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面试《 墨梅》试讲稿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 1 号考生, 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墨梅》, 下面, 开始我的试讲。
一、 导入
师∶ 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师∶ 松、 竹、 梅、 菊总在万物凋敝的严寒季节中傲霜斗雪, 人们把它们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 我们常在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见到它们的身影。试着来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它们的古诗句吧!
师∶ 你的眼神充满自信, 就请你 !
师∶ 嗯, 你说有陈毅的∶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师∶ 哦, 同桌补充道, 还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师∶ 看来大家的文学储备都很丰富, 老师要为你们鼓掌!
师∶ 语文课代表还有要说的, 快站起来吧!
师∶ 哦, 还是郑燮的《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 不愧是课代表竟然把全诗都背过了!非常不错!
师∶ 今天呀, 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梅的诗《墨梅》。(板书课题∶ 墨梅)
二、 初读
师∶ 现在, 老师要为播放一段名家范读, 请同学们注意朗读的节奏和字音。
师∶ 好, 范读结束了。师∶ 老师找同学来读一读。并划分节奏。
师∶ 靠窗的这位女同学就请你。师∶ 大家觉得她读的怎么样 ?
师∶ 嗯, 声音洪亮, 节奏划分的也很准确。但是有一个字读的不是很准确。
师∶ 那这个字应该怎么读呢 ? 师∶ 没错, 这个字读 yan, 跟老师一起读”砚”。
师∶ 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乾坤是什么意思呢 ? 师∶ 没错, 就是天地间的意思。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哦, 原来是结合课下注释啊!
师∶ 真是个学习的好方法 ! 师∶ 大家也要注意这两个字的书写, 在本子上练习一下吧!
师∶ 现在请我们班男生来读一读这首诗。师∶ 读的非常有气势!师 ∶ 女生再来读一读!
师∶ 嗯, 真是毫不逊色。读的非常有感情。
三、 析读
师∶ 现在, 老师就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讨论∶ 你们最喜欢的诗句是什么?稍后, 老师会请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好, 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
师∶ 老师看同学们已经端正了坐姿, 相信大家都已经找到答案啦, 哪一个小组先来应战?
师∶ 好, 请第一小组代表来分享。
师∶ 你们小组说最喜欢的是这句”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师∶ 你能说一说淡墨痕是什么意思吗 ?
师∶ 哦, 淡墨留下的痕迹。
师∶ 你印象中的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呢 ?
师∶ 哦, 粉色的, 非常的美丽、 高洁。
师∶ 那诗人笔下的梅花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
师∶ 嗯诗人描述的梅花颜色如淡墨。
师∶ 先别着急坐下, 老师再来考考你 !
师∶ 这里的”洗砚池”化用的哪个典故呢 ?
师∶ 哎, 是引用王羲之”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的典故。
师∶ 那引用典故的意图你可以试着说说吗 ?
师∶ 诗人想说自己和王羲之是一家, 同时也是表明他要像王羲之学习。
师∶ 哇, 你说的真是太好了!老师给你点赞!
师∶ 那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
师∶ 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 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
师∶ 从中你们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嗯, 喜爱。
师∶ 那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吧!
师∶ 果然, 大家理解的透彻了, 大家朗读的呀, 也十分有感情!
师∶ 一组分享的非常细致, 给你们小组奖励一颗智多星的勋章。
师∶ 还有哪一小组要分享?
师∶ 老师看到第二小组也已经高高的举起了小手, 那就请二组代表来分享一。
师∶ 哦, 你们喜欢的是”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师∶ 那老师想问一问你了, 这里的”清气”是什么意思呢 ?
师∶ 哦, 梅花的清香之气, 也指人的清高自爱精神。
师∶ 那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呢 ? 师∶ 哦, 托物言志。
师∶ 那什么是托物言志呢 ?
师∶ 没错, 就是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师 ∶ 看来大家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哦。
师∶ 从诗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品质 ?
师∶ 嗯, 诗人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
师∶ 果然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感谢二组给大家带来的精彩分享!掌声送给你们。
四、 品读
师∶ 到这里, 我们感受到了梅花的高洁, 也体会到诗人淡泊名利。现在, 老师播放一段音乐,
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来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画面。
五、 小结作业
师∶ 好了, 同学们,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课的时候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画梅须具梅骨气, 人与梅花一样清。作者已与墨梅融为一体, 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 对王冕说吗 ? 写一写下节课分享。师∶ 好, 同学们,
下课!
