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的语文园地。回顾单元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共选了四篇课文,文中的作者妙笔生花,描绘了这些景物,让我们体会到了“景物的情趣”。
师生交流单元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对于高年级同学,这里的体会要求我们理解什么是静态和动态描写,了解描写方法,并要学以致用,尝试自己去写。
二
走进“交流平台”,学习动态、静态描写
过渡: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巧抓关键词,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榕树什么特点?
预设:1、第一段是静态描写,我从“一簇簇”“茂盛”“绿得可爱”感受到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第二段也是静态描写,我从“大”、“不可计数”、“卧”体会到榕树大而茂盛的特点。
师小结:作者运用静态描写,抓住了榕树的颜色、形态,让我们体会到了榕树的大而茂盛,翠色欲滴,感受到了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呢?
预设:1、由远及近的顺序。2、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作者从整体上描写榕树形态大、颜色绿,又从叶、枝、根三部分来具体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更具体,使画面更清晰,更有条理。)
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书中学习伙伴的感受吧。
是啊,大的令人惊叹,我们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当时看到这么大的榕树,心情肯定十分惊叹。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理解,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吧。
师总结:同学们,你看,静态描写就是要抓住景物的形态、大小、颜色等来描写,描写时还要按照一定顺序,并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具体生动、有条理,更富有画面感。
我们接着看这一段,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说一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图片
预设:1、这一段是动态描写,抓住“溜”、“爬”等动词,感受到了月亮升起过程中动态变化,运用叠词“款款、渐渐”,感受到月亮升高的过程很慢。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出月亮升高的过程呢?下面我们一起读一读书中学习伙伴的体会吧。“活泼有趣”,从哪里能感受到?
总结:作者通过细致、耐心地观察,把原本“变化不大”的月夜景色,写得活泼有趣。可见,动态描写要关注动词,尤其要注意景物的动态变化过程,而且描写也要有顺序,并借助修辞和修饰词,才能把画面写具体,增强趣味性。
本单元的课文中,还有许多动态和静态描写的语句,你还对哪段描写印象深刻,说说的理解和感受。(生交流,生互评)
通读刚才对这些写景语段的品味,我们不难看出,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之处,你发现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方法吧。
不同:静态描写:关注景物的形态、颜色、大小等;动态描写:抓动词,关注景物变化状态。
相同:1.描写有顺序(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时间顺序等);2.调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3.展开想象,抒发感情;4.巧加修饰词,巧用修辞和句式。“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学了方法就要运用,下面就来试试这些方法能不能帮助你理解句子。
小结:这段出自贾平凹的《风雨》,作者表面在写废纸和猫,实际上是借这两种事物的动态变化来突出风雨之大之猛烈,写得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三
迁移学习,走进词句段运用
过渡:同学们,通过对交流平台的学习,我们品读了许多优美的写景句子,总结了动静描写的方法,大家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写一些具体优美的句子呢?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对比朗读两个例句,思考:第二句中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哪些地方比第一句写得更具体?
1、这是动态描写(飞),第二句加上修饰词,“点点”说明了乌鸦数量多以及飞得高。“急急匆匆”说明了乌鸦归巢的急切心情。生动地写出了景物的形态、动作、速度。
2、第二个句子是静态描写的句子,用上了“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这样的叠词,“疏疏的”写出枝叶的稀少,“累累的”写出来花骨朵的多、密。
作者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巧用修饰词,把桂树的样子描写得生动具体。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第一个句子,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读完句子,我们就可以确定关键词就是小河、清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想象,运用哪些方法来把小河描写具体呢?
学生思考,交流,生自己尝试写,展示作品,互评。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关键词是小狗玩耍。
清早,天空中布满了阴云。关键词是布满和阴云。
请同学们试着运用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自由选择其中一个句子来描写,一会交流展示。(交流,展示,出示课件句子,朗读、评价)
四
总结作业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运用动静描写把景物写具体的方法,同学们的表现都很棒!
作业:
1.运用动、静描写方法,把另外一句话写具体。
2.预习词句段第一部分和日积月累。
五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七
静态 动态 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