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六国论 阅读题

六国论

(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六国论

(清)李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六七君者,肆于人上,日驱无辜之民,胼手胝足、暴骸中野,以终刘于虐乎?其必不尔矣!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后之论者,何厚于六国,而必为之图存也哉!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1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B.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C.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D.是故秦不极强/不能灭六国/而帝不帝/则其恶未极其/恶未盈亦不能/以速亡/凡此者/皆天也/亦秦与六国之/自为之也/

13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率赂秦耶                大概

不能独完                保全

B.暴秦之欲无厌            满足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决定,确定

C.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亲近

始速祸焉                加速

D.洎牧以谗诛              及,等到

存亡之理                道理

138.下列对苏洵的《六国论》一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是古代论说文体中的一种,以论证为主,可分为政论和史论两种。苏洵的《六国论》就属于政论文。

B.苏洵,北宋散文家,散文成就显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C.“卿”是古代高级官名,也用作对人的敬称,或是君对臣、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等的称谓。

D.“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列国君主的统称。周朝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139.下列对苏洵的《六国论》一文有关内容的赏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直截了当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初步论证,剖析深入,逻辑严密。

B.文章语言生动有力,如第二段中“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而秦兵又至矣”,形象地描述了割地赂秦的频繁,表现了秦国的贪婪。

C.第三段紧扣“不赂者以赂者丧”,先用事实论证,再用假设推理,证明了只有像齐、燕、赵三国一样坚持用武力抵抗,才能救亡图存。

D.文章借古讽今,表面上批评的是六国,实际上暗讽北宋统治者以赂求和的妥协投降政策,以此告诫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4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41.从文中看,苏洵、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5345.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9月 17日
下一篇 2023年 9月 17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