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李婧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也对应了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的人文主题。除了识字教学,本单元还是习作单元,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中的奇特想象,让学生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打开思路,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为之后的想象习作打下基础。

      一、整体教学设计

针对本课的特点和教学重点,我整体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第一课时集中学习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出我想变成一棵树的原因以及变成树之后经历了的事情;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奇妙想象,试着通过练笔展开属于自己的大胆想象。

1. 我是这样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的:首先复习导入(生字和课文内容),在回顾课文时,我这样的导语“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有位小朋友变身成树的原因吗?不想吃饭可以算得上这位小朋友的小小心愿了,一次神奇的变身就可以完成一个小小心愿,真不可思议”带领孩子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时也是在告诉孩子们想象可以是从内心的小愿望开始的,这节课提到的的变身也是从这开始的;接着深入读文,感受想象的神奇,学生先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和同桌交流,初步感受想象的奇特,在班级展示的环节,我则出示文中的几个句子,通过情境朗读、想象画面、动作演示、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法让孩子们进入想象的世界,同时这几句话刚好就是文中“我”变成树之后的神奇经历;最后大胆想象,创作表达,在感受过文中的奇特想象之后,我依靠板书,给学生总结写法,让学生理解这次的变身是从小小愿望开始,变身成功后会发生一系列奇妙的趣事,自己将要进行的练笔也要有这基本的两部分,学生由说到写,向大家展示自己大胆想象创造出的奇妙世界。

      二、比较成功的做法

综合最后的课堂效果,我认为本课教学比较成功的做法有:

1. 给孩子相对宽松的课堂氛围。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想象单元,不局限孩子的思路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本身在这个年龄段是有天生的想象力的,只是这些想象力需要被鼓励,更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所以在这节课堂上,我所有的课堂问题都是开放型的,对孩子们答案的多样性及时给与肯定,尤其是在感受课文有意思的句子时,我让孩子们想象鸟窝的形状还可以有什么,小动物可能是怎么住进来的,学一学小动物们对话的语气等,这节课上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

2. 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孩子们刚接触此类的课文,无论从感受文章语言还是学着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两个环节中,我都重视问题引导、总结方法等环节,带着孩子学会感受想象,学会写自己的想象。

3. 分层次指导写作。本篇文章结构相对不是非常紧凑,但是深入研究就可以发现,每一次的想象都是和自身现实生活连接的,就是我门说的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想象可以实现自己内心的愿望,实现愿望后会创造出更多的不可能。这两项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不说清,孩子们就会顾此失彼。这样分层次知道,孩子们当然就进行了两方面的训练。

4. 学法迁移,加以运用。每篇课文都是例子,我们是在用课文,而不仅是在学课文。本节课我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大胆想象自己的世界,如何想,如何写,我带着孩子一起在学课文中总结出课文的写法,孩子们的写作才会有了方向。

      三、不足之处

当然,课堂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我认为,本课的课堂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 课堂容量稍大,课时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课堂的几个环节仍然需要调整,想办法分配给最后一个环节更多的时间。

2. 阅读后、写作前都没有安排学生间充分的交流。交流可以碰撞出孩子思想的火花,但是必须协调好和之后写作环节的课堂比重上的分配。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10762.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 5月 7日
下一篇 2020年 5月 7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