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
【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雪,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循溪东西行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D. 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陋室铭》)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2分)
(2)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3分)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再 循 溪 下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
10、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 , B ”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 ”和“D ”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
【答案】
7、C
8、(1)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
(2)抵达青龙潭,这是一乱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
9、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10、A浩浩汤汤 B横无际涯 C势既雄壮 D奔流乱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