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文言文分级阅读:《董遇“三余”读书》

原文

 (董)遇字季直①,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②,关中扰乱③,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wēi)④。采稆负贩⑤,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⑥。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⑦,为《老子》作训注⑧。又善《左氏传》⑨,更为作朱墨别异⑩。人有从学者⑪,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⑫”。从学者曰:“苦渴无日⑬。”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附《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注释

   ①遇: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他学问很好,曾为汉献帝老师,旦夕侍讲。魏文帝时任郡守,明帝时任大司农(九卿之一,掌租税钱谷和国家的财政收支)。质讷:质朴诚实而言语迟钝。

    ②兴平:汉献帝刘协的年号(公元194年-195年)。

    ③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扰乱:指军阀李傕(jué)等人作乱。

    ④段煨:原为董卓麾下,晋升为中郎将,后屯兵华阴,有政声。

    ⑤采稆:采拾野生的禾稻。稆:野生的蔬谷之类,不因播种而生。也作“旅”。负贩:背着货物贩卖。

    ⑥投闲:趁空闲,伺机。

    ⑦治:研究。《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楚国人老聃所著。

    ⑧训注:注释。训,解释词义。

    ⑨《左氏传》:《春秋左氏传》,编年体春秋史,相传是春秋后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⑩朱墨:朱红色和黑色。这里指用朱笔和墨笔分别批注。

    ⑪从学者:跟随学习的。

    ⑫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指书读了上百遍后,它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见,同“现”,显露出来。

    ⑬苦渴无日:苦渴,偏义副词,偏苦。相当于“苦无日”,意即苦于没有时间。

译文

   董遇,字季直,生性质朴诚实,语言迟钝,很喜爱学习。兴平年间,关中局势混乱,董遇和他哥哥季中依附将军段煨。后来,董遇在采拾野生禾稻或背着货物做买卖的时候,还是经常带着经典著作,抽空温习阅读。他的哥哥取笑他,但他依然不放松学习。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曾经给《老子》作注释。他又精通《春秋左氏传》,并用朱笔和墨笔分别批注。有人跟随董遇学习,董遇不肯讲解,却说“必须先读它一百遍”。董遇说:“读书读一百遍,口中的意思也就自然显示出来了。”学生说:“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利用‘三余’。”有的学生问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当中的空余时间,晚上是一天当中的空余时间,阴雨天是时辰当中的空余时间。”

解读

   《三国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233-297)创作,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三国志》最初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本流传。北宋时,朝廷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北魏的《魏书》混淆,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一,成为《三国志》。

    《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因为书中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职官、礼乐、律历等的“志”,不符合《史记》和《汉书》所确立的正史规范。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史学家裴松之(372—451)为《三国志》作注,注释与原著相辅相成,引书达二百一十种,其中多引用《魏略》中的记载。

    《魏略》为三国时期曹魏郎中、史学家鱼豢私人编撰,已佚失,书中有许多揭露当朝权贵丑事的记载。清代文人张鹏一(1867-1943)搜集前人著述中引用《魏略》的部分,编录成《魏略辑本》。

    董遇从小勤奋好学,即使在社会动乱时期,生活艰难,他仍坚持找空闲时间读书,而且善于研究典籍。他不怕人讥笑,终于学有所成。

    董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自学经验,和利用“三余”时间读书的经典观点,是他留给后世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告诉我们:反复阅读一本书,自然能逐渐了解它的含义。这是一种通过精读以促进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尤其适用于自学者的钻研。利用“三余”时间读书,说明读书时间是自己挤出来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们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用心思考,以达到真正领会的目的。


微信扫码,在小程序内阅读
搜索标题,找到相应文字,可免费复制
赞(0) 打赏
分享到

评论 抢沙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