六、 板书设计
墨梅
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
小学语文面试《铁杵成针》试讲稿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 7 号考生。今天, 我抽到的试讲题目是《铁杵成针》, 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 导入
师∶ 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师∶ 同学们,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知道”诗仙”李白吗 ?喜欢他的哪些古诗呢 ?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
师∶ 哦, 你的手举得最高, 请你!
师∶ 你说, 你喜欢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师∶ 噢, 是李白的《静夜思》, 每当月 圆之夜, 总是让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师∶ 哦, 你也有想说的。
师∶ 你说你喜欢李白的《赠汪伦》 ∶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 是呀, 《赠汪伦》 见证了李白和汪伦之间那深厚的友谊。
师∶ 看来同学们课下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呢, 老师要给大家点个赞!
师∶ 大诗人李白我们不陌生, 那你们知道李白小时候的事吗?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李白上学时候发生的故事。你们好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
师∶ 现在, 就让我们走入课文《铁杵成针》。(板书:铁杵成针)
二、 初读
师∶ 下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这篇文言文, 同时请同学们解决这样两个问题∶
问题 1∶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本课的重点生字词, 划分好朗读的节奏。
问题 2∶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 师∶ 好, 老师开始范读了, 请认真倾听。
师∶ 老师范读完了, 所有的同学也已经端正了坐姿。
师∶ 现在,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 老师已经将本节课的重点生字词整理到了多媒体上, 哪位同学愿意挑战一下呢 ?
师∶ 你的手举的最快, 你来。
师∶ 大家说他读的怎么样 ? 师∶ 嗯, 声音洪亮, 非常有气势。
师∶ 哦, 你说, 他有一个字读错了, 能给他纠正一下吗 ?
师∶ 嗯, 没错, 这个字就是”杵”, 是翘舌音, 请读错的这位同学再来读一下。
师∶ 嗯, 这一次就字正腔圆了。哎, 先别着急坐下, 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 “杵”是什么意思呢 ?
师∶ 真聪明, “杵”是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 用来捣粮食或洗衣服时捶衣服。
师∶ 那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看看”杵”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
师∶ 好, 请看大屏幕, 这就是”杵”, 是不是正如刚刚那位同学说的是”一头粗一头细”呢 ?
师∶ 另外, 在这些生字当中, 老师还要强调一个字”卒”, 这个字念?
师∶ 对, 念”zu”, 平舌音。卒业, 结合注释就是完成学业。
师∶ 现在让我们再重点读一下这两个字∶ 杵、 卒。
师∶ 好, 攻克了字词关, 谁来说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
师∶ 你终于鼓足了勇气, 赶快站起来吧 !
师∶ 噢, 你说, 李白想放弃学业时, 受到一位老妇人的影响, 明白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师∶ 嗯, 概括的既简练又准确, 希望下次你也能勇敢的举起手回答问题。师:好, 请坐!
三、 析读
师∶ 下面, 老师再给大家 10 分钟的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讨论∶ 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句 ?说说你的理由。
师∶ 稍后, 老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师∶ 好, 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 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 第一小组已经端正了坐姿, 赶快站起来分享一下你们感受最深的句子吧 ?
师∶ 噢, 你们分享的是这一句∶ 磨针溪, 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白读书山中, 未成, 弃去。
师∶ 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分享这一句吗 ?
师∶ 哦, 你们感觉这一句充满了神秘气息。
师∶ 怎么神秘了 ? 别着急, 先尝试着翻译一下这一句。
师∶ 噢,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 少年求学的时候, 长期读书没有
成果, 打算放弃。
师∶ 嗯, 翻译的很到位。那李白为什么要放弃呢 ?
师∶ 看你的眼神充满了疑惑, 老师提醒一下, 这一句当中有个词语”未成”。
师∶ 哎, 对, 因为长期没有结果, 李白感觉没有希望了, 所以想要放弃了。
师∶ 同学们, 在这一句当中能否把”世传”一词删掉呢 ?
师∶ 你的头快摇成拨浪鼓了, 赶快站起来说一下吧!
