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各种关于课堂教学的讨论像暴风骤雨一样不断冲刷着我们。一方面,我们要面对各种理念的更迭,以及各种关于课堂教学的批判;另一方面,每天还要在辛苦琐碎的课堂生活中徘徊,折腾得疲惫不堪。课堂教学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面对惶惑,或多或少都要执教公开课的我们,应当如何寻找课堂坐标?怎样克服一次次研究、试讲带来的审美疲劳,让激情、希望、魅力经由研究课的一点,漫射到教学生活的年年岁岁、角角落落?
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让笔静静记下自己,在课堂本身找寻“我是谁”。语言是开出来的看得见的心灵之花。每一次记录,都会挖掘自己的心灵,并把它彰显出来。
每一种力量、每一个领域都要找到一种合法性来为自己论证,每一个人也都需要自我引导,自觉营造课堂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等待任何权威的指令。正因为写,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的桥梁发生联系,你会忠于你的课堂,兼纳别人的声音,始终不会迷失自己。
于是,一个字,一个宇,具体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这一句话、那一句话,组成了这一段话、那一段话……千万朵花的美,是一瓣瓣的、用笔绽放开来的灵魂之花。当这涓涓细流终究汇聚成海,海纳百川的你怎能不“笑傲江湖”——如此,你也许会感慨:阅读自己的课堂“录像”的文字,就是倾听心灵花开的过程。
写,让自己活得明白,更让自己活出精彩。花的开放,赢得的是尊重,积累的更是尊严。写,也许会改变你的课堂磁场,甚至改变你的生命属性。
我围绕“课堂捉虫”写下了近百篇的课堂反思,并因此出版两本随笔,还出版了其他几本专著。有些贴在网站和自己的博客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这些文字汇集起来,就是一本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课堂指导参考书。
自己尝到甜头,我还鼓动其他教师一起写。之所以能够有底气在众多比我学历高的青年教师面前诲尔谆谆、诱人循循,首先要感谢的就是引我走向教学觉醒之路的教学反思——教育写作。有一次,我没有时间给教师评课,就让他们自己写写教后反思。没想到,两个年轻人的“反思”引发了大家的反思。谁说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正像他们自己感受到的,写,让自己更切身明白“曾经”是怎么回事。
课堂内涵丰富,写作形式就会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平实的语言白描叙写,又可以用诗意的警句吟咏抒怀,有话则多,无话则少,写中有学,学中有思。写,或深邃或宏大,或微小或辽阔,或忧愁或明快,或抒情或议论……
就是这不拘一格的、一系列的书写,令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思想与细节,在头脑中一次次地“昔日重现”;能够保持对自己课堂问题的清醒,对评价者的“距离”,自觉地辨别批判的声音,就可以“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
当我们阅读自己心灵的文字花瓣,轻点自己记录的精神财富的时候,我们文字里投出的理性是否变得更加敏锐和灵动了?我们的语言是否因为更加中肯,而引发教学行为上的忠直?我们的心灵是否因书写变得更加正直、勇敢和善良?我们的道德使命是否因不断累积,而变得更加清晰而富有力量?
看来,小小的笔改变不了世界,却能改变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