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六国论》阅读题

(甲)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乙)

春秋之末,至于战,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下至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 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度共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此皆奸民蠹国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之富贵,此与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安定)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xū,脸面)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如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纵百万狼虎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131.下列各项中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为轮,其曲中规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C.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窃为大王不取也

D.而秦兵又至矣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132.下列(甲)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论点:“弊在赂秦”,分别从“不赂者”和“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第四段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如燕国起初全力反抗秦国侵略,但后来由于派遣刺客,杀了良将李牧,于是终至灭亡。

C.为了增强说服力,作者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如用“今日”、“明日”,夸张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是讥讽北宋统治者采取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并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33.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如畏此四人者 /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

B.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如畏此四人者 /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

C.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如畏此四人者 /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

D.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如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此速也

134.下列(甲)(乙)两文论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论证方法上,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论证。

B.在六国角度上,甲文认为六国若要久存在于团结,乙文认为六国久存是因为六国的君主待老百姓很好,所以没有叛变的。

C.在立论角度上,甲文立在“外交政策”,乙文立在“人才”。

D.在写作目的上,甲文借古讽今,改赂为战,救亡图存;乙文借古讽今,民之秀异,各安其处。

1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甲)

(2)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乙)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古文阅读

《六国论》 阅读题

2023-9-17 16:49:53

古文阅读

苏洵六国论 阅读题

2023-9-17 16:51:2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