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学设计及课件(多个版本)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毯、陈”等8个字,“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毯、陈”等8个字,“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感知

(一)初步理解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触摸自然

(二)初步了解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

1.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些。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二、导入新课

(一)欣赏草原风光,导入新课

(二)交流对作者老舍的了解

三、学习生字新词

(一)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新词

1.跟读下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绿毯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乐趣

礼貌 拘束 举杯 热乎乎

感人 会心 微笑 目的地

2.提示“目的地”中“的”和“地”的正确读音。

3.提示“拘束”的“束”的正确读音。

(三)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新词,能够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四、理清课文脉络 划分结构段,并概括小标题。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绘了几幅画面。

2.尝试给每幅画起个名字。

五、学习第1自然段,欣赏草原风光 (一)体会草原之美

1.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_画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

2.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在感受深的地方简单批注。

3.班级交流。

(二)体会在写景中发挥想象的好处

1.想一想在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中,你仿佛看见了什么,试着填写在下面的图示中。

2.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

(三)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效果

1.想象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的感受。

2.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作者感受的。

3.删除感受对比体会。

(四)背诵草原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策略,体会草原之美,以及情景交融这种写法的好处。

五、布置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2.背诵《草原》第1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和结合生活经历想开去,深刻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和结合生活经历想开去,深刻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难点:

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借助以上三组词语整体回顾课文内容。

(三)思考:作者描绘“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这三幅画面,

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在新知旧知之间建立关联。

二、学习第2~5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

(一)自学提示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1.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

2.圈画相关词句。

3.简单批注。

(二)班级交流

1.走进“喜迎远客图”,感受“蒙汉情深”。

(1)从盛装的打扮、人数规模等等,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2)从急切的心情,体会客人的真诚。

2.走进“主客联欢图”,感受“蒙汉情深”。

(1)从美食款待体会主人的热情好客。

(2)从丰富的民族节目体会主人的真挚。

(3)从真挚的回敬体会客人的真诚。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全方位、多角度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三、关联生活,深化理解

(一)结合全文,深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二)和同学交流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

1.结合课文内容,回忆与人惜别的经历。

2.和同学交流分别时的情景和当时的感受。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阅读习惯。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练笔:写一写生活中你与人惜别的经历(选做)。

02版本二教学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草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游记散文,描述 了内蒙古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赞美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草原风光、远迎客人、主客欢聚、依依话别。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 文,它非常契合“触摸自然”的人文主题。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必须考虑这  篇文章的表达特点。课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应着  重关注三个关键点:一是从课文中的“景语”想开去,将其还原成画面;二是由“景语”想到  “情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情感;三是体悟作者是如何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景语” 和“情语”统一在一起的,学习使用这一手法。

1.想象草原美景。

课文第 1 自然段色彩鲜明,动静相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呈现了一 幅辽阔壮美而又依然清晰的草原图。“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 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老舍先生精准炼字,一个“绣”字,让这幅草原美图立即活 了起来。文中最令人惊叹的画面当是:“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 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运用鲜活的语言实现了画技 与写法的相合,静态与动态的相谐,色彩与空间的相交。

2.体悟作者情感。

课文表达了老舍对草原风情的喜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美,作家的情感蕴含在景色描写中, 也融入人们“远迎”“会见”“款待”“话别”等诸多场景中。正是草原自然风光与两族人民 深情厚谊画面的叠加,使“蒙汉情深”之意旨活泼泼地跃然纸上。课后练习第 3 题即指向引导 学生围绕“蒙汉情深”想开去,想到生活中与人惜别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作者 的情感,感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依依惜别之情,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民族 团结之情。

3.学习表达技巧。

作家在描绘草原时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兴奋、愉悦的心情,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

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两个“是 那么”,正是为后面“高歌一曲”作的情感铺垫。课文中像这样的“描写景物十抒发感情”的 句段很多,作者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描写景物中抒发感情。课后练习第 2 题即 指向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表达方法,教学时应聚焦关键词句,感受作者的体验, 领悟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效果。

【学情分析】

通过五年级的学习与积累,部分学生已经懂得从人物的有关事件或文章的重点词句中去体 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多数学生还不懂得如何理解和体会文章的重点词 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情感,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经历从语言 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在学生充分朗读和想象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由关键句、重点 段想开去,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对于生长在广州的孩子来说,草原既是遥远的,又是陌生的,因此老师在上课前要给学生 准备有关草原方面的资料及图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草原的美与在草原上生 活的人们的习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 1  自然段。

2.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3.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时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想象草原迷人的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

2.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草原美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草原美景。

【教学难点】

背诵第 1 自然段,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思维体操

语言游戏:从图片想开去,想到哪个成语或哪句诗。

【设计意图】借助草原的直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期待。

板块二  目标导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感受想象草原美景。

2.背诵第 1 自然段,体会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设计意图】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明确学习目标。

板块三  知识讲解

( 一) 整体感知,初识“草原”。

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 畅谈草原的印象:在你的印象中,大草原是怎样的?

