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草原》教学叙事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清晨我早早地走进了教室,等候着我的“老”同学们。进教室的第一位是王雨嘉,她比以前更腼腆了,简单问候一下后就不再多言语。接着陆陆续续来了几位同学:刘辰逸、顾恩喆……我与他们一起聊天:“暑假过得如何?去哪里旅行了?”
同学们渐渐热络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暑假里的高兴事、新鲜事、有趣事。我也被同学们不绝于耳的欢声笑语感染,干脆早读课就给他们聊吧!
上课了,同学们眼眸明亮,“老师好!”的问候声音整齐响亮,我听到了同学们对新学期的憧憬。我说:“今天我们开学第一课,就要跟随‘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去美丽的草原访问。齐读课题,开启我们的蒙古之行。”
随着腾格尔《天堂》音乐的响起,同学们观看了美丽、辽阔的草原风光视频,紧接着我们回顾了作者老舍的介绍。不用我提醒,同学们纷纷记录下了老舍的代表作与称号。

我请同学们带着关键问题“文章中描绘了哪些画面深深吸引着你?”走进文本去朗读。大多数同学们预习很到位,朗读很流利。
我检查他们词语时出示了两组,第一组:渲染、勾勒、翠色欲流;第二组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在指导同学们朗读,结合视频、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意后,同学们对文章的由景及人的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
我问同学们:“你被哪些画面吸引着呢?”
谈晶说:“我被蒙古包里主人和客人联欢画面吸引。”
潘旭晨回答:“我被草原上的绝美风光吸引。”
陈希妍继续分享:“主人群马疾驰迎接客人的画面也非常吸引人。”
同学们陆续分享:“夕阳西下,主客人们依依惜别的画面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的画面我觉得很有趣。”……
我请同学们用精练语言,概括一下文章描绘的主要画面。
“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说起草原,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敕勒歌》这首北朝民歌。”我请同学们诵读,问:“《敕勒歌》中写道‘野茫茫’,可是我们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不茫茫’。那美丽的草原上都有什么呢?”
徐赵忆按照作者的描写顺序回答说:“有清醒的空气,明朗的天空,小丘,羊群,还有动物:骏马和大牛。”
我请同学们关注这一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中‘无边的绿毯’指的什么?‘白色大花’又指什么呢?又为什么这样写呢?”
韩束奕轩:“‘绿毯’指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而‘白色大花’指的是羊群。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原写得很美。”
我肯定道:“你仿佛走进了草原,感受景色美。老舍先生置身其中,有怎样的感受呢?”
谈晶说:“老舍总想高歌一曲,表示他满心的愉快。”潘忆楠补充:“文章中这样写老舍的心情:‘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他悠闲自在,怡然自得。”
我在课件上标注:“这一自然段中有个‘这种境界’,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狄蕊说:“通过联系上下文,我觉得是这句‘这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的理解对同学们来说有难。我先请同学们互相读一读。我问:“你能从这一自然段中找到‘翠色欲流’的近义词吗?”
同学们很快找到:“一碧千里。”
我接着问:“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徐赵忆说:“一碧千里让我感受到绿色的草原一望无垠,翠色欲流令我感受到草原浓郁的绿好像要流下来。”
我追问:“这句话中有两个‘流’,翠色欲流和流入云际,带给你怎样的体会?”
芮雨奇说:“‘流’让草原的绿动了起来,我仿佛看到草原与天空相连,难怪作者说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想象,同学们将这意境理解得很通透。我奖励同学们拓展两句描写草原的诗句。
我请同学们想象:“假如你声临其境,会有怎样的感受?”先请大家小组合作说一说,再有代表分享。
“我想躺在绿色的草原上,欣赏碧蓝的天,大口呼吸新鲜空气。”
“我想用相机拍下绝美的小丘。”
“我赶着羊群,和对面的牧童打着最响亮的招呼。”……
我感叹道:“多么美好的意境啊!”
我把第一自然段的感受删除,请同学们对比朗读讨论:可以删吗?
很显然不行。
同学们说:“作者的感受更吸引我们亲自去体会大自然的魅力;这样既有‘情’又有‘景’的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情景交融!”
我小结:“难怪说老舍是‘人民艺术家’,这语言是多美,多耐人寻味啊!”
课堂的最后,在美妙的音乐中,我请男女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再出示挖空内容,尝试背诵。今天开学第一天就没有笔头作业了,但我请同学们课后把第一自然段熟读背诵,明天早上检查。

第二课时

图片


上课前,我与同学们总结了开学第一天的学习情况,点赞了昨天课堂学习的关键环节中表现积极的同学,并表示:“如果总分是满分的话,那昨天的语文课堂是98分,还有2分进步的空间,其中1分是积极回答问题的人再多一些,另1分是坚持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坐直了。”话音刚落,哪怕是1米7的大个小伙子也把背挺直了。
今天的课堂从温故三组词语开始,这三组词语分别令同学们回忆起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三幅画面。我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用“ ”画出老舍先生游览完草原后最深刻的感受。
许芷诚找到了最后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很明显他找错了,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想纠正。我想再给他一次机会,于是我先肯定他:“同学们先别急,老师要表扬许芷诚,他有一点抓得很好,善于抓问题的关键词——‘游览完草原后’,他迅速找到了最后一自然段。但题中还有一个关键词叫‘感受’。你觉得刚刚的答案对吗?”许芷诚说:“不对,是这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我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我给同学们出示了这两句诗的出处——老舍的诗《陈旗草原》,并结合诗的内容,阐释了这两句诗的意思:“蒙汉两族的百姓情谊深厚不舍离别,无边无际的草原上聊天告别,直至夕阳西下。”接下来第二至五自然段内容的理解就围绕这两句诗。

