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说课稿

玲玲的画说课稿

实验小学    邹大泉

一、基本情况:

今天我执教的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题材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赛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的掩盖了脏的地方,从而反映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本班有5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二、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1、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得意”到“伤心”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2、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 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习字词——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 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提醒学生理解 “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 “坏事”、“好事”。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2、推荐阅读,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3、练测反馈。

五、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努力做到了几点:

(一)情感为限,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得意到伤心再到满意(战胜困难后的喜悦),老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老师抓住“得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让学生在做动作中理解了意思,感受到任务的内心。课文中间抓住“伤心”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最后抓住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情感的基础上,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为本,尊重学生的感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阅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以及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意境。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体会“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会说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么说?”孩子们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感悟。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让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事情?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在整节课的教学上,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才能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玲玲的画》评课稿

实验小学   孙建玉

今天,邹大泉老师执教《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儿童生活”为主题,选择的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的生活。“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是这篇课文主旨。我觉得邹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以全新的思路,巧妙的整合,把阅读理解与识字写字,语言表达与思维练习融会贯通,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带劲,观者听得有味!教学上有许多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

一、巩固识字,顺学而导

课伊始,老师出示上节课的词语,引导学生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读完词语,老师一句“这些词语宝宝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好他们吗?”及时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朗读。这样,将零散的知识版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水到渠成。    二、结合阅读,理解字词

1、理解“端详”一词时,先观察“我家的一角”,看到了什么?请你做个“端详”的样子来。像我们刚才这样仔细地看,认真地看就叫“端详”。没有机械的追问,没有生硬的解释,学生却能心领神会,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的方法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词语。读好玲玲端详时候的“美滋滋”。

2、“不早了,快去睡觉”这就是“催”。老师又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催”。在生活中,睡催你干过什么?怎么催的?学生在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以及模仿家长“催”的语气中理解了词语,同时进行了不同情境体验式的读:有的孩子家长会严厉地“催”“不早了,快去睡觉”,有的家长会温和地“催”“不早了,快去睡觉”。对于学生的读,老师没有要求统一的语气,全凭学生的家庭生活体验。随即告诉学生,无论你的家长是严厉地“催”你睡觉,还是“温和”的“催”,都是对我们的关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罢了。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可为“一箭双雕”。

3、“水彩笔‘啪’的一下……‘趴’……”,为了区别两个生字“趴”和“啪”,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做法,说说自己听到的声音,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表示声音时就是“啪”,让学生自己做“趴”的动作来理解意思,再出示顺口溜“有口一声啪,有足地上趴”。试着编一编“哇、洼、娃、蛙、挂”这几个字的顺口溜。再结合“叭”和“哇”想想其他的形声词。老师用“区别比较,编顺口溜”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

三、问题的巧妙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印象深刻的有“家人催促过你做什么事?”“你猜猜玲玲会想什么呢?”“如果你是爸爸,此时看到玲玲满意地笑了,你会说什么?”“你就是玲玲得了奖,你是怎么想到要画一只小猫的?”“听了玲玲的介绍,你要怎么夸夸她?”……这些问题有的结合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有的让学生角色扮演,使其融入课文中的角色中设身处地的体会人物的心理。问题深入浅出,学生乐于表达。

四、读书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指名开火车读检查读书情况;由重点词找出句子品读感悟;分角色自由练读自读自悟;师生分角色入情入境读;齐读重点段落,理解爸爸的话。

另外,通过听课我知道了细节处理也很重要,课前要认真钻研文本。如:“啪、趴”的读音;“又”字说明不只催了一次;“能在那儿画大象吗”;“好事”“坏事”指什么样的事等。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抓准重难点,细节也不能忽视,有时它们还会成为教学中的亮点。

五、不足之处:

课堂教学安排容量有点大,学生学的不是很扎实,课文蕴含的道理,学生虽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在方式方法的引导上再探索,同时,讲读书与理解邮寄融合起来也是要深钻的。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义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玲玲的心情变化,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你读我诵》的代入,课后名言的拓展,都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量。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生字词复习时课件有点多,有点语病,这还取决于自身的心理素质。我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以至于学生在读啪时读错了,老师没有及时纠正。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原文链接:https://genwoxueyuwen.com/12692.html

查看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小语共读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0年 7月 12日
下一篇 2020年 7月 12日
ht<style>
img {
  width: 200px;
  height: 200px;
  border: 2px solid black;
}
</style>

<img src=tps://genwoxueyuwen.com/wp-content/uploads/2024/09/2024090404492317.jpg">

相关推荐

客服微信

yxyh29661

邮件:4928898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