3. 学习把握关键词梳理内容: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几个画面?

4. 小结概括画面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概括画面。

(二) 想象画面,感知迷人景色。

1. 聚焦美景,从所读内容想开去,领略草原风光美。

(1) 听课文朗读第 1 自然段,边听边想象:作者描写了草原哪些迷人的景色?用横线画 出直接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

(2) 整体感知:在描写草原的语句中,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3) 梳理顺序:这些景物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 交流:这片草原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风景迷人)

(5) 品读句子,感受草原迷人的景色。

A.关注描写绿的词句,感受草原绿的美。

B.理解“一碧千里”,感受草原无边的绿。

*思维拓展训练: 由“一碧千里”这个词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C.理解“翠色欲流”,感受草原灵动的绿。

*理解“渲染”和“勾勒”,感受草原如画般的美。

(6) 学习“充分想象画面,运用修辞手法”,把景物写美的方法。

(7) 小结方法。

师:我们阅读时还原所读画面,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草原风景美,仿佛置身于美丽的 大草原之间。

(5) 还原画面,有感情地、美美地朗读第 1 自然段。

2. 聚焦情感,了解“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1) 以课后第二题为例,启发思考:哪些是描写作者的感受,用波浪线画出来。

(2) 小结阅读方法及初步体会“情景交融”的好处。 3.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背诵第 1 自然段。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在朗读想象中感受草原风光之美,抓关键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 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体会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发现写景时融入感受的妙处。

板块四  练习与评价

1. 拓展练习:阅读梁衡写的《草原八月末》  (节选) ,用横线画出描写草原美景的句子, 用波浪线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草原八月末》 (节选)

梁衡

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

的五彩缤纷的花朵,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 迷人。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

在城里办完事,主人说:“怕这时坝上已经转冷,没有多少看头了。 ”我想总不能枉来一

次,还是驱车上了草原。车子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 入内蒙古境内。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 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 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 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 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 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她比作一块大地毯,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 但这地毯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 下这地毯上的牛羊。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前世的 依稀记忆。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 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2. 交流学习情况。

3. 总结本课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感受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进一步感受草原之美,体会作 者的热爱之情。

板块五  推荐阅读

1.推荐阅读:老舍先生作品《小学生老舍读本》

2.布置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背诵第 1 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 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

2.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

【教学重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难点】

由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交流与人惜别的经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思维体操

游戏:听不同的背景音乐,联想画面。

【设计意图】借助音乐和图片唤起学生对草原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板块二  目标导读

能联系生活经验,说出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板块三  知识讲解

( 一)  回顾课文,体味情深

回味草原迷人的风光,引出主人热情好客。

(二)  想象品读,感受情深

1.快速浏览课文第 2-5 自然段,填一填:下面这几个词语分别概括了哪个场面的内容? 2.整体感知:从这些场面的描写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

3.品读语句:默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找出体现“蒙汉情深”的语句,并把它们圈出来。 A.交流“远迎”部分:你从哪里感受到蒙汉情深?

*抓住关键词句“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一群马”“男女老少”“各色的衣裳”“襟飘 带舞”,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感受蒙古族人民迎客的热情和蒙古族人民盛装迎客的情景。

*播放视频,想象情景。

B.交流“相见”部分:又从哪里体现出蒙汉情深呢?

*抓住关键词“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想开去,想象他们会欢呼什么, 感受蒙古族人民远道迎客的热情,感受草原的热闹。

*抓住“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握住不放”想象当时双方都在想些什么,感受好 客和主客间的情谊深。

*有感情朗读第 2-3 段,读出蒙汉情深。

*小结方法:抓住关键词句,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C.交流“款待”部分: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蒙汉情深呢?

