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与妻书》课堂实录

【教学设想】
与妻书》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的自读课文,该单元对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这一单元在“抱负与使命”这一人文主题的统摄下,选取了古今中外四篇实用性文章,故而本单元的教学要立足文本,引导学生把握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从文本的叙述策略、表达技巧、语体风格等方面入手,把握作品意蕴,体会作者情感,继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本单元的《与妻书》是一篇特殊的实用类文章,它既是一封家书,也是一封遗嘱,更体现了革命志士甘愿牺牲生命而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伟大情怀。本课试图通过细读文本、品味语言,揣摩深层意蕴和深挚情感,进而还原写作背景,挖掘先烈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与时代特征、民族精神的关系,以此激发学生“将个人抱负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人生理想与志趣。
【课堂实录】
一、梳理史实,还原人物
师:各位同学,2021 年 10 月 9 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纪念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把一场战役评价为“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请问,有同学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战役吗?
生:辛亥革命。
师:是的!穿越百年的烟尘,我们依稀能辨认这席卷九州的大革命的炮火,在漫天的弹雨中有一片是属于一场著名的起义运动——广州黄花岗起义。为了给民族谋出路、为国家求新生,一群有着远大理想的年轻人奋力发起反抗。和很多革命行动一样,这次起义没有收获胜利,但它并没有被淹没在历史的尘迹里。人们收敛遗骸七十二具,将他们安葬于广州黄花岗,于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成了他们镌刻在中国历史上的名字。《与妻书》这篇课文的作者就是其中的一位,有人了解过这位有志青年吗?
生:他出生在福建比较有名望的家族中。
生: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我很佩服他。(生笑。)
生: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师:请你们根据课前预习和课文中的重要信息,为林觉民填写信息表(投影)。

图片

师:大家的预习做得很全面。老师把你们说的信息整合了起来:这位出生在福建三坊七巷、家境优渥的翩翩公子,这位 13 岁就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的有志青年,14 岁考入全闽大学堂,接受新思想;19 岁,东渡日本留学,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24 岁时,参加广州起义,明知起义凶险万状,但毅然留信给父亲、妻子,慷慨赴死。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与妻书》,体会作品中的深挚情感与伟大情怀。
二、揣摩文本,品味深情
师:通过朗读,我们知道这是一封诀别书,字里行间浸透着林觉民对妻子深切的爱。我们刚学习过《谏逐客书》,同样是写给他人陈述情况的书信,两篇文章的风格很不一样,请大家来说说自己的初读感受吧。
生:我读《谏逐客书》就觉得作者分析问题条理清晰,而读《与妻书》觉得非常感动。
师:是啊,同样是书信,《与妻书》却能如此以情动人,这与文章的写作对象、写作目的等有关。请你填写表格,将此文与《谏逐客书》对照,比较二者的不同。
(投影示例。)

