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文本教学解读和学习活动设计

一、文本教学解读
课文《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原作《少年中国说》的节选,原文有13个自然段三千七百多字,课文仅仅是第十自然段中的一部分,根据内容层次,重新分为了三个自然段。
无论是教师解读课文还是课堂上学生学习课文,都要交代这只是节选原文的一小部分内容,因为课文是以“故”一词开头的,“故”在这里是因此、所以的意思。在“故”之前,作者对比了“老朽”与“少年”的不同气象和担当,顺势就有了“故”后面的议论、想象和强烈的抒怀。
课文第一自然段,以“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开篇,紧接着是一大段酣畅淋漓的排比句式,论述了少年对于创造一个新兴中国的无比重要性。这一段语言形式简单,意思浅白,几乎没有文言文的痕迹。第二自然段全部是四字一句,而且押韵,比喻、排比手法运用自如,读起来气势如虹,呈现的艺术形象多姿多彩,且都充满朝气,令人振奋,即使不能完全明白每句话的意思,也能通过节奏、音韵感受到字里行间蕴含的强烈情感和精神力量。最后一段,正好依托上一段的情感氛围,借着已经昂扬的气势,将情绪情感推到高潮、顶峰,如振臂高呼,快意抒发,“美哉……”“壮哉……”,将对少年中国的向往和中国少年的赞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课文三个自然段中,第二自然段运用的是文言句式,四字一句,写了“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等七种充满生机和力量的事物形象,语意十分凝练,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学习时,除了鼓励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实际提供必要的帮助,引导学生抓住事物形象想象画面情景,或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加深理解。
1、识字学词。
识字学词虽然是常规性学习目标,对于这篇文章来说,能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每个字词的意思,显得尤为重要。生字新词集中在第二自然段,其中“翕、矞、硎”三个字没有出现在认字表中,但这几个字与“惶、履”等字一样,只有做到会读明意,才能更好地读懂句子,想象画面,体会情感。要鼓励学生自主识记、理解生字新词,积极练习书写,主动丰富积累。
2、朗读积累。
课文语言高度凝练、概括,气势宏大,感情饱满,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课堂上要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和体验,如个人读、分自然段合作读、分前后半句合作读、齐读、对照图片形象读等,读出连贯,读出气势,直至熟读成诵。
3、方法习得。
学习《古诗三首》时,已经实践了借助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学习方法,本文的学习,要继续鼓励学生根据需要,积极主动地熟练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资料做批注,促理解。

二、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1、运用掌握的方法自主学习生字新词,丰富积累,并将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借助注释,查阅相关资料,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表达的强烈爱国之情,体会作者对中国少年的期待、赞美和对少年中国的向往。
3、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课文振奋人心的雄壮气势;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布置预习:
自学生字新词,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根据自己的理解需要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谈话导入: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结合了诗人创作诗篇时的背景资料,更加准确地理解了诗歌表达的情感,深切地体会了诗人的爱国之心。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文章,阅读这篇文章,作者创作时的背景资料又会给我们的理解、体会带来怎样的帮助呢?我们先看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
2、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1)出示字典中“说”的义项,根据自己预习时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判断“少年中国说”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2)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少年中国”的。
3、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1)出示第二自然段,挑战朗读,做到正确、流畅。
(2)指名读生字“泻、鳞、惶、翕、胎、矞、硎、履、哉”,重点交流“翕、矞、硎、履、哉”的意思,结合字义的理解再读有关句子,如“风尘翕张、矞矞皇皇”,初步读出句子所表达的形象。
(3)分段朗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读正确读流畅。
板块二 分享资料,理解文意
1、“故”字切入,了解出处。
(1))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第一自然段写了振兴中国的责任在少年,有什么样的少年就会有什么样的中国;第二自然段想象了少年中国的宏伟气象;第三自然段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向往和对中国少年的赞美。
(2)交流“故”的意思,对课文出处做出猜测,根据课文第一节判断前面写了什么内容。
(3)分享关于课文出处和作者梁启超生平的资料。
学生分享自己所查阅的资料介绍梁启超和戊戌变法,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情况补充近代史背景材料 ,如《戊戌变法》和《中日甲午海战》等视频资料片段。
(4)教师根据学生分享简单介绍原文中课文前面的内容和意思。
2、自读思考,理解文意。
(1)结合注释和查阅的资料,再次阅读思考,边读边批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交流对每个自然段意思的理解,重点交流对第二自然段的理解。
先朗读再说一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二自然段:写了哪几种事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课文写这几种事物的目的是什么?
(3)讨论: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块三 朗读体验,积累内化
1、第一自然段:
(1)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教师读第一句,学生接着齐读读第二句。
(2)学生合作朗读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句,男女生合作读第二句,如男生读“少年智”,女生接着读“则国智”。
2、第二自然段:
(1)一至七句,配图感受文字表现的情景气象,先逐句配图朗读,再连起来朗读。
(2)八、九句,边想象画面景象,边朗读。
(3)将一至九句连起来齐读,教师谈话过渡,再齐读“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3、第三自然段:
教师谈话引读: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生于欧洲、雄与地球的中国,是一个突然崛起,生活幸福美好,前程似锦的东方巨人。想到这里,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
学生齐读,再抓住“美”和“壮”二字,师生合作,进一步读出豪壮的气势,读出对少年中国的向往和对中国少年的赞美。
4、根据PPT提示的设计安排集体朗诵整篇课文。
板块四 联系拓展,深化情感
1、说一说:这篇课文诉说了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强国梦想。结合今日之中国,你认为他的心愿实现了吗?先同位互相说,再推荐几人全班分享。
2、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片段或《中国崛起》短视频,感受今日中国的发展成就,再次齐诵课文。
板块五 书写练习,书法展示
1、工工整整抄写第二自然段,注意将“潜、渊、履”等字写正确,要将所有字写美观。
2、书法练习,可以练习写整篇课文,可以选择二三自然段书写。注意设计好书法纸,格式有设计感,书写有特色。
3、书法作品展示分享。

三、教学资源链接
(一)语文知识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如同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四言诗四字一顿,节奏鲜明,简单明快,语势连贯,大多情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历史上著名的四言诗很多,其中曹操的《龟虽寿》《观沧海》等,至今人们吟诵不绝。
(二)拓展阅读
1、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略)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18627.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1年 10月 5日
下一篇 2021年 10月 5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