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七集》阅读题

材料一: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嘉祐集》)

材料二:

六国论

李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曰:“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曰:“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

(节选自《六国论》)

材料三:

六国论

苏轼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节选自《东坡七集》)

14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与:亲附

B.始速祸焉                 速:加速

C.未可专以罪秦也           罪:归罪

D.则民靖矣                 靖:安定

143.对文中加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源自分封制,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B.六国,即山东六国,战国七雄之中,秦国与其他六国以崤山为界,除了秦国在崤山以西,其余的均在崤山以东。

C.百姓,战国之前是对有一定社会性地位的贵族的统称,之后是对平民的通称,现在沿用此含义,也称“老百姓”。

D.客,特指官僚贵族家中豢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养客之风最盛行是在战国,战国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

1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B.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D.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14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2)向之食于四公子之徒者,皆安归哉?

146.三段材料对六国或秦国灭亡的原因分析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古文阅读

苏洵六国论 阅读题

2023-9-17 16:51:21

古文阅读

《战国策·赵二》阅读题

2023-9-17 16:55:2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