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①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②,毛革疏厚。牟(móu)③然而鸣,黄钟满脰(dòu)④。抵触隆曦⑤,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⑥,服箱⑦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⑧。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⑨,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kāo)⑩莫保。或穿缄縢(jiān téng)⑪,或实俎(zǔ)豆⑫。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不如羸(léi)驴⑬,服逐驽(nú)马⑭。曲意随势,不择处所。不耕不驾,藿菽(huòshū)⑮自与。腾踏康庄⑯,出入轻举⑰。喜则齐鼻⑱,怒则奋踯(zhí)。当道长鸣,闻者惊辟⑳。善识门户,终身不惕㉑。
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㉑,以受多福。
①若:你。
② 垂耳:两耳下垂。形容驯服的样子。抱:环绕。此处指牛之两角弯曲如合抱。
③牟:牛叫声。《说文·牛部》:“牟,牛鸣也。”
④黄钟: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六阳律的第一律。亦为六律、六吕的基本音,声音最为洪大响亮。脰:颈项。此处指喉咙。
⑤抵触:以角相撞。隆曦:阴晴。隆,云师。引申为阴天。曦,日光。一说抵触隆曦意为顶着烈日。
⑥敛:收获。
⑦服箱:负载车厢,驾车。
⑧不适口:谓吃不饱。适,悦乐,满足。
⑨陷泥蹶块:陷入泥沼,被土块绊倒。蹶:踩,踏。
⑩肩:四足动物的前腿根部。尻:脊骨末端,臀部。
⑪或穿缄縢:谓牛皮被缝制成品。穿,谓穿针引线。缄縢,绳索,此指绳线。
⑫实:充满,填塞。俎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⑬羸:衰败,瘦弱。
⑭服逐:顺从地跟随。驽:劣马。
⑮藿菽:藿菽:豆叶和大豆。泛指豆类植物。此处指精饲料。
⑯腾踏:高抬腿行进,奔走。康庄: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道。
⑰轻举:举止浮躁、随意行事。
⑱齐鼻:此处形容驴高兴时仰头,鼻子眼睛一般高的神态。
⑲奋踯:奋力蹬踢。
⑳辟:退避,躲避。
㉑惕:戒惧,小心谨慎。
㉒怨尤:埋怨责怪。
译文一:
你了解牛吗?牛作为一种动物,身躯魁梧头颅巨大。它双耳顺垂两角相对,毛发稀疏牛皮厚实。哞哞地叫,喉咙里充满黄钟般洪亮的声音。它能冒着风雨阴晴,每日耕种上百亩土地。它来来去去翻出的沟垄又长又直,种植各类庄稼。它自己耕种自己收割,有时候还拉着车厢前行。它将粮食输送到官家的仓库,自己却得不到口腹的愉悦满足。它使穷人富足,使饥者饱腹,自己却一点也不居功。有时陷入泥沼,有时跌倒在土地上,经常在草野之上奔波。对于人类它没有丝毫可惭愧之处,带给人的利益处处可见。它的皮和角都能为人们所使用,从肩到臀全身的骨肉也被利用而不能保全。或者被绳索笼络以听命,或者用来填充祭祀的礼器。由此来看,没有什么动物能超过牛的贡献。
但是牛的遭遇却不如那瘦弱的驴,它总是顺从地跟随着劣马。趋炎附势,随意投靠。既不会耕地,也不用驾车,却自然有好的饲料供给。驴得意洋洋地奔走在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道上,随意进进出出。高兴时抬头扬起鼻子,发怒时奋力用蹄蹬踢。站在路当中昂首长鸣,听到的人都吓得躲避。因为它善于投靠合适的人家,所以一辈子也不用小心翼翼。
牛虽然对人有功劳,但带给自身什么好处呢?命运有好有坏,并不与你的能力相关。千万不要埋怨责怪,这样才能承受上天赐予的诸多福运。
译文二:
你知道牛吗?牛这种牲畜,体态魁伟,头颅硕大,垂着两耳,弯着双角,眸眸鸣叫,脖颈满是黄土。顶着烈日,日耕百亩,往往来来,又长又直,让人种上庄稼。它为人耕作,助人收获,驾车奔走,把谷物送入官仓,却不能进入自己口中。它能使穷人富足,饥者腹饱,从不自以为功。有时它陷进泥里,有时又仆倒地上,终年在野外辛勤。它的皮和角也被派上用场,腿和臀也难存留。或者皮被制成捆扎物品的绳索,或者肉被装进食器。由此看来,任何东西也不及它的功用。
它不像瘦驴那样,温顺地追逐劣马,曲意逢迎,依随情势。驴子不耕田不驾车,自有人喂养饲料。周旋活跃在四通八达的大道,出出进进都很随便。高兴时昂着头颅,愤怒时扬起蹄子。拦在路上嘶鸣,听见者惊惧躲避。善于识别门第,终生不受惊怕。
牛虽有功于世,对自己却有什么补益!命运有好有坏,不是个人能力。千万莫要怨天尤人,这样才能得到许多好处。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顺宗永贞初,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革新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又为柳州刺史。
解读一:[content_hide]
这篇小赋先是叙写牛之美德,形貌魁伟,冒风雨,顶烈日,辛勤耕种,至收获时,又不辞劳苦地运送至官仓。牛的付出,使穷者富,饥者饱,自己却不得温饱,不仅如此,其生命随时有可能不保,皮被人们缝制成用品,肉被用来祭祀,有功于世人却不得善终。与此相反,羸驴驽马,不能耕种,不善驾车,只因能曲从人主心意,得到宠信,在外趾高气扬,张狂跋扈。
宋人韩醇认为作者以牛自喻,谓:“牛有耕垦之劳,利满天下而终不得其所为,缄縢俎豆之用,虽有功于世而无益于己,彼羸驴驽马曲意从人而反得所安,终谓‘命有好丑,非若能力’,盖谪后感愤之辞云。”(《柳河东集》卷二)知此赋为柳宗元在贬谪之地所写。唐顺宗永贞年间,以王叔文、王伾等为代表的官僚士大夫为了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进行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后因宦官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改革以失败告终。革新运动持续一百多天,失败后,主要参与者有“二王八司马”,或被赐死,或遭贬谪,柳宗元为八司马之一。
本文用比喻的方式,以牛自喻,羸驴驽马则比喻革新失败后得志的当权者,表达了对自己遭遇不公的愤懑之情。至于末四句:“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意思是说人各有命,这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因此不要怨天尤人,过好自己的馀生就行了。貌似自我宽慰,难掩不平之气。
解读二:
这是一首牛的礼赞,作于宗元贬永州时期。
在取材上,它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咏物赋。所咏既不是宫廷建筑器物、士大夫珍玩,也不是失意文人借以自况的穷鸟、枯树,而是“利满天下”,却不为世俗所重的牛。这既继承了屈原《橘颂》咏物寓志的传统,又寄托了作为政治家的泖宗元“厚人之生,利乎生民”的理想抱负。
在立意上,作者提出两种对立的人生观:高度赞扬了牛的朴实、勤劳、正直无私,“利满天下”而自奉甚俭;辛辣嘲讽了羸驴的不劳而获,投机钻营,无益于世而飞扬跋扈,表达了作者“利安元元”、“济生人之患”的政治理想和守拙抱愚、不与世俯仰的人生态度。
在写法上,本文将寓言手法用于赋中,讴歌理想,针砭世俗,通过对比,深化主题;结尾运用反语,发泄对世道不公的愤慨。[/content_h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