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让孩子
做三件“无用的事”
图片
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合作、宽容、坚持、耐心、诚实、责任心等品质都是成功的要素,友情、亲情、自由、乐观、健康、自尊、品味等也是幸福的因素。这些品质、素养、情感,在人生路上远远超过了智商的作用。国家这次“大动干戈”减轻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正是要直击痛点,留出时来让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从小有幸福的童年,长大有幸福的一生。
家长要拿出决心和勇气,安排好“双减”之后的生活,至少必须做三件事。
第一是运动。运动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3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运动状况研究发现,运动时间是否充足与学习成绩高度相关。每天运动1小时-2小时的学生,成绩在班级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是19.1%和42.7%,不运动的学生属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分别为10.1%和31.2%。另外,体育成绩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上等的比例为24.8%、下等的比例为5.0%。研究还发现,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朋友人数更多,更愿意与伙伴一起玩、更善于沟通。因此,想让孩子提高成绩、有朋友、性格开朗、善于合作,就带孩子多运动吧。
第二是玩耍。孩子需要自由自在的时间,但玩耍、休闲在家长看来常常最没意义,孩子的休闲要么被忽略、要么被安排。家长更想让孩子阅读经典文学而不是欣赏电影、学摄影技能、研究考古发现,更想让孩子选择外语、思维、语文等课外培训而不是陶瓷、攀岩、滑雪、木工等活动。有的家长要求孩子玩耍也必须有意义,比如去郊游就被要求写篇作文。
其实,“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很多看似无用的休闲时光,正是滋养孩子成长的精神养分。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能自主安排的时间,不干涉、不限制,让孩子自己放开了玩,让孩子的压力能得到释放,情绪能得到缓解,自主性能得到提升。
有的家长担心让孩子随便玩耍,他们就会玩网络游戏,玩了网络游戏就可能沉迷。实际上,网络游戏不仅是这一代孩子的娱乐方式之一,也是他们的社交语言。研究发现,七成多中学生表示喜欢网络游戏,七成多认为网络游戏帮助他们减压,但是经常给孩子推荐游戏的家长却不足1%,经常陪孩子玩游戏的家长也只有一成多。而课余没时间做感兴趣的事、家长反对上网、家庭教养方式专制粗暴、学业压力大等家庭的孩子,反而容易沉迷网络。
第三是劳动。很多家长认为劳动并不重要,中考高考又不考。但是,劳动对于孩子一生的意义也是奠基性的。劳动有利于促进手眼协调发展,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导致的学习障碍。这些障碍在12岁之前加以训练是可以纠正的,12岁以后往往难以改变。
而且,眼里有活儿的孩子更善于观察,善于换位思考,爱劳动的孩子心中有他人,也更有责任心。这些都是孩子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品质。所以,让孩子小时候就做做家务,对孩子的视觉、触觉、听觉、平衡性、协调性、责任心、独立性、自信心等都有很大的益处。
“双减”政策深化了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但需求侧若不改变,减负就无法真正有效。家长要尽快转变思维,在运动、玩耍、劳动、阅读、体验等看起来无用的小事上多发力,更好地成就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