*抓住关键词“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用心待客。

*抓住关键词“唱民歌”“表演套马、摔跤”“表演民族舞”,感受主人真挚情意,用最 高礼仪招待客人。

*抓住“主客有来有往”互动情节,感受蒙汉两族人民的真诚,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4.理解诗句,体会情深: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5.回归整体,有感情地朗读第 2-5 自然段,在朗读中感受蒙汉之间深厚的情谊。

【设计意图】完成课后题第三题的学习任务。 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 引导学生从所读内 容想开去,联系生活经验,想象画面,由课文词句、诗句联想的方式引起自己的共鸣,读懂 作者,读懂作品,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创造力。

板块四  练习与评价

1.练笔话别:想象分别时的情景,主人和客人的表现还会怎样的呢?

2.出示分享片段。

3.联系生活经历想开去,唤醒体验:此时,是不是让你想起了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呢? 4.预设学生分享。

5.小结: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阅读方法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即生活。语文学习要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话别”部分,让学 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自身经历,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进行惜别场面描写,举一反 三,迁移运用。

板块五  推荐阅读

1.联读相似内容,推荐艾平的《聆听草原》。

2.总结本课收获。

【设计意图】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 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练笔:选取校园一角或城市一景,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把你看到的美景写下来。 选做:阅读艾平《聆听草原》散文集。


版本三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结构

2、品味优美语句(感受草原风光美,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起我们将进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学习。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单元的主题及语文要素。这个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安排了四篇题材不同,景色各异的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目的是要大家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够由课文,展开联想,活跃思维激发创造。那么今天就由我跟大家一起学习第一课《草原》。

②提起草原,大家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同学们可以在讨论区打出你脑海中闪现出的第一个词语。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吧!(课件出示词语)大家可以读一读这些词,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记录下来。

③看来同学们的积累还真不少,形容得也非常贴切,下面有位同学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感受。(播放学生推荐的《敕勒川》)

过渡:草原的辽阔壮美是它给大家的第一印象,那么这篇课文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草原呢?想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课文

①了解作者:出示PPT进行介绍并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

②梳理文章脉络:首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描写了草原的美,大家可以按下暂停键开始朗读并思考。(出示PPT)

③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写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你们跟老师的想法一致吗?理清了课文的结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草原的风光美。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描写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品一品。同学们要善用暂停键,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朗读品味思考。

④教师范读课文第一自然段(PPT配乐范读),并指导阅读: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文字转化成美妙的画面,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⑤出示文段,品读文本。这段话中哪些是直接描写草原景色,除了描写草原景色,作者还写了什么?请大家按下暂停键,拿出你的笔,在课文里画一画,写一写吧。

⑥老舍先生除了直接描写了草原的美景,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看来,写景不仅要描写目之所看耳之所听,更要关注心理的内在体验。现在请大家再读一读这段话,可以分别读写景和抒情的部分,然后再合起来读一读。想必就能感受到这种写法的妙处了。(同学们可以按下暂停键尝试朗读)

⑦这么美的句子,同学们要好好的读一读。先读再尝试着去背诵,让这些美丽的词句,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流淌在我们的心中。(鼓励学生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尝试背诵)

⑧出示第一自然段,结合词语体会文本。我在第一自然段发现了两个词语,一个是高歌,一个是低吟,你们能帮我解答一下,为什么在草原上,作者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吗?这两个词语的位置可以调换吗?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先朗读,再思考,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在课文旁做好批注。(播放学生阅读分享)

⑨出示句子,体会修辞手法。第一自然段中,除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还出现了不少修辞手法。请大家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出示PPT),想一想它们分别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然后在评论区跟大家分享你的看法吧。归纳总结:由此体现出的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3、书写指导

①出示PPT,指导写好毯、腐这两个生字。

②指导学生做好相关的笔记。

4、布置作业及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的结构,结合第一自然段细细品味了草原的风光美,请大家课后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老舍先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想必同学们会有很多的收获,同学们,让我们伴随着优美动听的乐曲结束今天的课程吧,我们下节课再见!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草原人情美,体会蒙汉情深、不忍离别之情。

2、学会用读进去、想开去的方法进行阅读。

3、引导群文阅读,品味相同作者不同主题和不同作者同一主题写法上的差别。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①同学们大家好,咱们又见面了,上课前,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上节课及课后学习的效果,请大家按下暂停键,拿出练习本和笔,完成老师出示的题目。(PPT出示题目)

②课前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梳理了课文的结构,感受了老舍笔下的草原风光,学习了边描写边抒情的写作方法。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草原,领略一下别致的草原风情。