师∶ 噢, 你说”世传”是”流传”的意思, 说明这个故事是流传的, 并不一定是真的。
师∶ 是啊, 一个”世传”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师∶ 现在就让我们齐读一下这一句。师∶ 果然, 理解到位了, 读的都不一样了。
师∶ 好, 第六小组已经迫不及待了, 赶快站起来分享一下你们的观点吧。
师∶ 哦, 你们小组感受最深的是∶ 过是溪, 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 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师∶ 好, 请你先为我们解释几个词语的意思?”是溪”什么意思? 师∶ 这条小溪。
师∶ “逢”呢? 师∶ 遇到。师∶ “方”是什么意思? 师∶ 噢, 正在。
师∶ “卒业”什么意思 ? 还记得吗 ? 师∶ 哎, 没错, 就是完成学业。
师∶ 通过这一句, 我们知道老妇人在干什么事情? 师∶ 对, 磨铁杵。
师∶ 好, 这句当中稍微有点难度的词语已经解决了, 你能连贯的翻译一下这一段吗?
师∶ 经过这条小溪时, 李白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棍。便向其询问, 老妇人说∶ “我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启发, 便回去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师∶ 嗯, 疏通了这一段的文意。老师还有一个疑问∶ 你觉得两人的对话真的这么简单吗 ?他们还有可能会说什么呢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想一想。
师∶ 噢, 李白可能会问∶ “这铁棍怎么可能磨成绣花针呢?您还是放弃吧!”老妇人看也没有看他一眼, 回答到∶ “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师∶ 嗯, 想象的合情合理。那下面老师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一下当时李白和老妇人对话的场景。
师∶ 真是两位称职的小演员, 在你们的相互表演下, 李白和老妇人惟妙惟肖的形象瞬间浮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请回。
四、 品读
师∶ 同学们, 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师∶ 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 请你。
师∶ 噢, 你说做任何事都要坚持, 要持之以恒。
师∶ 是呀,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 需要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精神, 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
五、 小结作业
师∶ 好了, 同学们,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不知不觉又到了下课的时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
师∶ 我们的语文课代表已经率先举起了手, 好, 请你。
师∶ 噢,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杵、 卒”的读音和意思, 理解了文章的大意, 同时也明白了做事要有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 概括的真详细!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都能秉持锲而不舍的精神, 坚持到底!
师∶ 最后,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这样一份作业∶ 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 写一写你的感悟,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 下课!
六、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小学语文面试《从军行》试讲稿
一、 导入
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等会请同学来分享一下感受。好, 视频播放完了,哪位同学来说一下感受?
师∶ 你的手举得最快, 请你来说。师∶ 哦, 你觉得花木兰骁勇善战, 屡立战功, 很厉害。
师∶ 还有谁来说一说? 同桌。师∶ 嗯, 你说花木兰去边关打仗, 击败了敌军, 是一位巾帼英雄。
师∶ 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看法, 请坐。
师∶ 是啊, 花木兰代父从军, 保卫国家, 英勇杀敌, 她的故事流传千古, 为世人所传颂。其实在每一个朝代, 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 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今天, 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 看看又给我们书写了怎样的报国情。
二、 初读
师∶ 请大家先跟老师一起读题目《从军行》, 谁来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师∶ 你的手举得最快, 请你说吧。
师∶ 哦, 你说”从军行”是乐府曲名, 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
师∶ 嗯, 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的。
师∶ 你真善于学习, 大家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可以结合注释来理解, 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请坐吧。
师∶ 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名家范读, 请大家认真听, 注意字音, 划分好朗读节奏, 等会我会请同学来读。
师∶ 好, 播放完了。这位穿蓝色衣服的男同学你来读一读吧。
师∶ 大家说他读得怎么样 ?
师∶ 嗯, 普通话很标准, 声音很洪亮, 如果能注意一下朗读节奏就更好了。
师∶ 听老师来范读下这句, “青海/长云/暗雪山”。
师∶ 按这个节奏你再来读一遍吧。、 师∶ 很好, 这次读得就有节奏了。请坐。
师∶ 现在请全班一起齐读这首诗。
三、 析读
师∶ 诗歌读完了, 那读完诗歌你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 老师给同学们 10 分钟的时间, 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稍后请小组代表分享想法。
师∶ 刚才大家讨论的时候, 老师看见有些同学把自己的想法以关键词的形式记下来, 这种方式非常好, 同学们今后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记忆。
师∶ 看大家都准备好了, 第二组的代表来说说吧。
师∶ 嗯, 你们小组觉得边疆是艰苦孤寂的。从哪两句诗看出来的呢?师∶ 是这句”青海长云暗雪
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那你能说说哪个词更能体现出你们说的感受呢 ?
