活了起来,当然,海底植物的差异性也给作者留下了历久弥新的深刻印象,这种差异性体现在植物的色彩上,也体现在它们的形态上,听到作者的这番描述,我们不禁要感叹:“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的世界啊!”
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能够一边读一边想象海底的景象,这就是作者文字的最大魅力,即便是从未见过海底的我,也仿佛跟着作者的文字,躬亲来了一次深海探秘之旅呢!那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海底世界的呢?
关于海底世界,作者是从海底动物、植物、矿产资源三个方面展开描述的。在描述海底动物时,作者主要是从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以及它们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法两个层面对海底动物进行了有条有理的细致描写,在描述它们发出的声音时,作者用“水中听音器”和“窃窃私语”来描绘海底动物发出声音的音量,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点,作者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对动物的声音进行了具体描述,作者恰当运用的比喻修辞,如“像蜜蜂一样嗡嗡”、“像小鸟一样啾啾”,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与深海动物之间的距离,通过类似的语言表述,我们对深海动物的发出的声音有了更切身的体悟。
在描述深海动物的活动方法上,作者巧妙的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恰当的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深海动物各具特色的活动方式一一展开了描述:有比普通火车跑得快的一种像梭子的鱼;有那懒洋洋的,仅能依靠肌肉伸缩爬行的,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的海参;有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倒退着走的乌贼和章鱼;还有那自己懒得动,却要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长途巴士的贝壳,因为有了列数字、打比方这样的表达方式,我们对深海动物的活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篇课文在结构上安排的详略有致,重点介绍了海底动物,关于植物的差异,作者分别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进行了笼统描写,而关于矿产资源,作者也只是一句话概括,给人一种简洁明了之感。
结合上述的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学词,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摘抄或背诵)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
2. 通过自主阅读、交流讨论的方式,思考并交流:海底世界里有哪些事物;在此基础上,与同学交流:作者是怎么介绍海底世界这些事物的;
3. 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并交流: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说法,理由是什么,请你结合具体语句有理有据的说明自己的理由。
学习活动设计
板块一:联结已有经验,激发学习动力
1. 关注新课课题,思考并交流:提到“海”,你想与大家分享哪些自己以前的学习经验或者是生活体验。
2. 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在旁倾听或参与讨论。
3. 全班交流分享。

4. 检查预习情况,包括生字新词的认读和课文的朗读。

(1)检查词语:警报  差异  窃窃私语  单细胞海藻

(2)指名朗读,正音:“警”是后鼻音;“差”是多音字,这里读“chā”。

(3)理解“窃窃私语”:同桌之间做做窃窃私语的动作。指名理解意思,根据学生的交流,指导理解“窃窃”“私”的意思。 )

(4)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特点的。

板块二:核心问题引领,学习表达方法

1. 自主阅读,思考并交流:海底世界里都有哪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要求:一边读一边在文中圈画出有关内容;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一种事物,思考并交流:围绕这一事物,作者是如何介绍的,一边读一边在文中划出关键语句。
2. 以组为单位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相机练习有情有趣地朗读。
3. 全班分享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总结概括。
板块三:聚焦课文结尾,锤炼批判思维
1. 关注课文结尾处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思考并交流:关于作者的这个观点,你是否同意,理由是什么,请你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有理有据的说明理由。
2. 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相机指导。
3. 全班分享交流学习成果。

课文精讲

李竹平

同学们,大家好!

我们生活的地球,海洋的面积占到了四分之三。海面的风景美不胜收,大海深处更是奇妙无穷。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3课《海底世界》。

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的吗?”第2、3、4、5、6自然段针对这一问题,描述了海底的光线、声音、动物、植物、矿藏,展现了一幅神秘有趣、生动活泼、千姿百态的海底世界图。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提出“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人以整体的印象。这篇文章读下来,我们对海底世界就有了很清晰的印象,那是因为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条理很清楚。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波涛澎湃”和“宁静”意思正好相反。第二自然段还告诉我们海底是一个暗中有光的世界,写出奇特。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提出疑问,第二句“不是的。”回答了第一句的问题。第三句写了海底的动物常常窃窃私语。如果给我们每人一个水中听音器,我们会听出哪些声音呢?作者是这样写的,“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这里,作者用我们常见小动物的声音来表示水中听到的声音,我们听起来觉得很亲切,很熟悉。

海底的动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底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声音呢?因为海底的鱼多,鱼的种类多。这么多有趣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原来看似宁静的海底还真热闹。第三自然段前三句只是概括地告诉我们海底有很多声音,后面才具体地说出都有哪些声音,这样先概括后具体,使句与句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第四自然段写的是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四米有四个桌子那么长。梭子鱼的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都是无脊椎动物,它们怎么活动呢?它们能突然先向前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贝类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作者用准确的语言,把各种小动物的活动方法写得特别清楚。

海底除了有这么多的动物外,还有什么?第5、6自然段中写了海底还有很多植物,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石油和天然气,以及稀有金属。

最后一自然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总结全文、抒发感情。面对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人们才发现:海底世界比陆地还要美丽,真希望到真正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海底世界这样美丽,希望人类不要再破坏海底的环境,让海底的动物们也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空间。

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相信你们对海底世界一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关于大海,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老师相信,只要你们现在好好掌握本领,这些奥秘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你们揭开!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一下第七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2021-5-30 21:32:02

教学设计

四下第八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2021-6-4 8: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