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纸的发明》是统编教材三下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下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发明造纸术的几个阶段,叙述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达严密。
说明性文章有一个重要的“原生价值”,即为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作为教材文本,这个原生价值还需要转化为教学价值予以体现。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及图表,提取相关信息,充分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感受纸的发明的重要意义及价值。此外,说明性文章要读懂作者师怎样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的,才能体悟说明性文章思维的精妙,从而让学生对说明性文章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习得阅读方法,因此我大胆创设情境,作为任务驱动,贯穿整堂课,激活学生学习能动性,使他们在课堂上既实实在在、又开开心心地走一回。
1、情境创设,激活思维
接受博物馆的邀请,使得整堂课从头到尾,学生们都被这个很新鲜又刺激的任务驱动着。问题抛出,讲解前要做什么?学生回答“确定讲解内容”,教师出示图表,即纸的发明过程的一个时间轴,使得学生顺势梳理问题。在热烈的讨论中,教师发现问题,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区分“改进”与“发明”的不同,在追问“改”在何处,“进”在哪里后,学生自然明白这段话是围绕“蔡伦改进造纸术”构建内容的。思维有多远,你就可以走多远。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课堂总会惊喜不断。
2、图表多用,用出增量
整堂教学活动中,同一图表被使用四次,每次出现都有它不同的意义:用来梳理问题顺序,段意的提炼,图表的完善,时间轴的延伸,体现图表在科学小品文中不可忽视的地位。
3、充分实践,激活方法
教师充分地放手,立足于学生的学,把学习时间、空间都还给孩子。在小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合作、充分地展示自我,相互激励,生发出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讲解形式。
4、依托活动,用好教材
课文才是真正的资源库。貌似学生一直在实践讲解员的活动,但任何一个手笔都没有离开课文资源。在理解“贡献”的意义时,是用课文的原句解释的,是用具体事例阐释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刻体会造纸术带给整个世界的贡献。万变不离其宗,课文的理解依附于巧妙地情节创设,所有的教学手段更是为了用好教材,立足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果。
《纸的发明》教学反思
《纸的发明》是人教部编版教材第三单元第2课。本单元主题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本课讲的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和意义,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从中发明的过程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与才干。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做学生的好导师。我总是以学生的以玩伴,和他们一起探究,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导,教给方法,适时鼓励,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为顺利的完成活动打下基础。
二、任务驱动
1、以题为眼,课题中的“纸”你都了解多少?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纸,你知道是谁发明创造的?发明创造的过程如何?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以趣为点,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句子与大家分享。目的增强文本的熟悉度。“不动笔墨不读书” 为了优化教学我利用闯关练习驱动学生阅读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力贯穿整个教学,运用填表法,明确学习任务,汇报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纸的发明过程便更清晰、明了。
3、关键词句进行突破,“不动笔墨不读书” 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孩子们在学习中养成了积累词汇的好习惯,能从关键词中体会深层次的含义,还需引导加强训练。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读,首先抓住描写蔡伦造纸的动词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 ”等,或做一做动作,体会出蔡伦造纸的艰辛不易;其次从造纸的材料看“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却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纸,进而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以及过程体会出蔡伦造纸的艰辛不易,造纸的方法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最后, 采用填空。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 ),可以( ),价格( ),能满足( ),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 )了。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 )和( ),后来又传到( )和( ),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 )的发展,影响了( )。
从“容易得到、大量制造” “影响了全世界” 体会蔡伦造纸的贡献之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进一步剖析蔡伦这个人心存百姓、勇于摸索、敢于创新,接机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体验收获的快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让孩子们在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学习、思考、体验、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体验成功地喜悦.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分层训练:
1、谁能说说纸是怎样发明?
2、挑战自我–3分钟《纸的自述》
三、不足: 对于农村孩子对造纸的过程只能通过言语、视频粗糙了解感一点,如果能让孩子们亲手实践、体验一下造纸过程,孩子们会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还会对四大发明及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入心底,教学效果会更好。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