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词句段运用有这样一次句式训练:
小白兔割草。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这要求学生在“谁干什么”的句式基础上,通过补充“谁(怎么样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把句子说具体,并进行迁移运用,这也是本单元句子训练的重点。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在教学《要下雨了》一课时已经进行训练,通过句子叠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第2句比第1句多了“在什么地方”,第3句比第2句多了“怎么样地”。《语文园地六》教学时,让孩子们再次复习巩固,在学生感知的基础,写出每一个句子的范式,并且用蓝色、红色、白色清晰呈现每次增加的内容,努力让其形象化。从当时课堂反馈的效果来看,迁移运用完成度比较好。
可是课后在完成《课课练》《黄冈小状元》时,却让我大跌眼镜,一次比一次糟糕,有的一次性把所有的要素写完;有的写了第二句在什么地方,第三句就漏掉;有的“地”写成了“的”;有的甚至另外写一个句子……我真的不禁“头涔涔”,就差“泪潸潸”了。
“教过”就等于学生“学会”了吗?!
经过反复琢磨,我决定这样进行强化巩固。
一是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
我让孩子仔细读句子,发现每句多了什么,在语文书上用圆圈和着重符号分别做上标注。并写成顺口溜:谁干什么。谁(哪儿)干什么。谁(怎样)(哪儿)干什么。“怎样“可以是心情,也可以是动作。
(私下问了学生,如果当时像口语交际《打电话》那样,把“谁”“怎么样地”“地方”“干什么”做成词语卡片,并排序,可能更直观形象。)
二是运用评价卡。
把这次需要教学的点,做成星级评价标准。
1.第二句加地方。(一星)
2.第三句再加动作/心情。(一星)
3.地。(一星)
4.句号。(一星)
这样也启动了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让孩子运用这个星级标准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