“默读课文第二到五自然段,思考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张博文分享朗读课文第二自然中“喜迎远客”的内容:“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我问他:“草原上有什么?”“男女老少和一群马。”我接着问:“主人们是一种怎样的姿态出现的?”“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我请同学们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我强调了“各色衣裳”和“襟飘带舞”两个词,问:“同学们,当你们家里来尊贵的客人时,你们穿什么?”“最漂亮的衣服。”“干净整洁的衣服!”“从主人的着装中,你有什么新体会?”潘忆潼说:“主人们穿着非常隆重,他们很重视客人们。”
我又圈出了“飞”这个字,再请同学们谈体会。谈晶说:“主人们策马奔腾,去迎接客人,我感受到他们的着急。”吴昊补充:“我暑假父母带去黄山旅行的时候,我爸开车太慢了,我急死了,一直催他快一点。我那刻的心情与主人们一样,迫不及待。”徐赵忆说:“主人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可见他们是多么热情!”
我小结说:“同学们,刚刚我们在交流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结合生活等方式,体会到主人的热情。那客人的心情如何呢?”潘忆潼说:“很激动,我们看到这句:‘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令我感受到很激动。”我接着她的话问:“这里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解释说明!说明什么?”蒋文喜说:“河水清澈美丽,令老舍欣喜!”我说:“就一个‘河’字至于后面用‘!’吗?”谈晶立马回答:“至于和‘!’表现远客们很惊喜,很激动的心情!”

“还有哪些词句,令你感受到远客的激动?”芮雨奇说:“快了,快到了。”我引发同学们思考:“这句话总共五个字,到有四个字一样,表达意思相同。这样的写作手法是?”狄蕊接着我的话:“是反复,平时我们写‘去哪里快到了’只一次,而这边反复说快到了,我能感受到老舍的激动之情。”
“通过标点和反复,令我们感受到客人的激动之情。主人的热情与客人的激动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蒙汉情深’,好不容易相会,难怪——”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还有哪里令你感受到‘蒙汉情深’?”
徐赵忆说:“蒙古包外,主客人的相会场景令我动容。”我出示了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我与同学们配合读,他们读数量词和“都是”、“总是”,我读剩余的内容,读完后,同学们还是谈到草原人民的热情,没有更深刻的体会。

于是,我走到何文杰面前,紧紧地拉着他的手,握住不放,说了几句他听不懂,我自编的语言。何文杰也很机灵,立马回了我几句我听不懂的话。同学们见我们的表演笑得合不拢嘴。
于是我问笑得最开心的张博文:“你猜我们刚刚说了什么?”张博文说:“你们应该是互相问候,打招呼,说您好,道感谢!”我问他:“你怎么知道?”他说:“文中写到‘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所以我这样猜。”“同样的心指的是什么?”潘忆楠强调说:“民族团结互助。”我请同学们齐读这条短语——“民族团结互助!”
我本打算让同学们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段拜访他人时的情景,但课堂时间有限,我最后决定把小练笔放在课外。

最后一个主客联欢图的学习,我先请同学们观看一幅幅内蒙古的美食图片:奶茶、奶豆腐和手抓羊肉。同学们眼睛都看直了,纷纷表示想去。带着对美食的热爱,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主客互动的环节。找准后,我们男女生分别朗读。当读到:“主人——唱民歌;我们——赶紧唱起来。”我问:“主客互相听得懂吗?他们都在唱什么呢?”杨乃娇脱口而出:“虽然歌声听不懂,但唱的都是‘民族团结互助’!”周诗尧说:“虽然歌词听不懂,但是歌声更响亮、都更感人!因为‘蒙汉情深’!”周诗尧平时不太发言,这里能自然而然地流利地表达出感受,我相信他已经理解文本内容,并全身心投入“蒙汉情谊”中了。
“你愿意走吗?”同学们异口同声:“不愿意!”我出示了这一句:“太阳已偏西,谁也不肯走。”同学们轻轻地读着,余音袅袅,回味欲穷。
我总结说:“同学们开学第一篇课文《草原》,带我们走进了美丽的陈巴尔虎旗,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置身草原的美景,体会主人的热情,分享联欢的快乐,夕阳西下,也不忍离别。带着你们对‘蒙汉情深’的理解,再一次朗读这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朗读深情。课堂中同学们反复朗读这两句诗,一遍比一遍投入,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同学们对这两句诗渐进地共情。
课堂的最后,我出示了这单元的卷首语,并对同学们提出阅读要求:“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课后,完成课堂中布置的主题为“拜访他人”的小练笔。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实录

王崧舟 六上《好的故事》教学实录

2024-8-13 9:27:54

教学实录

王崧舟六下《墨梅》教学过程

2024-8-23 11:33:0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