师∶ 他说是”暗”和”孤城”, “暗”暗淡无光, 让你觉得很厚重和凄苦, “孤城”孤立无援, 说明远离人群、 家乡。
师∶ 理解得很不错, 老师补充一点, 这里”暗”是运用了光线的对比, 营造了厚重、 凄苦的氛围。
师∶ 那你再来读一读这两句, 边读边想一下通过这两句诗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
师∶ 他说读的时候仿佛看到了青海的阴云滚滚, 遮天蔽日, 连绵千里的雪山也因此暗淡无光了。
师∶ 同学们认同吗 ?
师∶ 大家都很赞同你的说法, 那你从中有何感受呢 ?
师∶ 哦, 除了刚才说的边疆生活的艰苦孤寂, 还感受到了战场拼杀的 E 险。
师∶ 嗯, 你还说边疆战士真的很不容易呀。
师∶ 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读出这种艰苦孤寂的感觉吧。
师∶ 人多力量大, 第二小组的分享很精彩, 请坐。
师∶ 第三组也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跟大家分享了, 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呢?
师∶ 嗯, 你们感受到了将士们的壮志豪情。师∶ 能不能具体说说从哪感受到的 ?
师∶ 是这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师∶ 那老师想问问你, “黄沙””百战”穿金甲”说明了什么?你知道吗 ?
师∶ 嗯, “黄沙”说明了边疆的荒凉、 战斗艰苦;”百战”是说战事很频繁。
师∶ “穿金甲”呢 ?这个问题好像把你难住了, 没关系, 小组成员补充。
师∶ 哦, 是指金甲都被磨破磨穿了, 说明戍边时间的漫长和敌军的强悍。
师∶ 你们理解得很透彻, 表达也很流畅, 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
师∶ 既然边疆荒凉, 环境艰苦, 战事又频繁, 那守边战士是怎么做的呢?
师∶ 是呀, 将士们面对困难, 不但没有消磨他们报国壮志的心, 反而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了, 还立下了誓言。
师∶ 将士豪壮的誓言是 ? 一起来告诉老师。
师∶ 没错, 就是”不破楼兰终不还”!谁再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将士们怎样的感情呢 ?
师∶ 嗯, 你体会到了战士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气概。
师∶ 现在请同学们一边想象着战士们保家卫国的画面, 一边大声地读出将士们的决心和气概。
师∶ 真是气吞山河, 你们的决心和气概让老师已经感觉胜利在望了!
四、 品读
师∶ 刚才大家都已经分享了读完这首歌的感受, 大家想一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师 ∶ 语文课代表你来说吧。
师∶ 嗯, 不愧是课代表, 回答得清晰准确。
师∶ 她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边关战士奋勇杀敌、 许身报国精神的赞美。
五、 小结作业
师∶ 好了, 同学们, 不知不觉又快到了下课时间, 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呀 ?
师∶ 嗯, 你说学习了《从军行》 这首诗, 感受到了边疆的艰苦孤寂和将士们的壮志豪情。
师∶ 还有吗 ?请你, 嗯, 你理解了诗人对边关战士奋勇杀敌、 许身报国精神的赞美。看来大家这节课都收获满满, 以后继续加油哦。
师∶ 课下, 就请同学们做一名”战地记者”, 采访一下戍边战士, 写出心得, 我们下节课交流。
师∶ 好, 同学们下课。
六、 板书
图片
小学语文面试《青山不老》试讲稿
一、 导入
师∶ 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呢, 请大家观看纪录片《沙漠的旧貌与新颜》。
师∶ 好, 对比图片大家发现晋西北地区植树造林前后, 有什么变化呢?
师∶ 是的, 之前黄沙漫天飞舞, 之后却是绿意盎然。师∶ 那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变化呢 ?
师∶ 嗯, 通过预习大家有所了解, 这和一个人无私的奉献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
师∶ 大家一起板书今天的课题。(板书∶ 青山不老) 师∶ 来!大声齐读课题!
师∶ 让我们带着好奇和疑问, 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
二、 初读
师∶ 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师∶ 好, 带着问题开始朗读吧。
师∶ 大家读书有收获了吗。一起走进”字词大闯关”
师∶ 谁愿意第一个来闯关 ?师 ∶ 你的手举得最高, 请你来读!
师∶ 大家说, 她读的怎么样 ?师∶ 嗯, 是呀, 声音洪亮, 很有节奏感。真像一个播音员!
