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习惯望文生义,特别是对于一些距离我们久远的古代文学常识。现代人对于“衣冠禽兽”一词有贬义之感,表达道德败坏。而在古文中,“衣冠禽兽”最初是褒义,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信看了小编整理的易误解的文学常识: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你的疑惑就解除了。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鸳,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