图片

生:两篇文章一篇是奏疏,另一篇是家信。《谏逐客书》是写给君王的奏疏,目的是为了劝谏秦王撤销逐客令;而《与妻书》是丈夫给妻子的家书,目的是为了对妻子表达情意,更是为了让妻子明白“忍舍汝而死”的原因。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全面。《谏逐客书》是写给皇帝的进谏书,所以文章严谨有序,侧重以理服人;但作为家信和遗书, 《与妻书》将情、事、理融为一体,情思曲折,偏向以情动人。
1. 疏通文本,体味“爱”。
师:接下来我们就要细细地品一品文章的“情”。但是,准确理解词义是疏通文本的第一步,老师将以随机提问的方式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有信心吗?
生:有!
师:“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中的“与使”和“无宁”怎么理解?这句话又怎么翻译呢?
生:“与使”是“与其”的意思,“无宁”是“不如”的意思。
师:如果是这样,那么直接说“愿汝先吾而死”,可以吗?
生:这句话翻译为“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与其”“不如”用在此处表达了一种强调的意味,删去前面部分和关联词,大大削弱了语言的力度。
师:请问作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强调“汝先吾而死”呢?
生:我认为这是林觉民对妻子爱的表达,因为正如后文所说的“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对相爱的人来说,先死之人的痛苦是一时的,但是后死之人的痛苦却是长久的,作者不舍得妻子承受长久的悲痛,所以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林觉民对妻子深切的爱啊!
师:说得太好了!第二个问题,文章第一段“意映卿卿如晤”中的“卿卿”和“晤”分别如何理解?
生:“晤”是“见面”的意思,“卿卿”是不是类似于现代汉语中“亲爱的”的意思,我不能确定。
师:这位同学非常善于思考,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卿卿”一词出自《世说新语·惑溺》,原文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这个词是夫妻之间亲昵的称呼,用在此处,则贴合了作者与妻子的夫妻关系,可见二人恩爱非常。
生:老师,通过上面的提示我发现,文中还有很多地方都能表现出林觉民与陈意映亲密和谐的夫妻关系,比如“吾灵尚依依旁汝也”的“依依”,“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真真”,都是使用了叠词,表现出夫妻二人彼此深切的爱恋。
师:这位同学举一隅能以三隅反,还善于归纳总结,非常好。通过对字词的梳理,我们比初读时更亲近了文本,更细致地体会了林觉民对妻子的深情,可谓字字皆是“爱”。
2. 诵读经典,感知“别”。
师: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全文。
(生读课文。)
师:读得很好,但还可以关注其中一些带有强烈感情的句子,把这些句子读好,作品的情感也就把握准确了。大家能找到哪些这样的句子呢?
生:我找到的是“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至爱汝!”“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吾今与汝无言矣!”这五个句子。
师:为什么找这五个句子呢?
生:这几个句子是 2~6 段的领起句,它们都是感叹句,我在朗读的时候,每每读到这些地方,就觉得能触动我的心。
师:都是感叹句,这五句的情感有变化吗?
生:我觉得差不多。这五句话,其实都是在和妻子告别,作者反复说不舍,但又反复说不得不舍,这样反复诉说的离别之苦非常有感染力。
生: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我觉得有变化,第一句是引出自己将要与妻子离别的原因,应该有不舍和哀伤。第二句、第三句,是从永别的痛苦中回忆起过去的恩爱,这种爱是夫妻相亲的缱绻私情,但随即又想到二人不是暂别,而是死别,于是内心产生了孤独和悲戚。第四句、第五句的情感应该是更加饱满和强烈的,因为,到了这里,作品的情感已经由爱妻升华为爱国、爱民,这是一种更为豪迈的气概。
师:你们两位所说的都不无道理,这五句话围绕第一段的“别”字展开,但是,这个“别”又是从个人的“小情”升华到家国的“大情”,因而才会有“别”是“不舍”、“不别”是“不能”的情感,所以我们说这五句话的情感是有变化的,是渐进的,它形成了作品感情变化的脉络。除了这些句子,文章还有哪些句子能够打动你呢?
生:我最喜欢“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读罢这些句子,仿佛眼前出现了夫妻二人相处的画面,特别真切感人,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对妻子的不舍与无奈。
师:这句话比较特殊,它并没有使用感叹、反问、排比等句式抒发强烈的感情,但它总是能吸引古往今来诸多读者。就像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写自己与妻子往事的语句:“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两部分内容都是以回忆方式叙述,也就是“别”后之语,语言同样是淡淡的,看起来没有太多浓墨重彩的渲染,但是很多时候回忆越深,情感越浓,流于笔端的越是最质朴的文字。
生: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我读到里面有好几处否定,还有一处是反问句,这些都是可以加强语气的,夫妻之间纵有如此深情,林觉民还是毅然走向死地。
3. 思辨探究,体悟“幸”。
师:值得注意的是,在林觉民写完上面这段话之后,他连说了两个“幸”,这是一封诀别信,作者为什么会对妻子说“甚幸”?
生:这个“幸”是指自己死后,尚有孩子可以代替自己陪伴妻子,因而觉得“幸”。
师:没错!其实文章第七段、第九段也都出现了“幸”,尤其第九段,是全文的最后一段,而全文的最后一个字也是“幸”,明知即将赴死的林觉民,为什么会感觉“幸”呢?
生:这个“幸”的背后是作者看到天下人正经历不幸,所以作出“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大无畏选择,天下不幸,就没有所谓自己的“幸”,而为天下人追求“幸”,也是他自己的“幸”之所在,这其中透出一种撼人心灵的凛然正气。
师:你的发言充满了思辨的光彩。纵观全文,作品以“爱”“别”起,以“幸”终,这其中既有浓得化不开的儿女情长,又有充满激情的凛然正气,两相交融,相互辉映,令人为之动容。
三、拟写荐语,担当使命
师: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基本把握了作品深挚而复杂的感情,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为《与妻书》拟写一句推荐语。