师∶ 哦?哪个字没有读准 ?请你帮她改一改。
师:对啦!这个词语应该读∶ “盘踞”(ju) “, 是四声。你听的可真仔细
师∶ 来, 跟这位小老师一起读 2 遍。师∶ 好, 老师想考考你”肆虐”是什么意思呢 ?
师∶ 对, “肆虐”是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是指大风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师∶ 看来你预习十分充分, 把掌声送给他!
师∶ 攻克了字词关, 我们来解决刚才的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师∶ 请你来说, 很好, 课文写了一位普通的老人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植树造林, 不惧环境的恶劣,种种艰苦, 在贫瘠的土地创造出了一片绿洲的感人故事。
三、 析读
师∶ 接下来,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 仔细品读课文, 并用划句、 圈词、 写体会的方法, 先来独立学习, 然后组内交流、 讨论问题∶ 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师∶ 稍后, 老师会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汇报的小组会全员加分。
师∶ 好, 带着问题, 开始学习吧!
师∶ 刚才, 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对重点词句作了批注, 并且留下了自己读书的收获。
师∶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好习惯 !
师∶ 嗯, 大家都已经讨论得差不多了, 哪个小组先来分享?
师∶ 第一小组的同学已经全员举手了, 那就请你们小组代表来做分享。
师∶ 嗯, 你们对重点词句”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 就像坐在船上, 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 风一吹, 树梢卷过涛声, 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感受非常深刻。
师∶ 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画面呢 ?
师∶ 是啊!那昔日的荒漠如今漫山遍野都是绿意盎然的景象, 是一幅绿树环绕, 涛声阵阵, 泛着绿波的画面。’
师∶ 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 是呀!比喻句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 仿佛我们的眼前已经浮现出那泛着绿波的画面。
师∶ 说的多精彩呀!把你口中这绿意盎然的画面再次读出来吧 !
师∶ 这时候作者和大家的心情一样, 是那样的喜悦, 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
师∶ 对, 是因为在荒漠中这片绿洲带来的惊喜, 而这正是眼前这平凡的老人创造的伟大奇迹。
师∶ 再用你的朗读声来赞美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吧!
师∶ 请同学们再来细读文章剩余部分, 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
师∶ 我看第二小组的同学, 也已经跃跃欲试了, 就请你们来!
师∶ “十五年啊, 绿化了八条沟, 造了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这就是平凡的老人了创造的不起的奇迹。(板书∶ 创造奇迹)
师∶ 诶?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列举数字呢?是否可以直接说三千七百亩林网 ?
师∶ 是的, 文中反复罗列数字, 是为了突出老人植树造林的时间之久, 贡献之大。以一人之力,创造了绿色的奇迹。
师∶ 同学们真会学习!是呀, 如果直接说三千七百亩林网, 就不能表达出这个效果了。
师∶ 那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 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这样的奇迹的呢?
师∶ 是呀, 是在老人五个年老的同伴和与他风雨同舟的老伴相继去世, 以及常年累月 的艰苦生活的条件下创造的。
师∶ 谁还有补充呢 ?
师∶ 是呀, 不仅如此, 还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 更没有子女的陪伴和照顾, 八十多岁的老人应该是在家安享清福的年纪, 而文中的老人在这十五年的植树造林过程中, 却经历了种种磨难。
师∶ 想一想。文中描述这种种磨难, 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 ?师∶ 嗯, 更能衬托出老人不怕艰难困苦, 改造山林, 造福子孙后代那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师∶ 让我们通过图片看一看八条沟, 七条防风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成就吧!
师∶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 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惊讶和敬佩。
师∶ 此刻同学们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 如果你在现场听了老人的讲述, 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师∶ “您是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人!”
师∶ 嗯, “您那无私奉献的精神, 坚韧不拔的意志感染着每一个人!我们要向您学习!”
师∶ 同学们说的真好。相信此刻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文章的观点, 也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你们能找到吗 ?
师∶ 对啦!就是课文最后一段∶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师∶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师∶ 是的, 这句话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会一直存在, 更深层的含义是指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不老, 精神不老, 青山也就不会老。(板书∶ 植树造林、 青山不老)
师∶ 同学们体会的多深刻呀 !带着感悟再来通读全文, 进一步体会老人的精神品质。
四、 小结作业
师∶ 时间过的真快啊 !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
师∶ 嗯。我们跟随课文认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老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每一个人。
师∶ 课下请给这位植树造林的老人写一封感谢信, 把你想说的话告诉他吧!也可以为他设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 让他的光辉事迹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师∶ 好了,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下课。
五、 板书设计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