2、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他们善良淳朴热情好客,下面请大家按下暂停键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通过描写什么场面来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下吗?下面请大家按下暂停键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②作者通过迎客的场面来表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下面请大家在自由把这个自然段好好地读一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准备好跟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请按下暂停键。

③播放两位同学的阅读分享。(PPT出示课件)

④播放教师的阅读分享——比喻句。(PPT出示课件)

⑤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自然段,几位同学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阅读方法跟大家做分享,下面请大家按下暂停键,自读三至五自然段,试着用这种方法自主阅读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看一看这三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哪些场景。(PPT出示课件)

⑥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跟老师想的一样吗?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相见的场面,第四自然段描写的是款待的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话别的场面,大家可以按下暂停键做好笔记。(PPT展示课文脉络并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⑦品读感悟:接下来还是要请大家自由地读三至五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再说说你通过这个句子想到了什么,请在书本上批注并做好跟同学们分享的准备,请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⑧播放三位同学的阅读分享并创设情境,练习说话。(PPT展示相关内容及学生分享)

过渡:下面请大家读一读我们刚才梳理出来的这些句子,然后用读进去想开去的阅读方法来体会一下。

⑨其实读进去、想开去的阅读方法,正是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有关阅读的锦囊妙计,在阅读中用上这种方法你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刻。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美丽的草原风光,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让老舍先生依依不舍、流连忘返,相信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情谊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3、拓展文本、群文阅读

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不少作品都被收录到了语文课本中,请大家按下暂停键回忆一下我们之前还学过老舍先生的哪些作品?(出示幻灯片)还有《猫》和《母鸡》这两篇描写动物的文章,大家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在不同的表达方式。其实除了老舍先生,还有不少作家也有关于草原的相关作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4、小结全文

同学们,通过两个课时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老舍先生笔下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学习到了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以及在阅读中要学会读进去、想开去,还了解了不同作者在相同主题上写作手法的不同。课文学完了,到了纪老师依依不舍和各位同学道别的时候了,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多读、多想、多写、多练,成为一名语文达人,同学们,再见!

版本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会写“毯、陈”等8个字,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草原美景。背诵第1自然段。

3. 能说出从哪里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4. 了解课文在写景中融入感受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二、教学过程

开场: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

(一)导入

11961年的夏天,老舍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应邀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西北部的陈巴尔虎旗参观访问,写下了一篇经典散文《草原》,记录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感。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辽阔的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出示课文图片】

(二)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读词语

(1)相信通过之前的预习,你已经能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了。跟老师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吧【出示词语】

2.指导写字

学习完词语后,我们再来看看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认真观察,你认为哪些字易写错呢?【出示生字】

“微”字中间部分“山”字头下面的横容易漏写。

我们不仅要把生字写正确,还要写美观。再来观察一下“毯”和“腐”这两个字,不难发现他们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毯”,先写“毛”,再写“炎”,“毛”的第四笔竖弯钩要舒展,能托住“炎”字。“腐”字由“府”和“肉”两个字构成,书写时“广”字的撇包住“付”和“肉”,这样写就更美观了。

掌握了生字词,我们再来学习课文。

(三)整体感知

1.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草原的,描绘了草原的哪几幅画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读过后,我们发现作者【ppt出示课文段落结构图】先描绘了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接着又展示了主人们迎接远方来客的情景和草原联欢的隆重场面。最后用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全文。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画面。

【ppt出示】

给同学们一点时间,把这三个小标题记录在对应的段落旁边吧!

(四)边读边想,聚焦美景

老舍先生是如何把美丽的风光展现出来的呢?

1.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部分,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独特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边读边想象画面。

【ppt出示】

(1)同学们,在草原风光图这一部分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呢?你看,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吗?【ppt依次标黄】有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

(2)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读着这些文字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当我们读到作者笔下明朗的天空时,

【ppt出示】

老师的脑海里浮现出草原的天空。那里的天是湛蓝色的,那光洁的蓝如同精致的绸缎,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同学们,我们就这样,可以边读边联系生活实际去想象画面。

(3)那我们再来看天底下。

 【ppt出示标黄“一碧千里”】

“一碧千里”中的“一”是“全”和“都”的意思,“碧”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辽阔无边,作者用“一碧千里”描绘出了草原辽阔、碧绿、清朗的特点。

看到这个词语,老师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整个草原上全是碧绿碧绿一眼望不到边的青草。你脑海里的画面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还可以像这样,抓住关键词去想。

