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简述
第一步:创设去“开心农场”的学习情境,一起去开心农场喂养动物、采摘水果,为它们制作名牌。
第二步:“喂养动物”。
牛字识记。出示图片,认识“牛”,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看图读词(黄牛、水牛、奶牛)
猫字识记。听叫声,猜字,出示,认识部件,感性了解形声字(不指出)
结合犬字,认识反犬旁,拓展认识反犬旁的字——狗、猫、猴、猪……
贴黄牛和猫图文,口头创设“比”的情境,认识“大小”,比大小,引出儿歌,指名读,齐读(教师手势引导节奏),突出“头”“只”再读。
对比出示鸟和鸭图文,学生观察说发现(字形;为什么鸭字里有鸟字);拓展“鸡”“鹅”,聚焦鸟字旁。
贴一群鸭和一只鸟图文,认识“一群”,比“多少”。引出儿歌,认识边和走之旁;迁移说话,用上“一边”和“多/少”
拍手读一二节儿歌;看图读;看图说说自己还想去喂谁(生:两只马/生:两匹马),练习用量词说话。
第三步:“采摘水果”。
出示水果图文,认读发现都有“木”(苹果、枣、杏子、桃),发卡片,师拿出水果,学生举字卡,认读,贴字卡,动手帮老师整理水果,顺势认识“堆”和“颗”【这就是在实践中识字】。比水果,贴字卡(大小多少),一起读儿歌。摸水果,说话练习(生:一个大西瓜/一根香蕉/一串葡萄)。桃子比苹果,比西瓜,知道大小多少是看与谁比,根据提示编儿歌。
第四步:书写标牌。
写姓名牌——写字。
同时出示“牛”“鸟”,观察认识短撇,示范写法。先写“牛”,学生描一写一再写到姓名牌中。反复提示写字姿势。展示学生写的字。
学习写“果”。示范,练习,展示指导。
结课:用“牛”夸夸自己。
图片
当当、京东、淘宝热销中
刀客看课
课之优劣,看目标定位,看教学逻辑——教学逻辑的核心是学习逻辑,也就是儿童如何学,如何通过语文实践来理解知识和技能的价值,理解知识和技能做遵循的普遍性认知观念。
史老师的这节课,目标定位,总体是科学的,以识字写字为基础性目标,但不止于此,还指向促进学生对汉字构字规律的发现和认知,为进一步认识象形字的特点和发展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奠基。
教学逻辑首先体现在对汉字构造逻辑的诠释,例如,从“猫”的反犬旁,到拓展认识和积累更多反犬旁的字。这是从演绎思维到归纳思维渗透的路径。
教学逻辑还体现在对一年级学生感性认知的呼应上,利用图片的形象性来启发学生对事物进行不同维度的对比,在对比中认识事物的相对特点,从而达到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的目的,用认识事物来加深对相关汉字的印象。
另外,从事物(图片或“实物”)到认识表示事物名称的汉字,再由事物间不同维度(大和小,多和少)的直观比较,引出儿歌的朗读体会,隐含着让学生体会儿歌是如何创作出来的逻辑,是一种还原逻辑。这种还原逻辑,有利于学生尝试结合不同事物的对比,进行儿歌仿创,积累语言经验——同时丰富数量词的运用实践。
教学逻辑有上面三个角度的体现,为课堂学习目标的落实提供了较强的保障。虽然“文境”并没有在促进学生识字和发展理解上起到积极作用,但学习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弥补了这一不足。或者说,史老师对教材文本的使用,本来就只定位在对数量词和儿歌结构的感性体会上,达到丰富学生相关言语实践就足够了。至于识字和对汉字构字规律的发现,史老师将教材文本的价值定位在提供具体的素材上——这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用。
显然,就识字教学而言,史老师不是在做“随文识字”的事情,而是“随物识字”,再加上“归类识字”(指向的形旁归类,以形声字特点的初步了解为目标)。
有老师指出,可以有另一种思路组织教学,那就是先入文境,再在文境中聚焦关键的汉字。到底哪种思路更科学,那就要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来考量。
学生如何学,不能只考虑“当下”,还要考虑“未来”,也就是说,“学”的不仅仅是识字、数量词运用本身,还有可迁移的方法、技能,以及进一步的理解。这节课中,能体现出迁移价值的,一是“开心农场”情境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就将识字与生活场景建立积极联系——可惜课堂上没有让这一情境的迁移性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体现出来;二是形声字的拓展——如果能在课堂上有进一步的概括提炼,就真正指向“理解和运用”了。
就课堂实践而言,“学”的第一逻辑应该是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学生应该是心中有目标,有方向,而不是被动地“摸盲盒”。所以,“随物识字”的思路也好,“随文识字”的路径也罢,如果教师将属于学生的学习目标隐藏起来,都背离了学的逻辑。
“学”的第二逻辑是自主性的彰显,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学生有目的地发现和理解的实践活动。比如,关于“牛”和“猫”,同样是动物名,一个是象形字,一个是形声字,既要比物之大小,还要启发学生比字之构造,从而进一步发现汉字的造字智慧。
所以,刀客以为,史老师这节课,在学的逻辑体现,已经在进度条上完成了大半,只需要再往前走一步,就抵达了“为理解而教”的境界。
正如史老师自己所解释的,这节课为的是能够展示“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整体教学”如何做,所以内容安排“满”了些,学生“学”的空间和时间就不得不压缩了。的确,毕竟不是常态课,而是有研究主题的观摩课、研究课。
刀客说,从来就没有完美的课。瑕不掩瑜,无论是整节课上师生的状态,还是显性的学习效果,这节课的亮点很多,尤其在细节上,为广大一线教师带来了积极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