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楣”一词怎么来

中国人习惯望文生义,特别是对于一些距离我们久远的古代文学常识。现代人喜欢说“倒霉”,而这个词的“前身”其实是“倒楣”,“倒楣”一词怎么来?这两个词为什么会有人混淆了呢?相信看了小编整理的易误解的文学常识: “倒楣”一词怎么来,你的疑惑就解除了。

“倒楣”一词怎么来

“倒楣”当然不是好事,但更令人尴尬的是,很多人误把“倒楣”作“倒霉”。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误用,其原因就在于不知道“倒楣”一词的真正来历。

“倒楣”一词出现的历史并不太长。据考证,该词大约出现在明朝后期。明朝因袭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取士制度,科举成为当时读书人出人头地的唯一门路。因此,科场之内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虽然明朝有相对完善的监考制度,但照样无法阻止甚嚣尘上的作弊之风。一般的读书人要想在科考中有所斩获就显得甚为不易。为了求个吉利,在临考之前,有考生的家庭一般都会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以此为考生打气壮行,时人称这根旗杆为“楣”。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