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择正确读音
涕泪(tì dì) 万仞(rèn rèng) 妻子(zǐ zi) 衣裳(cháng shang)
二、将《从军行》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
1.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
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__的意志和豪情。
三、 根据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填空:
1.作者是 代爱国诗人 ,字 ,号 。
- 这首诗前两句用 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诗中的“三万万里河”指的是 ,“五千仞岳”指的是 。
3.在“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一个“ ”字 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 ”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诗歌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四、 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练习
1.作者是 代诗人 。
2.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忽传”二字表现出_,诗人“涕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句,营造了一幅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的心境。
4.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五、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将晓 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篱门 快要天亮。
迎凉 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 指华山。
五千仞岳 指黄河。
摩天 远眺南方。
南望 指宋朝的军队。
王师 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六、默写一首陆游其它爱国诗篇
, 。
, 。
七、类文阅读
(一)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理解词语。
元: 但: 无:
2.诗中的“乃翁”指的是 。
3.诗中作者的遗憾是: ,诗人的嘱咐是:
。
4.诗人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二)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从题材上说,这首诗是( )。
A.田园诗 B.边塞诗 C.送别诗
2.第二句“单于夜遁逃”描写的事件是 。
3.根据古诗意思,你觉得下面哪幅图做这首诗的配图最合适?写出原因。
A. B.
图片
4.试着分析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一、tì rèn zǐ cháng
二、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荒凉、严寒、空旷、阴沉
2立誓破敌,决战决胜
三、1.宋 陆游 务观 放翁
- 夸张 黄河 华山
3.遗民泪尽胡尘里 泪尽 望又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及对北方人民的同情
四、
1.唐 杜甫
2.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3.消息来得突然 听到胜利的消息喜极而泣,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疾速飞驰 迫不及待、归心似箭
4.D
五、将晓:快要天亮。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河:指黄河。
五千仞岳:指华山。 摩天: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
(一)
1.同“原”,本来。 只。 不要。
2.诗人自己(陆游)
3.不见九州同 无忘告乃翁
4.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对国家统一的无比渴望之情。
(二)
1.B 2.单于的军队准备趁夜色逃跑,惊起了栖息的大雁飞向高空。
3.A 因为本诗描写的时间是月夜,环境是大雪,从这里看图A符合诗意。
4.后两句不正面描写轻骑远追及其辉煌战果,却用“大雪满弓刀”烘托跃跃欲试的场面,引发读者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