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文言文课内及课内对比阅读(一)

题型概述】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

真题精讲

一、文言文课内阅读

例【一】(2020·北京)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项,“见”的意思依次为:觐见;看见;看见和见解,解释不同;B项,“信”的意思依次为:信用;信用、消息;随便,放任,解释不同;C项,“乘”的意思依次为:坐(车);凭借,依仗;利用、趁/利用、趁,解释不同;D项,“师的解释”都是“军队”的意思。故选D。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答案】【甲】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其中[乙]句“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翻译错误。原文是“惧有伏焉”,意思应是“恐怕(齐军)设伏”,并非齐军真的设了伏兵。

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郑,过周而东。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⑤[宾]以客礼对待。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案】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虽无为官的才能与意愿,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拓展阅读思维能力。首先要理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含义,即答题时要紧扣两个要素,一是身份低微,二是不忘担忧国事。材料一中,“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写弦高本是普通商人,即位卑;“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写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即未敢忘忧国。材料二中,“自小牧羊”写卜式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即位卑;“愿输家财半助边”“天子诛勾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写他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即未敢忘忧国。

【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材料一译文】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在东周和郑国之间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礼待秦军,使秦军以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

【材料二译文】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你想要什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例【二】(2020·甘肃天水)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持汤沃灌______________

(2)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

(3)腰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_

(4)弗之怠______________

【答案】(1)热水;(2)“被”同“披”,穿;(3)在腰间佩戴;(4)代词,指抄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①的意思:拿着热水为我洗浴。其中“汤”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是:热水的意思;今天是菜汤的意思。句②的意思: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其中“被”同“披”,穿。句③的意思: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名词活用为动词,在腰间佩戴。句④的意思:也不放松读书。“之”,代词,指抄书。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答案】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句意: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寓,住。再,两次。之,的。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答案】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句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重点词:余,我。敝衣,破衣服。

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宋濂心中有他认为最快乐的事情一读书、学习,其他的他都不在意。他以学为乐,学习中的苦自然就算不上什么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重要语句能力。根据句意,我们可以知道,在宋濂心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学习,其他的他都不在意。所以,他能够不怕艰苦,以学为乐。

4.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

【答案】优越条件:吃穿无忧,有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丰富,信息灵通等等。苦乐观: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解析】本题考查拓展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结合文本内容,在准确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本文作者在学习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勤奋刻苦,不要注重外在的物质财富,不去跟别人攀比;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现代中学生应从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等方面树立苦乐观。

【参考译文】

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

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

例【三】(2020·广东)阅读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狠自枉屈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能力。B项中“不得志”中的“志”意为“志向,抱负”;“寻向所志”中的“志”意为“做标志”,名词作动词用。C项中第一个“谓”意为“叫做”;第二个“谓”意为“认为”。D项中第一个“屈”意为“使……屈服”;第二个“屈”意为“委屈”;A项,“诚”都是“的确”、“真的”意思。故选A。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候惧,安居而天下熄。

【答案】(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句意:(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居,待着。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答案】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上。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句意: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上。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正位,指礼节。大道,指“义”。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答案】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对全文的理解,“大丈夫”是全文论说的重点。“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是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是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三个标准,考生要将三个标准与文中具体内容相对应,才会理解得透彻。

【参考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一旦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例【四】(2020·广西贵港)阅读文言文,回答1—3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B.安求其能千里也    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D.其真不知马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理解句意,辨析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加点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句子的翻译可知:A项,前者是副词,“有时”的意思;后者是副词,“或许”的意思。B项,前者是代词,“怎么”的意思;后者是代词,“怎么”的意思。C项,前者是介词,“在、于”的意思;后者是介词,“对”的意思。D项,助词,前者是表推测语气;后者是代词,“它(的)”。故选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蔓不枝(《爱莲说》)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现象的辨析能力。例句中的“策”: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的意思。根据各句句意分析:A项,蛇:名词活用作状语,像蛇那样;B项,上:名词活用作状语,在上面;C项,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生枝蔓;D项,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故选C。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的作用。经分析,其中B项表述有误,应为:突出了伯乐的重要作用。故选B。

【参考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例【五】(2020·广西桂林)阅读下文,完成1—5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越明年(到)                             B.南极潇湘(极点)

C.把酒临风(持、执)                       D.微斯人(如果没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等常见文言现象即可。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项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的意思。解释正确。B项句意: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极”,尽的意思。解释不正确。C项句意:端着酒杯,吹着微风。“把”,持、执。解释正确。D项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微”,如果没有。解释正确。故选B。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属予作文以记                           B.此则岳阳楼大观也

C.前人述备矣                             D.览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之”用法的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之”的含义。A项句意为: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之”,代词,这件事。B项句意为: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的”的意思。C项句意为: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的”的意思。D项句意为: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之”,“的”的意思。故选A。

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          B.朝晖/夕阴           C.沙鸥/翔集         D.把酒/临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其中A有误,句意为: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根据句意理解分析,应断为:百废/具兴。故选A。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答案】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先回到语境中,一定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句中重点词:“尝”,曾经的意思。“求”,探究的意思。

5.你认为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划线句作简要的分析。

【答案】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有政治抱负、志向高远、有家国情怀)的人。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就是他的政治抱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划线语句的意思是: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据此可知,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有政治抱负、志向高远、有家国情怀)的人。

【参考译文】

①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②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③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④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⑤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

例【六】(2020·黑龙江哈尔滨)阅读《陋宝铭》,回答1—3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读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鸿:         (2)形:

【答案】(1) 大  (2)形体、躯体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1)的意思: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其中“鸿”是“大”的意思。

句(2)的意思: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其中“形”是“形体,躯体”的意思。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答案】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先回到语境中,一定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著名”的意思。

(3)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重点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先回到语境中,一定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句中重点词的翻译:“何”是“什么”的意思;“陋”是“简陋”的意思。

3.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答案】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内容的能力。“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这句抓住了台阶、苔藓、绿草、门帘等景物,写台阶布满苔藓,门帘外就能看到草,显然这里环境简陋,少有人来,整体感觉非常宁静;并且一个“绿”字,又使环境增添了几分清幽。故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参考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使耳朵被扰乱,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 么简陋之处呢?”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中考语文

中考语文必考118个成语,快收藏背诵

2021-4-9 9:12:33

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总丢分?很大可能是忽略了它

2021-5-30 21:2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