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卖泥塘》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青蛙觉得自己居住的烂泥塘不怎么样,不愿意住在泥塘里,就想把它卖掉。在卖泥塘的过程中,他听取了老牛、野鸭、小鸟、蝴蝶、小兔、小猴、小狐狸等小动物的建议,在泥塘周围种了草,往泥塘里引了水,还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盖了房。不知不觉中,烂泥塘被改造成美丽的家园。看着这美好的环境,青蛙不再卖泥塘了。故事告诉学生,通过劳动,用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这一道理。
课前预习: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圈画出本课生字,试着口头组词。
教学目标:
1.认识“卖、牌”等15个生字;会写“蛙、卖”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故事。
3.读懂故事,明白用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环境的道理。
4.展开想象,对文本进行补白。联系生活,向别人推荐一样东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青蛙卖泥塘》,识记生字“卖”。
2.生读课题,质疑: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3.师生共同梳理疑难问题。(预设: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怎样卖泥塘?泥塘卖出去了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认识生字,扫清障碍。
(1)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然后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初读情况。
①课件出示学生会认的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②出示生字卡片(先是带拼音,然后去拼音),指名开火车读生字,归类指导读准前鼻音“茵、灌”,后鼻音“坑、挺、泳、愣”;平舌音“撒、栽”,翘舌音“舒”;撮口音“缺”。
③识记生字:学生围绕“识记了哪些生字”“怎样识记”两方面内容,交流识记方法。师适时点拨、引导,梳理识记方法,重点指导如下:
A.联系生活识字:卖(买卖)。
B.借助插图识字:牌(牌子)、吆(吆喝)、坑(水坑)。
C.以旧带新识字:挺(蜓)、茵(因)。
D.结合字理识字:缺(缶:瓦罐;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开口。造字本义:瓦罐等盛器被打开破口)。
④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再读课文,思考: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怎样卖泥塘?泥塘卖出去了吗?
(2)指名回答,师适时引导归纳,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青蛙怎样叫卖泥塘?听了老牛的建议,他怎么想、怎么做?泥塘发生了什么变化?
2.生自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确定集体交流点拨重点。
3.集体交流:
(1)出示句子:“卖泥塘喽,卖泥塘!”青蛙站在牌子下大声吆喝起来。
①指导理解“吆喝”,说说生活中见过的吆喝叫卖的情景。
②试着学习青蛙吆喝叫卖,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出示句子:一头老牛走过来,看了看泥塘,说:“这个水坑坑嘛,在里边打打滚倒挺舒服。不过,要是周围有些草就更好了。”
①联系插图理解“水坑坑”。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老牛的诚恳和不满意。
(3)出示:青蛙想……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
①画出“采集”“播撒”等动词,知道青蛙所做的事情,感受青蛙的勤劳。
②读“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借助课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绿茵茵”,想象画面,说说看到的画面。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青蛙心理活动的描写可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二句青蛙采集、播撒草籽的描写可读得轻快些;第三句泥塘的变化要读出青蛙满意、舒服的感觉。
(4)回读第3~5自然段,感知文章结构:青蛙吆喝叫卖——老牛提出建议——老牛不买离开——青蛙所想所做——泥塘发生变化。
四、指导书写,拓展延伸
1.整体观察,掌握规律。
(1)出示生字(卖、泉、应),指名带读。
(2)观察结构,发现规律。根据字形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规律:“卖、泉”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做到上窄下宽;“应”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被包围的部分要与包围部分相称,保持字的重心平稳。
2.重点指导,书写生字。
(1)“卖”的书写要注意第三笔是横钩,最后一笔是点,第二笔为压线竖。
(2)“泉”字书写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捺,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第六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3)“应”字的书写要注意第一笔“点”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要写得短一些,第三笔竖撇应伸展。
3.开展比赛,师生评选。
开展“小小书法家”擂台赛,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
4.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课后再次写自己觉得不满意的生字。
(2)熟读课文,尝试自学第6~8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谈话导入
1.出示词语:卖掉、烂泥塘、牌子、吆喝、水坑坑、挺舒服、采集、播撒、绿茵茵、灌水、缺点儿、游泳、愣住。(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听写词语:卖掉、泉水、应该。
3.师谈话过渡,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第3~5自然段,知道在卖泥塘的过程中,青蛙听取了老牛的建议,在泥塘周围种了草。看,春天来了,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这下,青蛙能把泥塘卖出去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探究,去发现吧!
二、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第6~8自然段。
(1)学生回顾第3~5自然段的学习过程,尝试自主学习第6~8自然段,思考:野鸭提出什么建议?青蛙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师点拨指导。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回味第3~5自然段的朗读,自由练读,然后展示练读成效。
2.学习第10自然段。
(1)自读第10自然段,说说还有哪些小动物给青蛙提出什么建议,青蛙又会怎么想,怎么做,泥塘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习第3~8自然段的写法,借助以下填空题,练习说话想象补白。(课件出示: 飞过来,看了看泥塘,说:“ 。” 没有买泥塘,走了。青蛙想, 。于是他 。)
(2)学生自由练说,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师生评价提升。
3.学习第11、12自然段。
(1)自读第11、12自然段,说说青蛙为什么不再卖泥塘了。
(2)集体交流:
①出示句子:“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
A.抓住“多好的地方”,先让学生说说泥塘好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想象蝴蝶飞舞、小鸟唱歌的情景;然后指导理解“尽情”,体会游泳、晒太阳的快乐。
B.围绕“青蛙最后吆喝了些什么”练习说话,进一步感受泥塘的美好。师相机引导学生感受向别人推荐物品的要点——运用连接词(如:“有 ,有 ,有 。可以 。可以 。这儿还有 。”)说出物品的优点,为完成课后作业推荐一样物品进行适当的方法指点。
C.指导有感情朗读:“多好的地方”,语调可以稍微上扬,并稍作强调;描写泥塘美景“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的部分可读得轻快些;描写泥塘的好处和便利“你可以……。你可以……。这儿还有……”,这部分要读出青蛙快乐的情感。
②出示句子: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A.想象青蛙的神情,在表演中理解“愣住”。说说青蛙为什么愣住了?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B.议一议:青蛙为什么不再卖泥塘了?这下他明白了什么?在口语交际中明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这一道理。
C.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表演朗读,积累语言
1.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这个故事。
2.小组展示,生评价,师适时指导。
3.全班展示。生分组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故事。
四、整体关照,写好生字
1.整体观察,区分结构。
(1)出示生字(蛙、搬、倒、籽、破),指名带读。
(2)观察结构,发现规律。根据字形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书写的基本规律:“蛙、籽、破”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搬、倒”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中右三部分的宽窄和每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书写生字。
(1)“蛙”字的书写要注意左边“虫”字短小偏左上,第五笔提画斜上,右边四横要注意长短和间距。
(2)“搬”字的书写要注意左边稍窄,中、右略宽,以及第六笔的书写位置。
(3)“倒”的书写要注意左右稍窄,中间略宽,第七笔为压线竖。
(4)“破”的书写要注意左窄右宽,“皮”字一撇撇“石”下。
3.作品展示,师生评议。
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师生共同评议,学生再次书写生字。
1.小组合作向同学推荐物品,
要求说清楚推荐物品的特点及推荐的原因。
2.试着通过劳动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如打理卧室、整理书房等),并跟同学说说劳动感受。
(作者单位:福建厦门市湖里区第二实验小学)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18年第6期“特别策划”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