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尽奔波父子在,一信一文解宿怨——《背影》教学设计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

1.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材分析: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散文单元,单元学习任务包括“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背影》是写人记事的典范,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的爱和父子之间的深情。

学情分析

《背影》的篇幅不长,学生能快速地梳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但由于时代不同、写作的背景特殊,学生要仔细领会文中所饱含的父子深情,存在一定的难度。但世上的父爱是相通的,相信学生通过教师的背景补充、语句的理解品味,是能够感受到父子之间复杂而又深沉的情感的。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抓住关键语段语句,品味语言,深刻理解父子深情。

3.学会感恩亲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感受父爱。

2.在时代大背景中感受历经沧桑,历尽奔波,却又最终和解的父子之爱。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读读这些词语(PPT展示),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感?给你怎样的感受?

2朱自清写作缘由:   

 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3父亲的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4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第一部分 解读背影(读“父”

1.默读文章,圈画出提到的“背影”,再给每一处的“背影”加一个修饰语。

(ppt见具体内容)

2.细读第六段,小组合作探究:

赏析“望父买橘”片段,作者如何描写父亲的背影的?刻画出怎样的一个父亲形象?(赏析角度提示:描写方法,词语句子运用等)

学法提示:我喜欢______(词语或句子),运用了_____(描写方法),我从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 的父亲。

第二部分 解读父子宿怨读“子”)

父亲的“背影”融入了“我”怎样的感情?

1.结合背景材料补充,理解我对父亲情感的变化及原因

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本文所写的事发生在1917年冬,作者在北大上学期间,祖母去世,父亲也被解除公职,奔丧完之后,与父亲在浦口车站惜别。

小结:20岁的我对父亲是怨恨的,不满的,不理解不接纳,跟父亲矛盾重重。

小结:已为人父的我(28岁):

  “当家方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多年后再忆“背影”,其中浸润了“我”对父爱深刻的生活感悟与情感体验,融入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同情、悲伤、感动、敬爱,对曾经不理解父爱的懊悔甚至忏悔,对年迈父亲的愧疚、牵挂、担忧,对家道衰败的悲哀,对生活不幸的无奈……

2.再次朗读文中结尾段,感受作者此时的感受: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 ,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第三部分解读父亲形象 总结升华

父亲的“背影”成为永恒的经典同学们,本节课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感受了普通又伟大的父子亲情,“历尽奔波父子在,一信一文解宿怨”。亲情是一株古老的藤,承载着对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岁月带不走爱的痕迹,只有将爱的烙印刻得更深。父爱可能不够体贴入微,不是随处可见,只有在关键时刻才显露出来。你在哪些小细节里品味到了父爱?

作业超市

1.完成一幅送给父亲的漫画

2.爸爸,我想对您说

3.仿写 例:父爱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教学设计

《桥》教材分析教案

2023-10-30 9:49:08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统编版六年级上册《16 夏天里的成长》(第二课时)

2023-10-30 14: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