(4)草原之所以“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因为还有小丘和羊群吧。

【ppt出示句子】

① 同学们,作者来到草原,他边看边想,边写边想。请你读一读这段话,

看看哪里是作者看到的,哪里是作者想到的?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句话。【出示1、2句】

作者来到草原,看到了绿色的小丘和走动的羊群,把这样的画面想象成了绣着白色大花的绿毯。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上的羊群”,比作了“绿毯上白色的大花”,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草原独特的色彩美。把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可感。 

再来看看这一句【出示第3句】

“渲染”和“勾勒”都是绘画用语,【ppt出示“渲染”图片】“渲染”是用水墨或淡的颜料在宣纸上涂抹;【ppt出示“勾勒”图片】“勾勒”是指用线条画出轮廓。只“渲染”而不“勾勒”,景物和背景的边界就不会太清晰。远远望去,小丘与白云相接,就像绿色要流到云里了,这样灵动的画面就叫“翠色欲流”。【ppt圈画“翠色欲流”】作者把这一景象想象成了只用“绿色渲染”的国画,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草原比作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把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可感,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充满画面感。

②同学们,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是不是又想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我们这样联系以前的积累去想,也能加深理解。

(5)在这样的境界里,作者还看到了骏马和大牛。

【ppt出示句子】

在这句话里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立的骏马和大牛,想成在回味草原无限的乐趣。骏马和大牛都会回味草原上的哪些乐趣呢?它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

(6)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读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去想,抓住关键词语去想,结合积累去想,既让我们身临其境又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在脑海中看到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草原。【ppt依次出示原文和对应的阅读方法】

【ppt出示】

(7)请你跟着视频,再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想象画面。

2. 同学们你们一定发现了,第一自然段中除了刚才我们欣赏的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还有一些文字,你们觉得这些文字多余吗?

(1)我想会读书的你们一定有了答案。在“草原风光图”中,作者不仅写了草原的美景,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ppt出示】

请你读一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象,如果是你置身于草原,会放声高唱哪首歌?低吟怎样的小诗呢?不仅仅可以想画面,还能想到声音,想到文字。

(2)师生对读

现在,请你们来跟随课件读一读表达感受的部分,边读边想。

(3)教师小结:

我们以后在描绘景色时,也可以像作者这样,既可以写看到的、想到的,还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来写,这样才更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3.背诵积累

让我们试着把“草原风光图”永远刻在记忆的深处吧!练习背诵的时候可以边背诵边想象画面,去尝试一下吧!

(五)体味风情

1.交付任务:刚才我们学习“草原风光图”的时候,用了这些边读边想象的方法,【ppt出示总结的阅读方法】感受到了草原的风景美。草原的人情更美,下面我们依然用边读边想的方法,自主阅读“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你又能想象到什么画面呢?

(1)是不是这样的,

【PPT出示图片和对应句子】

作者看到了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脑海中把这样的画面想象成了“飞来的彩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形似而且神似,体现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安静的草原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你看到他们绚丽多彩的盛装了吗?你听到他们高昂有力表示欢迎的蒙语了吗?你感受到浩浩荡荡的群马疾驰让草原大地产生的震动了吗?结合着语文书2、3页的插图,调动你多种感官去想吧!

(2)你们想到这个画面了吗?

【ppt出示 句子】

读到这里的时候,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我想同学们可能和老师一样,看到了不停地握手,听到了不停的欢笑声,通过脑海中的想象,我似乎都感受到了蒙古老乡热乎乎的手,这炙热的温度,代表了他们的淳朴热情,代表着蒙汉两族人民深厚的情谊。 

(3)还有这一幕。

【ppt出示句子】

这句话中,“敬酒”与“回敬”的动作反复出现,作者抓住了动作描写,把宾客双方喝酒时你来我往的热情表现了出来。

你也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一下双方在敬酒与回敬的过程中,可能会说些什么呢?神态和动作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2.教师小结: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候,此时作者与朋友们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悠扬的蒙古族民歌还在回响;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还在口中回味;那雄健有力的蒙古族舞蹈依然在脑中回旋不已。主客的手紧握着,握住不散,这正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六)总结收获

这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结构,用小标题将文章归纳为三幅画面。

学习了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并把感受写具体的写作手法。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着文中的插图,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联系以前的积累,调动多种感官,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想开去……

七)课后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们还要完成本课生字词的抄写并预习第二课《丁香结》。

(八)结束语

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 再见!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63844.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年 9月 1日
下一篇 2023年 9月 1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