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这一句是对小刺猬摇动枝杈、震落枣子的侧面描写。“掉了一地”表示的是从高处下落又快又重的样子,好像是砸下来的,那样的话枣子就烂了。而“落了一地”表现枣子从树上掉落下来得慢,很轻,似乎有点飘飘悠悠的感觉,还能体会到的那个家伙小心翼翼的样子,与前面的“弯下来”相对应。
3.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钦佩”说明小刺猬的表现让我对他产生了敬重佩服之情,由衷地赞叹:聪明的小家伙,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2.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画出文中描写偷枣动作的词语。
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小刺猬偷枣的,文中描写偷枣动作的词语:爬、摇、掉、 归、滚、驮、跑。
3.作者为什么要在最后一自然段连续提三个问题?
三个问题的设计,充分表现出“我”对小家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更多的去了解他,关注他。这样的安排,同样能更好地吸引读者,深入的去了解小刺猬。
4.课文多次写到小刺猬,但叫法不同,你知道为什么吗?
课文对小刺猬的称呼是这样的:那个东西一那个家伙一聪明的小东西。因为作者对小刺猬的感情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对它的称呼也在不断变化。作者先是称呼刺猬为“那个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好奇;后又改称“那个家伙”,流露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最后称刺猬为“聪明的小东西”,流露出作者对小刺猬的钦佩与由衷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