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中默化 变序中有序——四上第五单元习作《生活万花筒》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万花筒》是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习作内容,教材中引导学生可以写看到的,也可以写听说的。为了降低难度,教材进一步提示:可以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也可以参考题目,选要写的内容。同时,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引导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但是,作为习作单元,只看“习作要求”是不够的。统观整个单元编排,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对习作教学有指导意义。

(一)语文要素有层次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和“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在解读完本单元内容后,发现其实在“写清楚”方面,教材是有两个层次的,第一层次是要有顺序,第二层次是要“把重要的内容写清楚”。

(二)表述顺序有选择

其实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以及两篇习作例文,在事情的表达顺序的引导上是不一样的。虽然只有四篇课文,呈现的形式不多,但是这样有意识的编排,明显是在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自己有更多的选择,不是只拘泥于起因、经过、结果的表达,在表述中可以不拘一格。

(三)内容主次有指向

除了精读课文中的引导,其实习作例文也有很多指向,需要学生去掌握与运用。《小木船》开头的旁批,强调了可以对某些次要内容作简单介绍。而课后的思考题则强调了不重要的事完全可以带过不写。这样对于文章内容主次的明确指向,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重要性,并试着在习作中实践这种方法。

所以在习作课堂中,要在关照单元整体的情况下,关注层次,引导选择,把准主次,高效习作。

二、教学目标

(一)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

(二) 能通过二次修改,让作文重要内容表达更清楚,试着做到详略得当。

(三) 能叙写自己真实的感受,在分享中感受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是事情写清楚。

教学难点:能通过二次修改,让作文重要内容表达更清楚,试着做到详略得当。

四、教学准备

(一) en5课件

(二) “往事小锦囊”

(三) 思维导图设计纸

(四) 微课

五、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明确目标

1. 出示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本单元习作要求。

2. 学生聊一聊,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自己学到了哪些习作方法。(预设:要按顺序写,要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要把事件、地点写清楚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的整体回顾,让其明确本次习作的目标。所以,帮助学生打开话匣子,让学生畅所欲言是本环节教师应该做的。

(一) 回顾文本,多元构思

1. 回顾《麻雀》和《爬天都峰》的写作顺序,并再次出示课堂上展示过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爬山前、爬山时和爬山后”不同的思维导图。(展示的思维导图形式可以是树形也可以鱼骨形。)

2. 学生拿出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写着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的“往事小锦囊”,按照自己的事情的过程,填写表格或绘制思维导图。教师提示:如果事情是按起因、经过和结果发生的就可以填写书上的表格,如果是其他顺序,就学着刚展示的思维导图,自己绘制。

3.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并且抽取有代表性的导图或表格进行讲评、修改。

【设计意图】两篇精读课文是学生习作的样本,因此,两种不同的顺序,教师在教学时就通过思维导图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并且让其运用到习作中去。教材提供了一些标题,但是来源于学生生活的事情才让标题有话可写,因此,课前的“往事小锦囊”是让学生有习作准备。教材提供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只是一个参考,学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顺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来让学生开拓思维。

(二) 互相交流,试着采“点”

1. 学生跟自己的同桌聊一聊自己要写的事情,在聊的过程中想一想,哪里最精彩。

2. 把最精彩的部分用的语句简单写出来,或者做一个自己喜欢的标记。

3. 教师回顾交流平台,指导:这一部分内容就是要重点写的,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设计意图】教材的两个写清楚的层次就是一个要有顺序,一个要把重要内容写清楚,那么在学文中渗透之后,就要在习作中运用起来,这个环节就是在引导学生实践。

(三) 采“点”而作,初次讲评

1. 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以及刚才采的“点”,对进行第一次习作。要求学生只写重要内容的相关片段。

2. 教师了解学生习作成品,选取有典型性的习作准备讲评。即:表达过于简单,没有具体的描写语句。

3. 教师出示选取的学生作品,生生简单互评。

4. 教师出示微课,引导学生了解把重要的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微课内容为《杏儿熟了》这篇习作例文的相关片段,微课中通过简单的语句“奶奶用场竹竿把杏打下来,并分给大家。”与文章的7-8自然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关注“她脚底下站不大稳,身子颤颤巍巍的。”“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等语句,发现文章是通过奶奶“打杏”和“分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把事情写清楚的。

【设计意图】变序地使用习作例文,是本课的一个特点。让习作例文成为学生修改与提升的一个台阶。课前预习好习作例文后,教师只需要采其中能帮助学生习作的部分进行教学,让习作例文使用恰到好处,真正助力于学生习作。

(四)二次修改,再次讲评

1.学生根据微课进行二次修改,教师引导:用上三年级时学的修改符号。继续巡视,了解情况,选取作品。

2.再次进行讲评,关注学生修改的动作、语言、神态部分,引导学生感受修改之后,习作质量的提升。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课堂增量明显体现的环节,教师一定要给足时间,引导学生充分修改,提升质量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微课展示,助力成文

1.出示微课

围绕《小木船》制作微课,了解旁批“简单介绍陈明和‘我’是好朋友。”以及课后思考题进行启发思考。微课直观对比介绍“我”和陈明好朋友关系的段落和吵架及和好事情的内容,看出字数差别。再思考几个月的时间,通过时间轴,让学生感受时间之长。从而让学生明白不重要的事情可以简单介绍,甚至不写。

2.学生根据微课的介绍,试着写完整的文章,来不及的可以下节课继续写。

【设计意图】这是一堂课的收尾,本堂课不是只为了写片段,而是需要完成完整的习作,而《小木船》这篇习作例文,多处明确指出要做到“详略得当”,因此,在最后环节安排关于“详略得当的微课”,为了学生成文的完整与清楚。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25134.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 6月 20日
下一篇 2022年 6月 20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