生:他,赴死的决心已定。这,是他最后一刻的全部坦诚。
生:这封信,不是安慰的剖白,而是告别的情书。
师:同学们写得很用心,大家更多地关注了丈夫对妻子的情感。可是面对如此深情,作者却为何蹈死地而不顾?究竟是什么让作者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生:我觉得这和当时的时代有关,就像林觉民说的,“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还有“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些语句都表现了当时混乱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苦难的生活。
生:时代不幸,生活在时代中的个人也很难独善其身吧。
师:的确,时代不幸对个人幸福追求造成阻碍,所以,想要摆脱“小我”的不幸,先要努力让社会摆脱不幸。
生:据我所知,林觉民的牺牲不是个例,当时的社会有很多年轻知识分子也像他一样,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师:很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卒不忍独善其身”的社会责任感。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每一个年轻知识分子的责任,不仅仅是林觉民,还有同样留下绝笔给父亲,言“使同胞享幸福,奋斗而死,亦大乐也”的方声洞;还有在临行前高呼“头可断,学说不可绝!”“党人可杀,学理不可灭!”的喻培伦。他们是先醒来的人,为民族、为国家、为理想,以伟大的担当精神奋起反抗。今天我们要把目光聚焦到这些年轻志士的身上,这些在理想信念面前坚强不屈的烈士,在自己的家人面前又有着怎样的百转柔肠?我们不禁要问,还有什么原因让那个作为妻子的丈夫、父母的孩子,抑或是孩子的父亲的他们,“虽九死其犹未悔”?
生:我在文章里关注到了几处引用。一是孟子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有,用了“太上忘情”这个典故。我认为,这种伟大的精神,不是那个时代才有的,我们中国先哲,几千年前就为我们概括出来了。
师:这位同学想说,这样可贵的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滋养出来的。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名言吗?
生:孔子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孟子也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师:太棒了!这样的中国文化土壤中培育起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让作者有了“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大义,这是一种超越了个人之爱的博大而深沉的大爱。昔者神农亲尝百草,大禹别家治水,他们宁死无悔,他们对己无情,对天下苍生却是大爱,林觉民言自己不能学太上忘情,实则抛私情而至大爱。
师:如果你要向同学推荐这篇文章,你会从什么角度来推荐给今天的中学生呢?
生:我想把这样的博大精神放到当下的时代背景中去思考。我觉得我们生活在当代很幸福,我们远离战火,拥有和平,但是为国为家的“抱负与使命”其实依然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
师:所以,现在我们是不是再修改一下我们的推荐词?
生:于国敢赴水火之难,于家忍舍衾裯之情。
生:在小我与大我的选择中,让英雄成了英雄。
师:我们学习、思考,努力完善自我,然后将个人的才智、热情、意志与时代结合起来,推动历史的进步,这样才是真正实现自我的抱负,完成自己的使命。
【执教感言】
《与妻书》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体会作品中的深挚情感与伟大情怀”这一核心任务展开,通过细读文本揣摩、还原背景探究,来把握作品深挚而复杂的情感,从而激发新时代青年学生应有的使命和抱负。
在文本细读的要求下,笔者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字、词、句,从表达方式、语体风格、文章语句等入手,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培养学生把握文本深层意蕴的能力。这正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核心素养的体现。
为了更好地把握实用类文本的文体特征,笔者设置了与《谏逐客书》的对比阅读,由已知到未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写作对象、写作目的等内容对实用文叙述策略、表达技巧、语体风格的决定作用。然后抓住《与妻书》以情动人的特点,再引入对作品“情”的品味这一环节。
第二部分,教学的重点为理解作者“爱汝一念”与对国家民族之爱融为一体的情感。笔者首先设计了通过细读文本、品味语言来把握作品深层意蕴和情感,从字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了“爱”“别”“幸”的深层意蕴,并且以全文由“爱”却不得不“别”开始,到“幸”结束作为主线,贯串整个文本细读活动;其次,从词的角度分析了“与使……无宁”等关联词、“卿卿”等叠词;再次,从句的角度分析了感叹、反问、排比等句式;最后,从篇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对文本情感的影响。
此外,“单元目标”第一项提出,“体会作品中体现出的时代洪流与个人的志向、人生选择之间的深切联系,理解文中展现出的革命伟人和仁人志士的精神品质和人生价值”,“教学指导”又提出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是解读文本“去滞涩入通达,破肤浅成深入”的重要方法。所以,笔者将作品放在如孙中山所言“强邻环列,虎视鹰瞵”的时代背景中,把林觉民的选择放在“救亡图存”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谱系中,帮助学生在体会革命志士的精神品质的同时,挖掘这种精神背后的、从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但由于受课时要求的约束,本节课的情境设计尚显不足,群文对照或课外拓展等方面也显得不太充分。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高中2022.7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75130.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年 5月 8日
下一篇 2024年 5月 9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